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幼儿园德育渗透策略探究
2020-09-10吴玉玲
吴玉玲
摘要: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开展效果,对幼儿的素质发展、道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幼儿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简要探究了立德树人背景下幼儿园德育渗透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立德树人;德育渗透;策略
引言:
德育渗透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幼儿道德水平,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做爱心、有责任的好孩子的重要教学内容。如今,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并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可以有效开展幼儿园德育工作。
一、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而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可以有效开展幼儿园德育工作,有利于幼儿从小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幼儿的成长与成才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思想。幼儿是国家未来的发展希望,国家的兴旺与持续发展是离不开幼儿的。在幼儿园德育工作中,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思想,可以让爱国主义思想从小扎根于幼儿单纯又美好的心灵,使其可以成长为拥有坚定爱国主义思想的人[1]。
二、幼儿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幼儿教师对德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许多幼儿教师都没有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理念未能得到幼儿教师的重视,他们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保证幼儿的安全来校、安全回家。即便有一些幼儿教师对德育工作有着深刻认识,但受限于自身的能力素养,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德育工作的效果并不乐观。
第二,未能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园德育工作中,需要体现出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可以在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中获得成长。然而,一些幼儿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只是简单地教育幼儿分清真善美,养成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没有去塑造幼儿的心灵,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第三,缺少家庭的配合。德育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道德素养,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而这只依靠幼儿园德育工作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家庭的配合。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幼儿在家里待的时间要远远大于在幼儿园所待的时间,如果父母未能树立德育理念,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就无法提高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成效,甚至会阻碍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开展,削弱德育效果[2]。
三、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幼儿园德育渗透策略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当前,一些幼儿教育工作者会将幼儿作为受教育的对象看待,认为幼儿年龄还小,认知能力较弱,在幼儿教育中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活动内容的选择,都是以自身的感受出发,忽视了幼儿的感受,造成幼儿参与意识未得到激发,无法及时发现幼儿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数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都比较重视幼儿的身体发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究其原因是缺少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对此,幼儿教师应该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在此指导下去关心幼儿的道德发展,有效开展德育工作。例如,许多幼儿从小娇生惯养,缺乏礼貌,不管是对长辈还是老师,都不会主动去问好,与其他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也会比较自我。对此,幼儿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要根据幼儿的个性、身心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来让孩子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改正。
2.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幼儿园德育渗透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的,不能直接向学生去灌输一些德育知识,告诉他们什么不能做,应该怎么做,这样是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所以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与实践,掌握科学的德育渗透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比如,有的孩子集体观念不强,教师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讲述董存瑞、张思德等人的故事。这种教学方法,既符合幼儿的认知习惯,也能增强幼儿的好奇心,拓展视野,对提高幼儿德育教育的成效具有积极的作用。讲完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让他们可以从英雄故事中受到启发[3]。
3.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幼儿在家里与幼儿园所待的时间占据绝大部分,所以幼儿德育工作不能只是幼儿园开展,还要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与家庭形成合力,才能使幼儿德育工作的成效最大化。为此,幼儿教师要在平时与家长多联系,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状况,同时也可以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的情况,及时发展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一起制定出可行的教育策略。同时,还要统一德育教育理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德育理念,积极配合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幼儿德育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园德育工作中,应该尽可能设置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可以真正参与到幼儿园德育工作中,了解实际的开展情况,发挥各位家长的才智,一起来出谋划策,从而是让幼儿园德育工作得以有效开展,为幼儿的成長提供有力保障。
4.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德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身的道德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幼儿德育教育的效果。为此,幼儿教师一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在平时的教学中发挥道德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幼儿,使幼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当前,幼儿教师的年龄普遍较小,很多幼儿教师的道德素养与对幼儿教育的事业心,都需要进一步地完善,否则会对幼儿德育教育的成效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幼儿教师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要做一个有文化、有责任的好老师,这既是幼儿教师自身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幼儿教育的需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需要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采取积极的对策,创新幼儿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淑娴.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德育工作探微[J].成才之路,2018,585(29):17.
[2]苏成彩.基于立德树人背景的幼儿德育工作探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9).
[3]罗慧妍.立德树人,做好孩子的领路人[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000(00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