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2020-09-10田长岩

高考·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田长岩

摘 要:目前“对分课堂”以逐渐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和新型讨论式的教学相结合起来并取其优势,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学能力得到提高。此文把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中,并经过阅读的实践探讨了对分课堂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对分课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英语教学也在不断的进行研究和探讨,目的是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更多的老师继续采用过去的教学方式,这样既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以致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对分课堂简介

1.对分课堂的模式范畴

对分课堂又被称为是PAD课堂,是由于将教学过程按时间分为讲授 ( 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ion)和讨论(Discussion) 三个阶段,PAD则是这三个阶段的简称。对分课堂指的是将课堂时间分给老师和学生,因此在课堂中既需要老师的传道受业又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具体过程是老师先对所学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概述并指出中心思想及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从而完成第一步的讲授;再由学生把课堂所学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自学的方式消化吸收并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完成第二步的内化吸收;最后由学生把准备好的问题带回到课堂上,通过小组内相互之间的答疑和小组间的深层沟通交流,使学生在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中既解决了疑点又增加了自主学习的激情和动力,从而完成了第三步的讨论。对分课堂的特点是可以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自身情况和学习需求对课程进行适合自己时间和精力的安排。对分课堂充分体现出是一种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新教学模式。

2.对分课堂的主要教学特点

(1)简明扼要,方便课堂使用。对分课堂的新教学模式经过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这三个步骤后,会使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明白,条理清晰及中心思想明确,并学以致用。而且不分时间、地点、学科和老师,也不需要在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该教学模式,有很好的操作性。

(2)归类教学过程,彰显主体地位。把对分课堂的三个过程依照主体地位将讲授法和讨论法进行合并,并选取两种教学法的优势,另外强调学生作为主体地位的内化吸收过程,这样既提高了知识体系传递的效率,有发挥了老师的作用,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下的对分课堂不仅激发了老师教学的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给学生创造了个性自主的学习氛围,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

(3)关注创新,适应教学发展需求。对分课堂的三个教学过程经过创新后能更好的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这三个创新点分别是引导性讲授、个体性内化和隔堂讨论。对分课堂要求在保留传统讲课的同时大量减少讲课时间,除了对知识框架和重难点进行讲解外,还应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向,并留下悬念空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对分课堂的内化吸收实际上是学生的个体行为,需要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在适当的环境中能够自主完成,所以充分体现了独立自主的特点,和尊重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分课堂的隔堂讨论是指每节课都会对上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提问和讨论,学生经过充分的准备后,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分课堂的作用

1.传道受业

老师在上第一堂课时,通过播放经典美剧《成长的烦恼》这一片段带动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让学生与剧情中成长的烦恼产生共鸣,学生也会被带入到英语的情境中同时也对这堂课的主题有了了解。学生了解后,老师再进行对分课堂的授课,要求老师要精细讲解授课内容,对授课内容面面俱到。因时学生不仅对剧情和主题有了了解,也学到了该文中所包含的重要知识点。比如,对课文重点知识和基本结构进行讲解:(1) What is the idea of this lesson? How to understand it?(2) The use of similar words; (3)强调本单元课后作业:并用英汉互译文中的关键词,如an arm and a leg等。

2.内化吸收

内化吸收是指学生通过课堂对学习内容的学习以及课后进行读写笔记对知识点的整理,使学生巩固和消化了课堂知识,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会对之后的课堂讨论有充实的准备,使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表现出来。例如,学生通过对课本的内化吸收,学习到了新的單词和定语从句的使用,以及了解了剧中故事情节的发展走向(the exposition,rising action,the climax,falling action,denouement),使每个学生对《成长的烦恼》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再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彼此了解对方的理解和疑问,从中找到关于自己疑问的解答,同时对该剧也有了多方面的理解,这样的小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老师要鼓励学生对“我会的”“我会的可能你不会的”“我不会的”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充实自己“亮考帮”的表格内容,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在思考中进行英语知识学习。例如,在本章内容学习中,学生可以在“亮闪闪”中列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处于青春期的自己应该如何更好的处理自己和朋友父母之间的关系,并把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学生通过“考考你”部分把自己已经掌握的,但是觉得别的同学还没有掌握的知识,通过问题的形式来让其他同学进行解答,比如,英语俗语中带有身体部位单词的含义:bite the hands that feed him。最后通过“帮帮我”把自己不会的或自己想去了解的,列举出来通过讨论寻求帮助。比如,how much和how many用法的区别。

3.课堂讨论

在传统教学中也会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但是课堂讨论也有很多不同,对分课堂模式在讨论前学生会通过内化吸收进行充足准备。老师在上课时,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把学生带入课堂氛围再进行讨论。讨论分为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和教师总结这四个环节且不可以随意变动顺序。

一般要求4或5个人为一组进行15至30分钟的讨论,并且要求“同组个性各异,组间情况类似”,并根据教学要求规定具体讨论时间的长短。学生通过作业要求,比如利用“亮考帮”的形式,进行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因此需要每个学生拥有平等发言权并参与讨。老师作为引导者,不需要参与学生的讨论,只需要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给予引导和帮助,确保小组讨论的方向正确。比如,老师发现学生在讨论中为了解决文中主人公的疑问,即:Why didn't they ask me what happened instead of shouting at me?除了从文章内容中寻找答案,还利用文章图片联想原因,另外还会亲身体会大胆想象若双方发生纠纷时的情感变化,这些都是老师想象不到的讲课之外的收获,讨论效果非常明显。

另外老師还需随机抽取几个小组进行抽查,一般是3到4个。并在小组中选出一位学生对讨论的主要内容和没有解决的问题作大概5分钟的报告。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解答,出现解决不了的再由老师进行讲解。通过讨论不仅使学生完成了内化吸收和课堂的讨论,还为学生提供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机会,让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比如,文章中有的学生说:I want to be a teacher。另外还会提出问题:How to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通过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分享和提问,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全班学生进行自由环节的提问,解答个人或者小组讨论没有解决的问题,最后老师给出答案。通过此过程老师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最后留10分钟老师做总结。

三、结论

对分课堂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了“教”与“学”的双重效果,已成为课改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分课堂的教学对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理念也与高中英语新课改的要求相符合。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分课堂教学需要不断地实践与创新才能更好的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杜艳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3):116-118.

[2]陈瑞丰.对分课堂: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6(3):71-74.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