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0-09-10邹微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4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小学音乐

邹微

摘要: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名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在音乐课堂中合理科学采取合唱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能促进学校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发展。因此,合理、有效、科学的进行合唱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全面提高小学音乐教师合唱训练与指挥的能力和水平,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也是学校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在合唱教学中,每个教师所采取的方式丰富多样,对曲目风格、声音位置等都有自己的见解。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意在探讨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一、唱好大小音阶,在和声环境下进行音准训练

一次培训中一位教授让30个中小学音乐教师连续清唱三遍C大调音阶,结果作为一线专职音乐教师居然跑调了。因此可见,声音的高低、音准、气息以及在和声陪伴下进行音准训练,是演唱好大小音阶的重要因素,而音阶练习是音乐的基石。

给学生进行大小调音阶训练时,教师的钢琴伴奏非常重要,可采取提前伴奏给予音高提示、同时伴奏给予和声环境、延迟伴奏给予和弦链接三种不同的方式,从而建立和声环境,结合柯达伊手势在反复简单的音阶视唱中,让学生逐步树立音高、音准、音程和多声部思维教学的理念,在和弦、和声的不断练习中关注音色、声音的推动。不仅要横向、纵向统一音区的真假声运用,还要让学生学会控制给音量做减法,做到咬字清晰、循环呼吸,做到气息流动,声音有足够的推动力,从而演唱出声音张力、和声张力、作品张力,而这些都是建立在音准训练的基础上,因此唱好大小调音阶是基石。

二、练声结合作品,调动孩子的内心体验和联觉反应

每次演唱音乐作品前,老师们都会给学生进行练声。有些是进行连音、跳音等技巧训练,有些是针对气息运用要求进行训练,有些是结合声音位置训练,还有些是单纯的开嗓。無论选择哪种练声方式,都应针对排练作品中的难点来进行练声并注意多样化练声,提前解决作品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用W、O两个母音容易使人获得和声感。例如《愉快的梦》的难点是三度进行和低声部中的大跳,在发声中就可以用趣味形式练习三度和声。在练声过程中科学的歌唱方法,首先要学会呼吸,掌握气息是入门的第一步,保持打哈欠状态的说话是放松喉咙的关键,高位置的头声“眉毛扬起来、眼睛瞪起来、笑容抬起来”缺一不可。

练声是为演唱做好铺垫,选择演唱作品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针对性解决作品难点,注重调动孩子的内心体验,唱出想表达的风格、情绪、声音。好的童声应是自然、通透、明亮、干净的,作品的风格决定声音的位置是靠前还是靠后。

三、调整声音状态,进行声部优化组合

轻声高位是我们在演唱中寻求的最佳状态,有些教师喜欢采取打嘟噜练习,通过手放在腰处划圈辅助更好的演唱。高音是唱歌的难关,可以用“打嘟噜”练习带唱不上的旋律,如此经过反复练习高音就会通畅。同样,采取哼鸣的方式有助于获得头声的感觉,边唱边晃动脖子不断调整声音放松状态,或者按住鼻子、脖子自由转动,唱出的声音哼鸣是放松的就是正确的头声位置。

如何进行声部优化组合,也是合唱教学中的一大难点,首先可以通过不同音区的音阶练习确定高声部和低声部的人选,再让成员一个个轮流演唱如:123454321—的音阶,进行比较、聆听,找出音色相近、融合的成员站一起,再将音色相近的再次进行组合、换位,以求音色的最佳统一、和谐,然后将音色相差很大的成员不断进行换位、调整,如此一个个、一排排反复比较、选择,再进行上下、前后位置换位,音色暗淡的和音色清脆明亮的依次按照高低声部进行优化组合。

四、整合声音色彩,根据作品风格和声音需求进行站位

在合唱中我们会遇到不同音色的孩子,而合唱的声音最终要达到均衡和统一。不同的站位演唱,会让我们感受到音色在合唱队伍中的重要性。音色明亮的靠后站,音色暗淡的站前面,这样的站位形式会形成色块均衡、浓淡适宜的动态效果。

根据不同的作品风格和声音需求,站位也有很大关系。在演唱民族作品时,例如《茉莉花》、《小河淌水》,追求清逸、明亮的声音,这就需要音色清澈、透亮的同学站后面,从而形成声音向四面扩散直达心底的感觉;而演唱美声、抒情作品时,例如《晚风》、《故乡的小路》则应更考虑气息绵长、声音通透的同学站后面形成共鸣,从而形成声音不断聚集气势恢弘的效果。

五、参与多声部音乐实践活动,建立多声部听觉

作为音乐老师,大多习惯了看谱视唱的状态,形成了单一旋律惯性思维。建立多声唱的音乐听觉,要求我们自身要改变教师观念、树立合唱教学意识,要在每一节音乐课中渗透,从第一个音开始让学生参与多声唱音乐实践活动,建立多声部合唱概念。例如师生上课发声练习问好,可以采取尾音三度两声部合唱。

生唱:12345—

老师您好

师唱:12343—

同学你好

例如《你的名字叫什么》,尾音结束的时候师生可以结合肢体动作表示三度和声的音效,同样《野蜂飞舞》、《调皮的小闹钟》等欣赏作品,可以结合不同的肢体律动,让学生感受合唱艺术和多声部动作的魅力。在律动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同的节奏相同音色拍、相同的节奏不同音色拍,从而形成多声部音色,培养学生多声部听觉和多声部合作的概念。

六、先体验后概念,一歌多唱演绎不同风格

例如二年级轮唱歌曲《两只老虎》,孩子们在幼儿园就听过主旋律,但越简单的歌要唱好越难。第一次可将学生分四组,每组唱一个乐句接龙完成。第二次,每组依然继续唱各自的乐句,但所唱乐句一直重复,直到教师给停止的手势才能停下,其他组按照这样的形式依次慢慢加入,从而形成卡农的声势。第三次,进行速度变化,第一二组按照原速演唱,三四组加快速度或减慢速度,再次形成二声部演唱的不同风格。然后通过爬格子游戏,让学生感受两只老虎爬格子的进出有什么样的变化,从而达到“先体验、后概念”的轮唱教学。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对轮唱的概念初步了解,并对这首歌曲的不同演唱风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样,以《乃呦乃》为例,在教学中可用三种不同颜色表示do、mi、sol的音高,通过手指的变化和跳格子游戏让学生感受三个音的高度,用叠加的方式熟悉主旋律,再慢慢分别加入do、mi、sol等一个、两个、或三个音进行固定音型伴奏,在创编中形成低声部。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运用合适、合理、科学且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放松、轻松、愉悦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从而提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小学音乐
圣诞音乐路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音乐合唱教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音乐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