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器”
2020-09-10杨倩倩
摘要:“器”字在古代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演变以及涵义,在《论语》一文中曾出现五处“器”字,通过考察“器”的字形演变并结合在论语不同语境中,尝试解读“器”字在当今的具体内涵。
关键词:器;君子;器皿
一、“器”在古代的字形含义
中国古老的文字,最早是象形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金文是汉字第一种标准字体小篆的源头。①例如金文 在古代“器”字形里面有一 只狗,旁边有四个“口”,也有人推测古代“器”为狗的叫声 。《说文》:“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汉字王国》:“新石器时代到今天,中国人一直在大缸里存储实物,是不是它们的开口之处—口—有犬看守着?”②这说明“器”是个好东西,需要狗来守着。现在来看,“器”没有了狗的叫声也不需要用狗看守,有了更进一步广泛的引申解释。
另外,在楚系简帛“器”字形 就更形象,(楚系简帛文,是写在竹简和布帛之上的战国时期古文字,为最早的简帛文,距今两千多年)。看上去像一个人背着大包小裹那么多包袱,肩膀上扛着两个包袱,手里再拎着两个。假如我们都把身上不必要的这些包袱都扔掉轻装上路,可能会轻松很多。“君子不器”,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君子不要有那么多包袱连累,在人生旅途中轻装上阵,就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本我。
“噐”又是“器”的异体字,《正字通》“噐始于工,工制之,而后人用之,故从工。”这句话的解释是,噐是从工开始的,我认为,“工”字上下有那么多“口”,一个家庭中这么多口人都需要生活吃饭,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绕着“工”,所以还得工作好了,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器。
二、论语中出现的“器”
论语中出现单字“器”五处,如下:
1.子曰:“君子不器。”
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3.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4.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5.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从文意考察,“器”字在《论语》一文中所表达的语气,五章之间有明显轻重区别,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层涵义。
(一)、君子不器。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依笔者体会,“君子不器”大概是君子最高的境界了,器指具体事物或名物制度,与“道”相对。《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③不器,就不单单指君子只有一种用途或者称为一种器了。又与“君子”放在一起,可见“不器”上升到了“道”层次。
(二)、器量。在八佾第三,孔子评价管仲的时候,孔子说:“管仲的器量狭小的很呀。”这里的器又是器量、器度的意思。这是在孔子提倡礼教中来考量管仲的。
(三)、器皿、工具。子贡问孔子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孔子说:“你是个器(东西)了,什么样的东西?孔子说:“瑚琏”。瑚琏是一种宗庙里盛黍稷的瑚琏。《礼记.礼器》:“宫室之器,器皿之度”。《周礼·秋官·大行人》:“其贡器物。”郑玄注:“器物,尊彝之属。”指工具及货物。《道德经》:“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指的都是器皿、器物。
通过孔子评价子贡,“器”为一个东西,貌似有贬意。然而,这器很华美金贵,也说明他不是一般的有用之才。但是相比,离孔子说的“君子不器”还相差一定的高度。在笔者看来,“君子不器”首先,一定是一个有用的器,但不仅仅局限于成为一个工具。
在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的情况下,我们很容易沦为一个类似高速运转的机器。我们需要给自己定好位,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在单位和个人共用成长过程中,公司会给基层、中层试错机会,往往对高层要求比较高,需要最终业绩并承担后果。可见成为一个“不器”的境界,是一个全局观、一个整体。在人生不同阶段适时调整加强对自己的修为要求,而能力层次越高对个人软实力要求更高。总之,一切都在成为“不器”的前提下,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很好有用的“器”,随着能力的提升,又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器”。
(四)才能、本能、重视。最后在子路第十三中,提及的“器”,器使。孔子说:“在君子底下工作很容易,讨他的欢喜却难。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的欢喜,他不会欢喜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衡量各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务。在小人底下工作很难,讨他的欢喜却容易。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他的欢喜,他会欢喜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便会百般挑剔,求全责备。”④这里的“器”有根据能力来衡量使用人才。
孔子上面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追本逐末,整天去讨好别人不见得有好的结果,而丧失了最重要该做的,做好坚守自己的本职本分工作是最重要的。
三、总结
通过以上五种不同程度寓意的“器”,我们可以看出:
首先,《论语》中孔子的智慧,最大的特点是灵活变通。针对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定义。一方面“君子不器”,另一方面说自贡是一个瑚琏之器。并不能说自贡成为了某种器就不是君子,而是不同层次场合都有孔子富有深层的意涵。一词多义也是古代汉语的最大特点。
说到“器”一词,和“君子”联系紧密。可见“器”和“君子”在孔子看来都放在了一个很高的层次。论语中的君子,有时候指“有德者”,有时候指“有位者”⑤。而我们常常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有德行的人,可见君子又不是距离我们很遥远的,我们身边就有这样品德高的人,也可以按照孔子的要求来修养自己成为一个有德行的君子。
从“器”中我们可以管窥君子与小人对“器”的态度,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而成为什么样的器,器量大小又取决于我们自己。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8.
[2]林西莉(瑞典).汉字王国[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8.
[3]徐复等编.古代汉语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4]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0.
注释:
①林西莉(瑞典).汉字王國[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8(21).
②林西莉(瑞典).汉字王国[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8(134).
③徐复等编.古代汉语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895).
④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8(202).
⑤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8(2).
作者简介:杨倩倩,女,1985年07月,民族:汉,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学位,所在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研究方向:艺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