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2020-09-10郑云柱
郑云柱
摘要:小学语文学法家张田曾说过:“一课书教完后,成败的第一个标准是学生是否熟读了课文。”从中可以看出,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训练。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的加深。
关键词:措施;基础;要求;理解
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多种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朗读能力是学生的一种重要语文学习能力,也是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进行探析,希望能够找到更多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从而更好的指导小学生的朗读活动。
一、多种措施,激发兴趣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说道:“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这就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事情,要想成功必须得先有兴趣,否则是不会成功的。作为朗读教学更是如此。
1.营造氛围
轻松活泼的氛围,是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的前提。因为只有敢读,学生才能爱读,从而会读。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应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的情感自由地表现出来。
2.感情范读
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能力极强。教师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让学生直接领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实践证明,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3.活动促读
在教学中,可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竞读活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敢于朗读,乐于朗读。如模仿朗读、分角色朗读、朗读竞赛、排演课本剧等。还可以欣赏名人朗读作品或演讲等,从而开阔视野,激发兴趣。
二、打好基础,形成习惯
新大纲明确地把读的能力放在四种能力之首,可见读的能力培养是多么重要,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互相联系,又是互相制约的。读是中心环节,是关键。在语文的整体教育中,应以读促听,以读促说,以读促练,以读促写,让朗朗书声洋溢课堂内外。因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就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了。
1、多鼓励表扬,激发信心。在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朗读水平不是很高,朗读时就没有自信,老师在让学生个别朗读时要注意发现他们朗读中每一处闪光点,进行及时的夸奖鼓励,如“你这一句读得很有感情”,“这一句读得很美”,“这一段读出了主人公高兴的心情”,“这一次读得很大声”……当学生听到老师的表扬时心里高兴,自信心油然而生,下次就有主动举手朗读的欲望了。读得特别好的同学,老师甚至说“太好了,老师都被你读的美景陶醉了!”同时给以掌声。这样的同学更是兴味盎然,下次想不让他举手争取来读都难了。
2、以读代讲,激发兴趣。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的多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是都是很厌烦的事,所以在朗读时可以用指名读、自己选读、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声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师生配合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哪一种方式进行朗读,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朗读水平,千万不能让学生已读而读,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性。
3、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必要。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早自习、课堂、课外活动时间,采用故事会,诗文朗诵会等活泼多样的形式,来鼓励学生大胆的朗读。渐渐地,学生就会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专心致志,全身心投入地读。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在课外,注重培养学生在预习和复习中朗读课文的习惯。鼓励学生收听广播,欣赏和学习朗读技巧。
三、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感受整体。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初读课文,并能说出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根据小学生的注意易分散的心理特征,老师启发一要生动有趣,二要结合实际,提出初步目标。
2.细读课文,重点引读。在细读课文时,结合朗读训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时教师应紧扣重点,突破重点段,教给学生学法。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方法,细读其它的自然段,并能說出个自然段是怎样讲的。“引读”即为学生朗读、思维、说话训练搭桥铺路的过程。教师切忌面面俱到地讲解,应着力抓住重点段进行教学。
3.熟读课文,发展朗读能力
熟读课文时,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就要要求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要有感情地读,同时能边读边在脑海中反映出字里行间所描绘的画面来,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找春天》可启发学生边看图画边听老师范读,想象自己在一片美丽的花丛中,蝴蝶和我在一起快乐的玩耍……大家在这美丽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的玩,多么快乐、多么高兴,把春天的美景,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四、加深理解,激发情感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朗读的课文内容,才谈得上表达出它的思想感情。理解得越深刻,表达得才越准确。这里所说的“理解”,不仅仅是读懂了词句的意思,而是能深入到文章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朗读,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从而感悟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内涵。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习兴趣。只要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能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陈鸾.让朗读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算:教育导刊,2012(15)
[2]贾广真.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时代青年:教育,2013(5)
[3]隋淑杰.小学语文朗读的重要性[J].赤子,2015(10)
[4]李政辉,张彩中.关于提高朗读能力有效方法的探讨[J].求知导刊,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