国家级中心渔港射阳县黄沙港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障碍和短板研究
2020-09-10徐爱辉陈芳刘勤磊颜韵
徐爱辉 陈芳 刘勤磊 颜韵
摘要:射阳县黄沙港镇是一座渔港集镇,该镇地理位置独特,环境资源丰富,我们该如何破除障碍,认清短板,站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高起点、高定位的围绕沿海湿地、围绕生态保护,围绕地方特色,拿出实招,挖掘该镇资源的最大潜力,进而发挥其最大效益,将是射阳县黄沙港特色渔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渔港;发展;环境保护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盐城纳入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之一,而国家级中心渔港黄沙港又毗邻市郊,距离盐城机场20公里。那么,在这样的战略优势下,作为国家级中心渔港的黄沙港该如何找准定位,精准发热,如何利用自身优势,立足实际,更好地掌握主动,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跟上节拍,乘势而上,快速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这对黄沙港来说将意义重大。
一、渔港集镇黄沙港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的意义
(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黄沙港融入长三角的强大后盾
黄沙港镇隶属于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是一座渔港集镇,东濒黄海,西临省属新洋农场,南部与大丰区毗邻,北部与县城接壤,中心镇区倚港而建,该镇海堤海防公路纵穿南北,东西三条主干道与盐城等地横向贯通,水路直通京杭大运河,陆路连接204国道和盐靖高速,境内有国家一级渔港、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省属射阳盐场、射阳港電厂、国家二类口岸射阳港、江苏双灯集团、射阳林场坐落,是“纺都射阳”之东南门户。国家二类口岸射阳港国内已开通沿海、沿江各港口,国际开通美西线、欧洲线和东南亚航线,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已构筑成了水陆交通网络。此外,射阳县内还有通用机场、高铁站,根据省十三五规划未来目标,盐城周边县区未来航空运营可以相互连通,形成县县通,由此预测,我县的通航运营未来有望成为我国在航空运输领域的重要枢纽和核心节点,因此,射阳正深度融入“上海经济圈”,我们唯有站高谋远,注重融合,找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切入点,自身才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赢得先机,抢先抓住“ 黄金机遇期”。
(二)旅游业融入长三角是黄沙港更好服务地方的内在要求
旅游业体现了新常态发展的内在要求,生态绿色是黄沙港镇旅游差别化竞争力所在。黄沙港镇处于世界第二大湿地圈中心地带,该镇境内海岸线长82公里,有100万亩的滩涂,广袤的滩涂湿地地势平坦,自然属性优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候鸟最重要的栖息地,是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更是众多动植物理想的栖息地。每年全球会有数以百万迁徙候鸟在此停歇,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一千多只丹顶鹤会飞此越冬,与丹顶鹤结伴前来的还有各种白头鹤、白鹤、白鹳等一类和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作为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这里是珍稀濒危候鸟保护的不可替代的自然栖息地,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因此,我们要以湿地申遗成功为新的契机,积极招引和推动符合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为守护好这块大美湿地,我们要以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带动滩涂旅游观光带,策应长三角发展与滩涂、湿地保护,让保护与开发良性互动,让旅游业成为中心渔港高标准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三)长三角区域发展优势为黄沙港旅游业高起点融入搭建了平台
近几年长三角三省一市推出的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战略规划, 以及上海作为长三角之上,以现代化,商业化,国际化的多重姿态,作为改革开放最亮丽的窗口,它正给中心渔港黄沙港旅游业大格局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县黄沙港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为此,立足长三角区城定位和“高铁时代”背景,中心渔港黄沙港在港口开发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更要依托良好的水运、空运、陆运条件, 利用国家中心渔港的优势,瞄准市场,不仅要让海产品的供应快速有效地满足长三角地区的消费需求,还要能站到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高起点、高定位的围绕沿海湿地、围绕生态保护、围绕地方特色,思考建设引领性、标志性、功能性强的旅游项目,制定既能满足人们需求,又能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规划,来精心打造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的旅游产业。
二、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障碍和短板情况分析
(一)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
当前黄沙港一个较突出的问题是一些产业缺乏开拓创新,应变能力脆弱,对多元经营的产业缺乏长远考虑和规划。由于相关的经营监管制度不完善不落实, 极易引发有的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出现违规违纪现象。而要做到规划一张图、发展一盘棋,就必须要以区域协调发展与长远的眼光优化空间布局。考虑到黄沙港镇内经济发展状况和现有产业基础,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发展中,除了旅游业,还应考虑与农、林、桑的结合,为凸现湿地生态景观特色,在延伸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链中,要能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大中小企业配套、集群式发展格局。政府在发展初期,要通过引导协调,加强企业间技术和信息共享,减少恶性竞争。在发展模式上,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在产品开发和经营上,要注重多元化、特色化和硬软件的配套发展,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要关注安全和健康保障,在服务上,要注重规范化、个性化和情感化,在应对国际竞争上,更要注重区域内的合作。要遵循“错位竞争”的方针,打造差异化产品,通过塑造自身独特的竞争力来聚集人气、聚集产业。
(二)人才培养和利用的瓶颈制约难以突破
人才培养也是制约黄沙港未来发展的瓶颈因素。人才培养如何建立机制,如何突破瓶颈?优秀人才如何引进并留下人才?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的提升,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等等的工作都还有待进一步深化,这些都是我县策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障碍和短板,是我们必须面对且是无法回避的重中之重问题。人才的优势直接决定着我县未来的长期、稳定、持久的蓬勃发展,港口经济的腾飞,人才因素是第一要素,因此,人才资源的优势互补和科学调配在实现国家级渔港策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就显得至关重要。当前,阻碍人才培养与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核心的仍是体制机制问题。为此,我们一定要改变我们的思维局限,要以多种形式引进教育资源,要增进专业人才的交流合作,筹办产业人才培训基地,要加快学科带头人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切实发挥领军人物作用,还要特别重视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要构建高层次人才项目对接平台,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是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的重要保障。
(三)保护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重挑战任务艰巨
黄沙港岸线资源保护压力很大,海洋生态保护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立足环境保护,不断创新资源认识观,对沿海生态环境资源进行立体综合开发和保护,对开发条件不成熟的,可以放一放、等一等,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岸线资源,要向内陆纵深拓展,增加用地厚度,为今后发展留下余地。要坚决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沿海各类资源弥足珍贵,必须走生态化、可持续化发展之路,要制定全面、科学、严格的环境标准体系,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目前射阳黄沙港创新发展也面临较大难题。由于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市场化、多渠道海洋科技投融资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对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科技产业发展的支持乏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涉海产业基地和主导产业链等产业载体仍为劣势,产业转型升级受多种因素影响进展缓慢,海洋产业层次不高,发展潜力发挥受限,远洋捕捞业质量效益亟待提升,因此,我们一定要大力开展并注重科技创新,要以岸线资源保护为前提,紧抓环境质量,补齐发展短板,以此来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三、中心渔港黄沙港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对策
(一)加大招商力度,加快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所谓规模效应就是因规模增大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提高,集聚效应就是因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而会向一定地区产生产业向心力。空间集聚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普遍特性,渔港经济活动也具有自发集聚的倾向,其集聚的地点是渔港周边,因渔港经济集聚而形成的以渔港为空间中心、以渔港经济为产业主体、以城市( 城镇) 建成区为景观形态的聚集经济空间才称为渔港经济区。国家级中心渔港黄沙港完全可以利用人流、物流、船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优势,以这些“流”为依托,以满足这些“流”的需求为目标,形成产业集聚,形成渔港经济区。政府可以依托渔港的区位优势,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引导渔港产业及相关产业在周边集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机遇与挑战同在。我们不能故步自封, 既要能“走出去 ”, 也要能“引进来”,而作为长三角经济圈 “龙头 ”的上海是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
黄沙港是我县沿海渔业经济带的新平台,也是全市沿海渔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优势与机遇,抢抓国家重大战略催生的重大机遇,机遇抓住用好了,就有可能成为发展的领跑者,机遇错失贻误了,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为此,我们一定要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巩固传统市场优势,依托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奋力迈上中高端,要以科学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先行、招引重大项目,要不断加大力度,加快集聚和规模效应,全面融入上海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走出一条合作共建、双赢发展的新路子,且一定要用好近年来的发展累积衍生的机遇,推动黄沙港国家级中心渔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尽快“开题”,加快把黄沙港优越性转换为“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助推我县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二)推进产业融合,推出优化产业的布局结构
产业是基础,融合是方向。作为国家级中心渔港黄沙港镇我们我们要利用港口优势,挖掘黄沙港资源禀赋,高起点建设“功能型、产业型、智慧型、生态型”现代化渔港,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要着力提升渔船停泊、渔业加工、港镇综合开发三大能力,将丰富的海产品通过精细加工出口到世界各地,同时又要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智能化建设,提高城市承载力和竞争力,整合完善海洋经济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的影响力,要以新动能、新引擎产业为主导,快速统筹好县城和黄沙港镇的协调发展,大力抓好沿海产业带、黄沙港旅游产业带和绿色产业带“三带”建设,加快渔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引领的县域经济发展,着力构建起“一港、三带、多集群”的产业空间格局。 我们一定要扫除各种接轨障碍, 努力创造良好接轨条件。要及时跟踪 、研究上海等地一体化与整合发展的制度构架与政策措施, 为快速接轨上海提供最有活力的营商环境及发展条件。
我县黄沙港镇渔港、“三河”、“三闸”自然风光孕育着深厚的渔港风情和渔民文化底蕴,逶迤曲折的海堤,绵延不断的沿海生态林,形成了游渔港、观大海、看日出、尝海鲜为一体的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我们要站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度,既要去思考建设引领性、标志性、功能性强的旅游项目,又要立足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的定位,高标准推进黄海湿地生态旅游业发展,打造融“生态、景观、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千里景观廊道,让黄沙港的海产品个性特色与长三角“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有机融合,让国家级中心渔港射阳县黄沙港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形成一个整合了资源、放大了品牌,激发了活力,具有高质量发展格局的新型国家中心渔港。我们还应抓住高鐵与通用机场建设的有利时机,规划和利用好滩涂资源、海洋资源、领空资源,要通过海陆空产业融合进行优势互补,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让产业的价值链在不断延伸中得到整合优化,这样产业融合才能发挥出更大优势,而全产业和全域化的发展无疑是一条最大化的实现黄沙港以及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三)做强现代渔业建设,做好重点重抓产业链条的整合和延伸
做强现代渔业建设,关键前提就是要拥有战略眼光。我县是沿海城镇轴上的重要节点,随着高铁的开通,随着港口、高铁、通用机场交通条件的改善,我县将全面融入上海、北京经济圈,也大大缩短了我县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交通距离。近年来,由于行业竞争激烈,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缺乏内生动力,而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渔业与旅游的融合,将具备较高的附加值和丰厚的利润空间,这为渔业和旅游企业快速进入这一市场,打下基础。现在旅游消费者都开始注重日渐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特别是具备个性、美观以及情感的旅游产品更加吸引旅游消费者的眼球,由于旅游业的发展日渐深入,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和目标也随之改变,很多旅游者在选择旅游地点,大多奔着放松身心的目的去旅游。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将会出现全产业化和全域化的趋势。而黄沙港渔文化、鹤文化、佛文化等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将会开拓出高价值的旅游资源。政府应发挥在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引导方面的功能,在全域旅游及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立足长远,统筹布局,因地制宜的制定渔业经济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规划,使两大系统互促共进,共同发展。同时,要将休闲渔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使休闲渔业既成为沿海地区特色旅游精品,又能成为解决传统渔业发展方式的经济增长点,使沿海的渔村既成为环境优美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又成为渔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的家园,从而使中心淦港黄沙港能够集产业价值、资金链和信息流于一身的全面产业价值链。
要努力主打旅游业生态牌及特色旅游业品牌。品牌是消费者对于一个产品的综合性感知和判断,很多消费者会受品牌效应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原始选择,而区域品牌的形成将吸引更多优势资源向该区域集聚,这意味着大量的资金、高素质人才、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很显然,这些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都是巨大助力。基于此, 笔者认为,要做好黄沙港品牌,一定要避免盲目模仿,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特征设计出能突出本地产业特色或者是资源特色或者是文化特色的发展模式,尽量做到差异化,做好产业的规模化经营,通过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优质“软环境”,通过建立产业融合发展保障机制,打开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的格局。要通过实施积极的旅游产业扶植政策,政策引导,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进入旅游产业,也可以政府投入为基础,吸纳社会资本,共同开发旅游,这样可树立社会投资开发的信心。要大力推介港口湿地生态旅游特色,实施旅游资源的多层次开发,要将旅游与渔业、旅游与航空业或特色休闲渔业等产业融合,产业才能做强做优做长久,品牌才能最终形成品牌效应,可持续发展的路才能走得更长更远更好。
(此课题是盐城市委党校2020年度全市党校系统科研规划课题中的一般课题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徐爱辉、陈芳,课题组参与人:刘勤磊、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