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集束化治疗在毒蜂蜇伤中的救治体会

2020-09-10李庆德吴增华田时谦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6期
关键词:急诊救治

李庆德 吴增华 田时谦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集束化治疗在毒蜂蜇伤中的救治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实施急诊救治的42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编号的形式划入集束化组与常规化组(n=21)。常规化组患者实施常规化救治,集束化组患者实施早期集束化治疗,对比患者的救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对比无显著差距,治疗后集束化组患者的IL-6及TNF-α指标均显著降低,与常规化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G与TC水平比较无显著区别,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TC与TG水平显著降低,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组患者的救治有效率为95.24%,常规化组患者的救治有效率为76.19%,集束化组患者的救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早期集束化治疗能够快速改善毒蜂蜇伤患者的炎症因子、生化指标,提高患者的救治有效率,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早期集束化治疗;毒蜂蜇伤;急诊救治

[中图分类号]R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6-00-02

集束化治疗指的是根据治疗指南的要求,在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确诊后短时间内实施救治。将早期集束化治疗方式融入到毒蜂蜇伤患者治疗中,能够在明确患者症状的基础上,快速制定临床救治方案[1]。本文章选取本院实施急诊救治的42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根据分组对照的结果,评估早期集束化治疗毒蜂蜇伤的效果,内容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实施急诊救治的42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编号的形式划入集束化组与常规化组(n=21)。患者均在野外劳作或者是捣蜂窝取蜂蛹时被毒蜂蜇伤。患者均存在局部红肿、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胸闷、斑丘疹或者呼吸微弱等症状。常规化组患者中男女占比为11:10,年龄范围5~80岁,均龄为(37.03±4.59)岁。集束化组患者中男女占比为11:10,年龄范围5~80岁,均龄为(37.11±4.4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距,可以纳入两组比较观察(P>0.05)。

1.2入选标准 (1)患者心电监护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呈二联律伴短阵室速。(2)患者的血生化检查显示AST 129 IU/L,LDH 350 IU/L,HBDH 265 IU/L,DK 4365.6 IU/L,CKMB 69 IU/L,24h后达高峰。(3)患者在毒蜂蜇伤后1~48h均出现肉眼血尿、酱油色尿等症状。(4)患者均具有少尿、无尿等症状,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异常,心肌酶谱上升。

1.3方法 接到急诊后,立刻为患者吸氧,结合治疗毒蜂蜇伤经验为患者治疗。为患者实施伤口处理,检查是否存在残留毒刺、毒囊等,存在则快速使用消毒针头挑出。使用生理盐水、双氧水反复冲洗患者伤口,0.5%碘伏实施创面消毒处理。结合患者情况,使用抗胆碱药物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等治疗,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实施吸氧、镇静止痛治疗,必要的情况下24h实施心电监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集束化组患者快速实施血液灌流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早期集束化治疗(1~3小时),及早给予抗变态反应、液体复苏3小时内1500~2000mL晶体液。每小时监测患者的尿量,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心肌酶、凝血功能、乳酸等,5%碳酸氢钠静脉泵入治疗,使患者尿液PH值保持在(7.0±0.5)左右。重症患者需要实施血液灌注治疗,灌流器使用HA230树脂灌流器,灌流时间为2.5h/次,间隔6h,持续治疗4次。灌流血流量为180mL/min,实施前置换治疗,置换液量2500mL/h,常规肝素抗凝治疗。

1.4评价标准 痊愈表示患者的症状消失,伤口愈合,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异常,且患者无后遗症;好转表示患者症状消失,伤口基本愈合,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轻度异常;无效表示患者治疗后无效或者死亡(救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5统计学处理 SSPS 20.0为数据整理工具,t检验计量性数据,计数材料χ2计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对比无显著差距,治疗后集束化组患者的IL-6及TNF-α指标均显著降低,与常规化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G与TC水平比较无显著区别,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TC与TG水平显著降低,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3两组患者的救治有效率比较 集束化组患者的救治有效率为95.24%,常规化组患者的救治有效率为76.19%,集束化组患者的救治有效率较高(P<0.05)。详见表3。

3 讨论

在毒蜂蜇伤后,毒素会进入进入到人体中,毒蜂的主要成分为神经毒、蛋白质、组织胺及胆碱酯酶等[2]。毒蜂蜇伤后患者发病较急,病情多比较严重,多具有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提升等临床症状[3]。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溶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临床症状。

常规化治疗能够控制患者的病情,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但是患者组织灌注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4]。早期集束化治疗主要是根据循证医学的内容,以多种治疗方式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集束化治疗融入到复苏、管理等全面治疗流程中[5]。早期集束化治疗需要及早给予抗变态反应、液体复苏治疗,3小时内2000~3000mL晶体液,监测患者各项指标。5%碳酸氢钠静脉泵入维持尿液PH值在(7.0±0.5)左右,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重症患者则需要快速实施血液净化治疗。在患者治疗6h内达到早期治疗的目标,控制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在24h内达到生命体征控制的作用,合理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等,恢复患者的身体指标。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对比无显著差距,治疗后集束化组患者的IL-6及TNF-α指标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TC与TG水平显著降低,使患者身体指标快速改善,预防患者症状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集束化组患者的救治有效率为95.24%,常规化组患者的救治有效率为76.19%,集束化组患者的救治有效率较高。早期集束化治疗能够降低毒蜂蜇傷患者的死亡率,更好的发挥临床治疗作用。

综合上述内容,早期集束化治疗能够快速改善毒蜂蜇伤患者的炎症因子、生化指标,提高患者的救治有效率,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潘文, 屈阳, 米俊, 等. 蜂毒清2号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对重度蜂蜇伤患者心、肝、肾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19, 28(05): 837-840.

[2] 沈建明, 万芸, 陈波, 等. 持续低效血液透析滤过和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蜂蜇伤后急性肾损伤的疗效比较[J]. 中国血液净化, 2012, 11(09): 476-479.

[3] 刘建平, 代小英, 黄勤.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毒蜂蛰伤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J]. 吉林医学, 2015, 36(12): 2520-2521.

[4] 冯远军, 李丽华, 李玫, 等. 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重症毒蜂蜇伤5例[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08): 87-87.

[5] 玫刘丽, 冯远军, 李丽, 等. 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重症毒蜂蜇伤5例[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18): 1-1.

作者简介:李庆德(1978-),男,汉族,贵州兴仁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全科医学,中毒等急危重症救治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急诊救治
急诊实施心肺复苏术救治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多发伤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效果分析
急诊救治中毒病人的方法与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
8例重症中暑的急诊救治分析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急诊救治方法与效果评估
280例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治分析
浅析肺性高血压的急诊救治效果观察
颅脑创伤急诊救治中预见性护理干预方式的应用实践
急诊救治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心得与体会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救治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