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书法教材的创编和使用

2020-09-10罗初澜陈礼托刘松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4期
关键词:书写书法核心

罗初澜 陈礼托 刘松

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学科,中小学书法教材的创编和使用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学生书法核心素养这一中心目标。“书法核心素养”是指要求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汉字识写、章法表现、临创实践、审美判断、以书育德、文化传承等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在教材编写和使用中如何来渗透学生书法核心素养的培育呢?孙过庭《书谱》中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可以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书法贵在能学古而不违反时代,趋今又不与俗弊稠浊。“古不乖时”夸大顺应时代“立异”,学古而不泥古;“今不同弊”则告诫人们不要被时弊所诱惑,要站稳书法的本位立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贵州省贵阳市书法名教师工作室在小学、初中、高中教材编创及课堂实践等方面遵循“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这一原则,将书法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化,从教材框架建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探索、电子资源包建设等方面,注重书法技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同时又以此为基础大胆创新和探索,力求培养出具备书法核心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一、书法核心素养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概念和18个基本要点,结合《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我们将书法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进行学段分类,如下表所示:

二、教材框架建构

“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书法教材框架建构和课型设置与原《写字》课本仅限于技法训练相比较,要更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和人文关怀。

以2014年贵阳市书法名教师工作室承担编写的《贵州版书法练习指导》为例,该教材重视古法的学习和传承,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立体型的学习书法的系统认知模式。“书法技巧”是书法教学基础性学习内容,涵盖笔画、独体字、偏旁、结构学习和幅式训练。“书法文化”则主要包括字体发展、历代书家、历代名作、书法与历史文化关系、书法名物制度、中国书法在世界的传播等内容。教材共八册,每册十六课,在通盘考虑书法习惯培养、书法技法训练、书法临创实践、书法文化渗透等4个总模块下,按照知识和技能两个层面构建课程体系。其中包括习惯篇、技法篇、书法乐园、集字临习、书法赛场等,到五六年级则增设书法综合性学习。

“习惯篇”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侧重点的不同,按顺序列为“保持铅笔双姿、爱护书写工具;认认真真写规范字,端端正正做中国人;先读帖再临摹;能准确对临名帖;培养浓厚的书法兴趣;培养书法欣赏能力;能准确背临名家名帖;训练书法应用能力”,与之相对应的有习惯情景图片呈现。教材培养的书法学习习惯各册习惯提炼精当,通过图片、解说、故事等展示并渗透到每一课的书写技巧练习中,可谓是润物细无声。通过长期训练和巩固养成的好习惯,会具有顽强而巨大的生命力,使学习者受益终身。

“技法篇、临创篇”由“龙博士导航、讲坛、拓展”组成,旨在训练学生基本笔画、复合笔画、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及章法等毛笔书写技能。所选字例和篇章内容均来源于部编版《语文》教材生字表或课后的练习。集字临创目的有两个,一是对语文课本字形结构的再现与应用;二是根据年段的不同,选择不同字数的字词进行临习(横式、竖式),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对书法作品形成初步的认识。

“文化篇、综合篇”以全新的面貌將技法、文化融会贯通,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对书法进行综合性学习。其中“书法乐园”和“书法综合性学习”这两类课文采取书法主题研修形式,或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书法密切相关的字(如“永、福、和、书、家、禅、龙、寿”)及其相关的文化内涵并临写;或以“写春联、给书房取名、学刻印章和办书法展”等为活动主题,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书法实践活动与单纯的书法技法训练不同,它能让学生在其中培养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的能力。

中小学书法教材的框架建构,既注重提炼书法文化的精髓,又营造浓厚的书写环境,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以期能在书写日益电脑化的今天达成书法教育目标。

二、教学内容选择

教材内容是书法学习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因此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书法教材要根据书法本体性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系统的体例设计,以书法知识、方法和技能为经,体现工具性;以书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为纬,体现人文性。前后呼应、层级衔接、螺旋上升,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学习书法的两个基本目的:一是打好基础,把字写的正确、规整、美观,以利于应用;二是涵养情操,追求书法文化的审美趣味,向艺术化的高度发展。

小学书法教材选取的范字可在经典楷书碑帖中任选其一,包括颜真卿《勤礼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赵孟頫《三门记》等。初高中书法选修教材选取的行书碑帖,应该在笔法和审美意蕴上与小学所选楷书碑帖一脉相承。如小学选择雄强的颜体,初中就选择与相匹配《祭侄文稿》或《黄州寒食诗帖》;小学选择险峻的欧体,初中就选择与相匹配《兰亭序》或《洛神赋》。这与过去《写字》课本选字大多是现代人书写有所不同。《易经》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如果单纯着眼于实用易学而选择圆熟媚俗的碑帖,格调低下,容易走偏方向,不利于向艺术方向发展。如果单纯着眼于艺术,片面追求高深古雅,既不利于应用,也不容易上手,反而会适得其反。欧颜赵体楷书既有一定法度又有可塑性,既有规整美观的一面又有可变的一面,既利于应用又利于向艺术化发展,既能打好基础又容易向其它碑帖转化,在审美、技法和风格上都是书法入门学习的最佳范本。初高中教材涉及到楷书的其他书家,以及篆、隶、行、草、篆刻等其他名家名作,学生课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我选择。

“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书法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注重书法背景知识的补充,将加强学生对于书法艺术的立体化认识,使书法教育不单是一项技艺的训练,而是在更广阔领域里与其他学科实现对话,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身心基础。

三、教学方法探索

在课程体系整体结构下,“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书法教材要遵循“三个结合”的教学原则。一是历代书学理论和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原则。教材根据学书理论提供案例进行比对分析,采用启发式、对话式语言,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充满交流互动的环境中,提高对书法艺术的领悟能力和应用能力。二是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原则。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在中国书法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先后出现了篆、隶、真、行、草五种基本字体。各种字体从产生到发展沿革,经过书法家的创造,形成了许多风格,产生了许多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在形成基本的审美观念以及正确的文化立场与态度的基础上,生成中华民族的书写文化认同感到和自豪感,激发学科教育中传承创新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三是授业与科研相结合原则。学习书法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专一到广博,由入帖到出帖,由规矩到变化,由形入神,由临摹到创作,由广取到融汇,是编写书法教材需要遵循的科学规律。

书法教育中有很多种教学方法,“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书法教学可借鉴常锐伦教授所使用的五大类教学法。首先是以言语解惑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语言谈论讲述理论、技巧、历史、文化,从知行合一的层面上来看,这是通过语言使其知的过程。其次是以直观形态传达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如观察法、演示法、欣赏法、比较法。教师可以现场演示让学生欣赏,也可以事先录好,用多媒体独特的视听效果来达到演示、欣赏和观察的目的。教师按照笔画、结构、章法等分类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书写规律,体会书法的内在自律。再次是以书写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尝试用不同的力量、速度、节奏体会用笔产生的不同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对线条、用笔、墨色的理解,教师可以随时辅导和纠正。第四是以评价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如作业评价法、书法批评法等,通过学生的评价和教师的点评和归纳总结,让学生掌握书写技法,理解书法内在的平衡、对称、比例、均匀、分割等内在的美学意蕴。第五是以活动指导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涉及到书写春联、创作作品、参加竞赛、拓写碑刻等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可以有的放矢,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书法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书法自身的创新和推广,而且它在现代社会提供了一种被称为“书法生活”的新的存在方式。书写在强身健体的同时,陶冶了情操,抒发了情感。学习书法的人还必须多读书,多历练,在书法学习中去体会生活和文化带来的更丰富的体验。

四、电子资源包建设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學书法教材要建立相关电子资源包和书法微教学资源库。与之匹配的基于教材信息化网络平台的书法课堂教学以及在线协作研训模式,对地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书法教材电子资源包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书法文化、书法教育、书法技法按照一定的序列做成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资源,放在贵阳市“三名”工程“甲秀初澜书法名师工作室网站”上。师生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在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点击自己感兴趣的网页进行学习或浏览,这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为有效解决书法师资缺乏的问题,该书法教材信息化网络分享平台统一安排区域内同步书法课堂的课程时间、授课内容等,有计划分享《书法练习指导》同步微课120节,书法教育薄弱学校学生与名校学生可以同听一堂课。在推进同步课堂过程中,还可根据主播课堂学校和接收学校的师生差异,尝试不同类型、不同年级、相同层面不同层次水平的“双向互动”“单方接收”“一对一”“一对多”“分片断同步”“全过程同步”等多种上课方式,突破重难点,展示课堂艺术。鼓励接收学校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提供的示范课堂进行选择性修改,并认真反馈信息以及时修订下一步方案,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同步课堂调动各级名师的积极性,促进优势互补,初步缓解各学校书法学科师资短缺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

中小学书法教材信息化网络分享平台运用网站的管理功能积极开展书法文化传播、书法教育教学科研、书法技法训练等。信息化为书法教育添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充分发挥了书法教育教人向善,授人学养,教人做事的功用,将书法教育教化国民和繁荣文艺的作用发挥到了较高的层次和水平。

从写字到书法,从今人书写的印刷字体到经典名作的临摹和赏析,从注重工具性到注重人文性,“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学书法教材秉持“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原则,继承与创新并举,在框架、内容、方法、资源等方面与原《写字》教材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注重经典碑帖的理解、临摹、传承和再创,强调笔法、章法、文化等审美意趣,同时又与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等社会发展趋势相结合,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培养出具有书法核心素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学生。

猜你喜欢

书写书法核心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书法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书法欣赏
书法
用什么书写呢?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