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之下综艺节目的嬗变与创新

2020-09-10张凯翔冯蓓蓓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综艺节目

张凯翔 冯蓓蓓

摘 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对于一些年前就已开始录制的综艺节目来说可谓一大冲击。如何保证节目供应链的持续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云综艺”一推出,就引起了广大受众及媒体从业者的热切关注。不论是对节目创作环境的妥协,还是节目形式的创新探索,“云综艺”无疑成为特殊时期最好的解决方案。本文从“云综艺”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等角度分析突发疫情之下综艺节目的变革与创新。

关键词:“云综艺”;综艺节目;嬗变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9-0088-02

在5G、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无论是传统媒体工作者,还是新兴媒体工作者,都把更多的视角放在了技术手段上,而对现存节目内容与形式之间的“水土不服”却关注甚少。新的技术手段决定了新的内容与创作方式,疫情的突然暴发也倒逼节目形式变革。如何将既定的节目内容在有限的条件下及时止损,甚至实现利益最大化,保证防疫、生产、创新三不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云综艺”:特定时期催生的特殊综艺形态

原定于2020年1月31日开播的湖南卫视老牌综艺节目《歌手·当打之年》(以下简称《歌手》),由于疫情的突然暴发,一如矢在弦上,不得不发。从前期的节目宣传到生产运营阶段,如何保证节目供应链的持续性,组织协调歌手竞演和汇集500位大众听审并参与投票,一时间成为横亘在节目制作团队面前的难题。

为破局,节目组决定将节目延期至2020年2月7日,并将节目的第3期节目改为“云录制”,选手在多地进行线上录制,正式开启“云综艺”模式。所谓“云综艺”,是指在电子媒体中,参与节目录制的嘉賓或主持人处于非演播厅的环境,通过移动互联网视频终端实现双向交流,进而完成节目录制的新型综艺节目录制方式。这对一贯以现场音效设施和大众听审的“共情”作为节目差异化优势的《歌手》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大的挑战与变革。

二、“云综艺”的特点

“云综艺”的产生使得小屏内容大屏化,短视频内容长视频化。可以说,其为综艺市场新物种的萌芽提供了发展的温床。《歌手》在疫情期间另辟蹊径,取得了口碑与收视的双赢,也加速了“云综艺”时代的到来。

(一)“云上观众”,在线听审云端视角

在2019年广受好评的央视《主持人大赛》中,就首次出现以观众AI形象参与评审节目的形式,增强了观众的共情能力。处于特殊环境下,《歌手》利用互联网技术,将500位大众听审有效组织串联,以全息化传播的方式延伸至节目生产环节。

诚然,曾经为应对节目同质化而塑造的节目品牌形象,已在受众心中形成稳定的质量和标准。如今,受移动设备、技术手段等条件制约,都将呈现出一个“二次接纳”的过程。如听审落泪抢戏而被广大受众调侃,通过串讲人与现场听审之间的互动,以求碰撞出情理之中却又意料之外的节目效果、广告效应等。这些都是《歌手》在不具备品牌节目主持人的条件下,却依然能立足于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壁垒。

我们不妨就现场竞演和“云竞演”做一个横向对比。从听审方式来说,《歌手》近年来正是通过现场Live带来的视听盛宴来为节目质量背书,这不仅是现场听审趋之若鹜的原因,也是保证节目公平的客观条件之一。“云竞演”受囿于音视频输入输出设备间的不一致性,对评审结果必然会造成一定影响。

从投票方式上来看,线上投票的方式不仅满足了防疫避免聚集的需要,而且也避免了舟车劳顿,节约了节目制作的成本。但就互动方式而言,大众听审的线上反馈相较于现场竞演无疑是某种程度上的倒退。现场竞演的魅力之一就在于串讲人与大众听审之间的互动火花,大众听审相互之间传递的共情因子。而魅力的缺失,尽管是“云竞演”无法规避的弊端,却也是当下的最优解。

(二)“云上竞演”,优化资源配置

同处于疫情之下,《天天向上》和《快乐大本营》团队打造的云综艺《天天云时间》和《嘿!你在干嘛呢?》可以充分利用现存的技术手段,通过无导演、无演播厅和无脚本等方式将“云”展现得淋漓尽致。《歌手》以其高水准的现场制作能力和舞美音效的专业性作为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但歌手的组织协调、唱录环境的严苛要求以及节目新推出的“奇袭歌手”和串讲人的再定夺等问题,必须要节目创作团队在短时间内给出答案。

在这样的特殊形势下,老牌综艺节目《歌手》的制作团队,彰显了其攻坚克难和思维创新的能力,并以此调动受众好奇心,从而迎来收视率上的攀升。首先,以歌手所在地区划分为长沙、北京、中国台北、上海和东京5个录制地点。歌手快速集结并通过视频与主演播厅实现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保证声画录制质量和防疫要求间的平衡,还原了如同现场的激烈竞演。其次,为保证节目的完整性和流畅性,节目制作团队在前期策划和后期剪辑阶段都做出积极应对。如前期协调沟通避免录制出现多人抢话,后期剪辑打破声画不同步、卡顿等固有技术壁垒等。

(三)“云上采制”“直播+Vlog(视频博客)”本质的“云”创新之路

为应对疫情,国家号召少出门、不聚集、不扎堆。各大节目制作团队为满足广大受众的精神需求,纷纷开启“云录制”形式的综艺节目,但究其本质大都是“直播+Vlog”。在《歌手》“云录制”的第一期中,位于上海家中的歌手周深就一个人担起了灯光、机位和妆发等重任,完成了整期节目的采访、短片拍摄和竞演录制。周深也因其生活化的Vlog短片,引发受众的广泛讨论。这对一贯以小组形式进行跟拍的《歌手》来说,不仅创新了采制形式,而且也使得嘉宾以更加真实的形象换得受众的心理接近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正是通过精心制作出的台网联动新型媒体运作方式,充分调动了受众对于“云综艺”的好奇心,使得《歌手》对硬件与技术层面的桎梏并无胆怯之意。以“云综艺”示人的前两期节目表现依旧亮眼,分别取得尼尔森网联海量融源全国网收视率2.94、2.89,份额5%、5.1%,均位列同时段第一。

三、“云综艺”的未来发展策略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技术手段的日趋完善,“云录制”占据未来节目录制形式的一席之地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倒逼不同类型媒体平台均加速了其开启“云录制”的进程。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前期宣传、录制场地、设备调配和人员储备等节目生产环节的问题。

“云综艺”一面世,就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这不仅源于人们对这种新型媒体运作方式的好奇,更多关注的是作为临渴掘井的“云综艺”,能否继续迎合受众越来越高的审美品位。那么,“云综艺”的未来将飘向何处?

(一)保持对“云综艺”的冷思考

“云综艺”经历了扎堆上线和贩售新鲜感的阶段之后,必然会回归平静,我们需要对这个特殊时期诞生的新形式,采取更加冷静和理性的思考。“云综艺”叫好声再多,我们依旧要重新审视它现存的一些问题,如因场地、设备间的不一致导致节目质量的下降。在5G+8K的号角已被吹响的今天,荧屏中却出现低清晰度画面,声画不同步等现象,这亦是“云录制”现存的瑕疵所在。但“云综艺”作为特殊时期的产物,其目的也是仅仅为了应对节目库存告急以及舒緩受众焦虑的情绪,所以简陋的条件影响节目发挥也在情理之中。[1]

《歌手》从一开始就和别的音乐节目有截然不同的定位:不再走由“草根”到明星的“造星”路线,而是直接让已成名的歌手进行音乐的对决,不再表现普通人成长的煽情经历,而是用最好的音乐给观众最纯粹的音乐盛宴。[2]既然是音乐竞技类节目,那么音视频录制设备、乐队和竞演环境就理应是歌手竞演的起跑线,并以此为硬件基础,保证节目质量和竞演公平性。首先,《歌手》开启“云录制”以来,受囿于设备、乐队和竞演环境等方面的不一致性,节目后期制作团队只能一味地通过修音来弥补不足之处。其次,在常规竞演中,节目组和500位听审对于节目进程早已形成了约定俗成的默契,而“线上互动”对于部分剧透迷来说无疑是一张温床,致使剧透和爆料在网络上大肆传播。长此以往,定会侵蚀早已树立的品牌形象,导致受众人数的锐减。

(二)“云综艺”的未来发展策略

“云上竞演”声名远扬之后,“云相亲”“云喜剧”等诸多“云录制”的节目形式也纷至沓来。“云”一味扎堆,看似热闹,实则背后藏匿着适用性的问题。如部分观众就吐槽“云综艺”《欢乐喜剧人》,从喜剧人心中最高殿堂变为了在线讲段子。不盲从于“云综艺”,持续深耕节目内容,让新型技术手段与原有节目形式、内核相匹配,产生助力效果,才是节目发展的应对之道。

事物发展具有曲折性,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诚然,作为新物种的“云综艺”当下存在诸多问题,但“云录制”的应用对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来说,无疑是带来了未来创作形式的新思路,并将日趋完善。未来采用“云上观众”和“现场观众”并举的方式,让节目具有现场参与感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线上受众的参与度。突破时空限制,适应当下节目“短平快”的制作要求,“云”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

四、结语

融媒时代,“云综艺”不仅仅是对待播版面的紧急填补,更是以其新的节目样态丰富了固有模式独当一面的综艺市场。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型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媒体进程的不断加深,人们对“云录制”的认知及“云综艺”优劣势的把控都将进一步提升。但在云散天晴之后,让传统模式与“云录制”融合发展,实现创造性转化,才是“云过留痕”最好的佐证。这条路道阻且长,需要我们共同去铺就。

参考文献:

[1] 李辉.疫情之下,井喷的“云综艺”[N].电脑报,2020-03-09(006).

[2] 肖沅.湖南卫视综艺节目《我是歌手》的品牌经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张凯翔(1995—),男,河北邯郸人,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冯蓓蓓(1997—),女,江苏连云港人,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综艺节目
舞台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境外电视综艺节目的引进与本土化创新
关于我国模式引进节目本土化改造的研究与思考
主持人在当下综艺节目中的角色功能转变分析
电视综艺节目与新媒体互动的创新
新时期电视综艺节目发展问题及未来趋势
从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传媒看综艺节目的流行
探析韩国综艺节目大势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如何赢得市场
综艺节目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