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脑梗塞治疗中的疗效
2020-09-10李明玉张跃双
李明玉 张跃双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表现。结果: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神经缺损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行为能力方面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有助于提高对于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不会明显增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脑梗塞;神经功能;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6-00-02
脑梗塞也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而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部分坏死、软化[1]。脑梗塞发生后,必须尽快进行有效治疗,以避免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2]。为探究对于脑梗塞的有效治疗方案,本研究将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该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患者共计80例,均赖在我院神经内科在2017年6月~2019年6期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所选患者均已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塞,已对本研究相关患者进行本研究内容详情介绍,患者均为自愿参与,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应用计算机随机分组软件,将前后入院的80例患者分为例数为40例的两个研究组。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4~81岁,平均(67.22±7.73)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1~79岁,平均(66.49±7.52)岁。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的一般资料基本相似,组间差异微小,(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照研究。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首先进行脱水、抗血小板聚集、控制生命体征、控制血糖及血压、改善脑部供血、营养神经等常规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再单用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H20051407,辉瑞治疗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口服,每天服用40mg,睡前服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相应的治疗基础上再加入氯吡格雷(国药准字J20180029,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口服,每天一次,每次75mg,睡前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5天后观察评价其疗效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后应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法,对患者脑神经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最高分为4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应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参考2018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3]。若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降低60%以上为显效;若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有明显缓解,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6%~59%時为有效;未达到显效、有效标准为无效。显效所占该组总例数比率与有效所占该组总例数比率之和为该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先应用表格软件详细录入患者相应数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行为能力评分为计量数据,分别计算其平均值与标准差,以(_x±s)表示;两组患者疗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计数数据,计算其百分比,以(%)表示。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别对相关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或卡方检验,以P指0.05作为统计学意义界定质,不足界定值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 缺损以及日常行为能力评分情况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行为能力评分结果分别为(14.56±4.73)、(66.67±9.0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行为能力评分结果分别为(18.42±4.81)、(52.39±8.87)。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t=3.6188,P=0.0005),观察组患者日常行为能力平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7.1151,P=0.0000),两项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有效和无效患者分别为:18例、21例、1例,由此计算其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1例、25例、4例,由此计算总有效率为90%。经卡方检验,χ2=4.8000,P=0.028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3两组患者 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肠胃不适5例、头疼头晕3例、皮疹2例、视觉模糊1例、味觉障碍1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肠胃不适7例,头疼头晕3例,皮疹2例、鼻衄出血1例、味觉障碍1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较大差异,χ2=0.5698,P=0.450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梗塞主要是由于为脑组织供血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血液粘度上升、血小板聚集引起血栓等原因导致血液不能正常通过动脉血管为脑组织正常供血[4]。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都是临床上治疗脑梗塞的常见药物。
阿托伐他汀应用后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动脉硬化,同时也可以促进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和摄取,从而可以在血液粘度上进行有效改善,以改善血液流动性,确保脑部供血充足[5]。
氯吡格雷是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聚集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氯吡格雷能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结合及抑制二磷酸腺苷介导的糖蛋白符合无的活化,从而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6]。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以同时在改善血液粘度、对抗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以及抗血小板等多方面进行作用,从而可以更好地改善脑梗症状,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脑组织的正常供血。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症状,改善患者日常行为能力,同时二者合用不会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淑静.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疗效[J]. 饮食保健, 2019, 6(49): 66-66.
[2] 陈小华.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塞临床疗效[J]. 饮食保健, 2019, 6(47): 77-78.
[3] 朱永梅.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塞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 临床研究, 2019, 27(10): 91-92.
[4] 刘伟隆, 盛利, 黄彦思, 等.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26(14): 68-68.
[5] 范敏.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 2019, 9(19): 108-108.
[6] 熊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评价[J]. 医药前沿, 2019, 9(4):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