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2020-09-10杨来兴
杨来兴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适宜的体育运动锻炼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帮助学生找到喜欢的运动项目,持之以恒的开展体育运动锻炼。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明确自身职责,鼓励学生在运动锻炼期间发展兴趣爱好,给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教学;兴趣培养
引言:
按照教育部門工作要求,在体育教学期间,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身体素质,在实践中拓展个人能力。良好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小学生积极参与运动锻炼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心理特点,将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规划设计,利用合理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计划方案,小学生的运动锻炼能力不断提升,在体育运动锻炼期间,各个阶段的课程教学目标也能顺利完成。对此笔者将结合实践开展分析探讨如下,以期能够给广大体育教师带来积极借鉴参考。
一、了解学生运动锻炼期间,兴趣的影响作用
小学体育教师在学生兴趣培养期间,其一是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其二则可以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在问题回答的过程中,表露自己对运动锻炼的基本态度。实践证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会严重影响学生兴趣,且多数学生在运动锻炼期间处于一种较为被动的状态,影响自己的运动锻炼效果。课程教学模式太过于局限会影响学生的运动锻炼情况。经过调查研究表明,小学生更喜欢课下的自主性运动锻炼,这时候是脱离教师的束缚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和运动锻炼方式,因此多数学生会对课外运动锻炼有良好的兴趣[1]。
小学体育教师关注学生在运动锻炼期间的兴趣发展情况,将趣味性的课堂建立起来,让学生在了解课堂学习目标之后,积极融入各类实践探究的环节。还有多数小学生,会认为当前的课堂教学活跃度不足,课堂教学气氛会影响自己的运动锻炼效果。因此做好学生兴趣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动锻炼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发展进步有关键影响作用。
二、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措施方法
(一)明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小学生处于少年儿童时期,学生在学习或成长过程中,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在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锻炼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运动锻炼兴趣,就需要观察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课程教学活动。由于小学生在运动锻炼期间的专注度不足,且个人的感知能力较差,很容易会出现一些情绪问题,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阶段所不能忽视的,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于成年人,小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以及个人接受能力不足,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性格以及发展情况的前提之下,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指导活动,完成学生兴趣培养的基本目标。
(二)注重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
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期间,学生的心理、思想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周围环境很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也相对较强。教师在课程教学阶段,肢体语言、口语表达、神情态度等都会影响学生。学生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做表率,保持良好的运动锻炼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运动锻炼活动中。小学生本身就是爱跑爱跳、爱玩游戏的,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引导,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实现自我锻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运动锻炼的过程中[2]。对个人职业的热爱必然能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师将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记录下来,让学生积极开展互动交流,相互分享自己的运动锻炼技巧,学生在良好课堂氛围引导之下,积极参与运动锻炼,尽可能的保证自己运动锻炼的标准性,教师给学生提出表扬,鼓励学生长久坚持下去,这样一来也能够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三)优化教学方式方法
小学生在运动锻炼期间,拥有良好的运动锻炼兴趣,要确保教师能够将灵活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应用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教育教学要求,融合学校的特色,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将各类教学资源开发利用起来,给学生发展兴趣爱好的机会。小学阶段学生正式接触体育学科,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指导期间,就应该明确教学活动的侧重点,而不是盲目让学生辅助应用各类设备条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多参加跑步训练或者跳绳锻炼等等,首先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体能,其次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无论是篮球、足球、网球等都是大众所喜爱的运动锻炼项目,此时的体育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而不是停留在课堂上之中。显然在这种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之下,学生对运动锻炼有一种新的认知,在锻炼过程中,选择更为丰富、趣味的运动项目,课堂上获得良好的体育课程兴趣,在课下也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四)合理设置游戏教学环节
小学生在体育课程训练期间,很多时候都是贪玩好动,不按规则行事的。教师将游戏与课程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在游戏期间提升自己的运动锻炼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锻炼项目极为关键。教师要在了解学生性格以及心理发展实际的前提之下,合理设置游戏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过程中掌握运动锻炼的技巧[3]。在课程教学期间,一味的讲解运动锻炼基础知识,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讲解课程知识内容很容易会导致学生出现不适应的问题,班级学生作为运动锻炼的主体,在锻炼期间拥有良好的兴趣,对自身的发展进步有着关键影响作用。当游戏活动与体育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将小学生分为不同小组,以跑步、跳跃等为主要运动锻炼项目,让学生听口令调整自己的运动锻炼状态,按照游戏规则开展锻炼活动。这种情形之下,小学生的规则意识不断提升,在能够在游戏活动中体会到运动锻炼的快乐,喜欢上体育课程。
三、结束语:
小学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期间,应该理清课程教学侧重点,帮助学生深入运动锻炼的过程中,给学生提升身体素质,拓展个人技能的机会。当学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节奏完成各类运动锻炼项目。在课下也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在自己喜欢的项目中不断坚持,从小就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这样一来体育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帮助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体会运动与健康的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1]张君.浅述如何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学习兴趣[J].时代教育,2016,000(020):211-211.
[2]铁长清.浅述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创新[J].戏剧之家,2015,No.215(23):191-191.
[3]邢飞.浅述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创新[J].社会科学:全文版:00038-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