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想亲娘》的演唱分析
2020-09-10陈良宇
摘要:《想亲娘》是丁善德先生根据云南民族来改编的歌曲,丁善德先生将民族音乐与西洋作曲技巧相得益彰的结合了起来,实现了西为中用。让歌曲的曲调更加深情婉转,意境更加的深刻而富有层次。歌曲集中表现了因生活所迫的儿子远离家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思念情人,期盼能够回到母亲身旁的真挚情感。适合男高音演唱。本文将从作者介绍、创作背景、创作技巧和演唱分析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丁善德;想亲娘;创作技巧;演唱分析
一、作者介绍
丁善德1911年生于江苏昆山,浙江绍兴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
丁善德在小时候就受到了传统音乐的熏染,非常热爱音乐,多面的去接触各种音乐,为其后来的创作做了有利的铺垫。丁善德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随朱英学习琵琶。翌年师从俄籍钢琴家查哈罗夫学习钢琴,从黄自学习作曲理论和配器法。在校期问还跟随著名声乐教育家苏石林教授学习过声乐,在演唱上具有相当造诣。1947年10月远赴法国,入巴黎音乐学院从布朗热和奥涅格学习作曲。1949年9月回国,执教于上海音乐学院,任作曲系教授兼系主任。1956年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还任中国音协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等。1995年12月8日逝于上海。
丁善德的创作大都与我们的民间音乐有关,擅长从民族音乐中采取素材,并在民族音乐为原型的基础上借鉴和运用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创作和实践完成了不同体裁的佳作。其中交响乐、协奏曲、钢琴曲、大合唱、室内乐、艺术歌曲、民歌改编歌曲以及电影音乐等方面。其中《想亲娘》就是声乐作品中非常经典的代表作之一。
二、创作背景
《想亲娘》是丁善德先生于1955年在云南民歌的基础上改编成的声乐独唱曲目。歌曲讲诉的是离开家乡的儿女离家已久思念故乡和母亲情绪,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回家,哪知最后越只能远远的望着青山,不能靠岸,乃至于伤心欲绝。表达了远在异地的儿女们盼望回顾故里和思想母亲的真挚情感。丁善德先生也是远离家乡的人,所以这首歌曲也是丁善德先生的真實写照。
丁善德先生学习音乐的时代乃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时局动荡不安。乃至于丁善德先生的学习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在海外学习多年,归国后又为音乐事业不停的奔波,回家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丁善德先生是想通过这首作品来表达自己对家乡以及母亲无比思念的情绪。
三、创作技巧
《想亲娘》是一首单三的曲式,全曲共45个小节。歌曲采用中国民族调式,并借鉴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歌曲为4/4拍的节奏,1-4小节为前奏,采取连续不断的16音符的节奏表现水流不息的江水,左手采用了柱式的七和弦和音程与连绵的16分音符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的思念之情。5-13小节为A段,(5-8,10-13)小节的伴奏是是采用了前奏同样的旋律来进行,起着一个强调的作用,侧面烘托出自己浓厚的思念之情。5-8小节仅采用了商(2)、角(3)、徵(5)和羽(6)”四个音来进行,最后落在主音羽(6)上。但旋律却迂回婉转,十分动听。9小节重复8小节的旋律提高八度,并标有弱音记号,形成一种如诉如泣的音效。10-13小节采用重复的手法,强调和巩固A段旋律。
14-22小节为第一段间奏,其中运用了很多西方的变音技法。14小节最后一拍就已浸入了后一拍的音型,14-19小节运用了级进下行的音型,但每后一拍音区都会提高一些,表现了急切的归家情绪,也标志着B段(23-31)的开始。20-22小节经过级进上行的音阶以后进入分解的音程,左手出现了副旋律。副旋律先上行再下行到副旋律的最低音后演唱开始。而后23-30小节中也大量的运用了分解的音程进行,像人行走的步伐,并且运用16分音符的节奏型再一次烘托了作者急切的心情。27小节到30小节还运用了二度音程和许多不协和的和弦,把本曲的情绪推到了一个顶点,作者的情绪再这一刻全部宣泄了出来。
31小节在提前浸入了第二段间奏的音型的中结束了急切的情绪。32-36为第二部分间奏,亦是由旋律上行再下行紧着着八度的音程分解带着副旋律再36小节中回到了A段的音型,本曲的C段37-42小节完全模仿了A段的旋律和伴奏,最后同样结束在主音羽上。尾声(43-45)小节同样运用了A段的旋律,在首尾呼应的结构中结束了本曲。
四、演唱分析:
声乐演唱者在演唱一首曲子时,一定要注意歌曲属于什么类型,把握好音乐的演唱风格,再去找适合的声音演绎。并且可以进行有效的二度创作。而这首歌属于云南民歌,要把歌曲的语言和歌曲的情感演绎好。本曲由降G调转降A调,所以得注意转调时得音准问题。
1、歌曲的语言:
歌词中有“呀、哦、啰、哪、哟”,不要小看歌曲的中的衬词,单独看起来它可能毫不眼。但是和歌曲的正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升华的效果,更利于本曲感情的表达。A段中需要注意其中的长音归韵,“花、长、娘、来、老、肠”他们的韵母是a、ai、ao、ang。原型的韵母都是a音。所以演唱长音时一定要想着a母音来唱,这样声乐才能够传的出去,因为a、o、i、u、ü。5个母音时最容易把声音传出去的。B段中“哥哥”二字是e母音,不易发准,所以可以想着ei来发e会更容易唱一些。紧接着歌曲的最高音“先”字一定要归韵到an不可含糊不清,越清楚高音会越轻松。C段中同样要注意长音的咬字,并且一个字换几个音的时候,和同音换字的时候都不好唱,需逐字逐句的慢速练习。
2、歌曲的情感:
歌曲主要是表达了离家千里,在外漂泊得儿女们盼望回家,最后没有回到得遗憾情绪。本文3段表达得感情都有些许的变化,因此需要细致得处理。A段中讲诉了此时是处于胡桃花开的季节,开的无比的茂盛,与远离家乡想亲娘形成鲜明的对比。虽然此时鲜花茂盛但是也抑制不了自己思念母亲的情绪。后两句描述了母亲和儿子之间相互的思念之情越发浓烈。B段为本曲的高潮段落,描写了儿子在回家的途中跋山涉水,并希望渡船的人早些渡自己过河,把思念的情绪完全释放了出来。特别是“渡船哥哥先渡我”这一句需要有强烈的情绪来支撑,但是还是要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后面情绪慢慢的降下来,形成情绪上的对比,并带着失落的情绪演唱。但并不是思念的情绪不浓烈了反而是升华的作者的感情,越是失落思念之情越是浓烈。C段是讲诉船到不了岸以后作者伤心的情绪,此时应带略带哭腔的来表达歌曲。由于C段的旋律和A段的旋律相同,因而可以唱的比A段轻一些,更能烘托出作者伤心低落的情绪。
五、总结
《想亲娘》这首作品已成为业界内不可多得的珍品。丁善德先生高超的作曲技法让《想亲娘》的艺术性越发的强烈,是中西发技法的融合的典范之作。希望本篇论文的阐述能够对演唱《想亲娘》这首歌的歌者们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祺,郭洁.艺术歌曲伴奏与演唱指南[M].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40-44.
[2]张虎.丁善德民歌改编曲分析[D].云南艺术学院,2015.
[3]魏丹.浅析艺术歌曲《想亲娘》[J].北方音乐,2018,38(11):76-77.
作者简介:陈良宇,男,1993年6月,四川资阳人,硕士学位,四川轻化工大学音乐专业,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