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2020-09-10曾石银
曾石银
摘要: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它的综合性,小学语文学科是学生学好其他内容的主要基础,其教学内容都是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仔细挑选的。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还需要让学生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在语文课堂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育学生时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活跃思维、动脑思考也会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现在教学模式的大变革也给学生课堂培养创新思维提供了充足的条件,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给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大都让学生自己阅读一遍课文之后就开始讲解书中的理论知识,有的老师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导致很多学生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经常出现走神的现象。现阶段的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对新颖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老师正好可以结合这个特点,为学生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和要求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可以在愉快的课堂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创新教学观念,增加师生互动
小学生的课本内容比较丰富,内含有很多的图片,但是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常常忽略到这一点,甚至把学生对这些图片的理解看作是“学习不认真”的一面。小学生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语文课本上有很多个单元,老师授课时经常是按部就班,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为学生讲课,课堂教学的单一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渐下降。而且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下,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并不了解,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也没有时刻关注,经常在学生成绩下降时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而且还会拉长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对于小学生来讲,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为了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老师应该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观念,与学生多交流互动,将课堂的主体归还给学生,做好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
例如:在讲解《小麻雀》这一节内容时,这篇课文是一则童话,学生们对于这种类型的文章都比较感兴趣,在授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己默读这篇文章,将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画出来。然后我结合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小麻雀”的视频片段,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高的學习兴趣,看完视频之后我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学生们在读完课文之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积极的思考这个问题并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之后我结合学生所说的将这篇文章小麻雀的成长阶段单独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体会出“小麻雀与妈妈学习飞翔”时的主要思想感情,学生们在读完课文之后都感受到了麻雀妈妈对于自己孩子的热爱之情,以及小麻雀的主要缺点和优点,并引导学生学习小麻雀勇敢的品质。
结合上述案例,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加上多媒体教学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自己思考问题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活跃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都是分为一个个的单元,老师按照这些单元为学生进行讲解,而且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老师可以根据这些主题,并且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给学生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思考。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采取小组比赛以及情景表演的形式,在表演时老师也要引导学生将文中的人物进行仔细分析和观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创新。课堂教学不是唯一的教育手法,而且现在很多的学校都增设了多媒体教具,信息技术教育和课堂教学结合已经是现在的一个主要趋势,而且语文学科比较综合,在教学时引入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会课本上的内容,老师也可以更加简单的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例如:在讲解《西风胡杨》这篇课文时,在授课之前我结合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此篇文章的朗诵音频,并在大屏幕上展示了几张胡杨的图片,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然情景,让学生在听音频以及观察图片中体会到胡杨的主要特点。之后我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了课文,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将描写胡杨的句子画出来,并给学生简单的讲解了描写的主要手法。学生读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每个段落讲解的胡杨特点,学生经过自己思考回答的都很正确,将胡杨的美、坚忍、无私、悲壮的特点都进行了总结。最后我让学生在仔细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情感,学生在阅读课文后都明白了作者对于胡杨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学生在大自然的情境中进行语文课文的学习,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特点可以让学生真正融入语文课堂,跟上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且这篇文章是一篇诗歌,学生在体会文中作者情感的同时也是学习诗歌鉴赏的过程。
三、结合生活教学,提高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是在课堂上学习,而且可以在生活中学会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含有很多的道理,老师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讲解可能学生并不能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因此,老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结合,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例如在讲解很多自然景观、动物等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分享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有趣记忆,让学生学会在观察中思考问题,老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清楚明白。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下开展学习,老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小就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生增强语文学习的热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文丽.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23.
[2]朱景任.如何利用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内蒙古教育,2015(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