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观察
2020-09-10张望
张望
【摘要】目的:观察产妇在无痛分娩过程中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与价值。方法:纳入本院产科临床收入的82例无痛分娩产妇为对象将其分作两组,即A组(n=41例,自然分娩,不施予任何麻醉处理)与B组(n=41例,施予连续硬膜外麻处理),对比两组的分娩结果。结果:A组产妇均较B组长,P<0.05。B组阴道分娩率、剖腹产率、并发症总发生几率、疼痛情况较A组优,P<0.05。结论:在产妇无痛分娩过程中积极实施连续硬膜外麻处理的效果明显、价值颇高。
【关键词】产妇;无痛分娩;硬膜外麻;分娩结局
[中图分类号]R7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6-00-02
分娩是绝大部分女性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期间往往伴随剧烈的疼痛,增加产妇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对于初次生产的孕妇而言,剧烈的疼痛感不但会增加其心理压力,而且还会对整个分娩过程带来影响[1]。我院产科对接收的无痛分娩产妇积极运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麻醉方法与分娩结果总结并报道如下。
1 基础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82例对象均为本院产科2018年8月~2019年9月纳入的产妇,分作A组与B组,每组各41例产妇。A组产妇的年龄:22岁~36岁,平均是(26.50±2.00)岁;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6例、中专及大专文化水平21例、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14例;21例为经产妇、20例为初产妇。B组产妇的年龄:22岁~35岁,平均是(26.40±2.05)岁;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0例、中专及大专文化水平24例、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7例;25例为经产妇、16例为初产妇。两组产妇的基础资,经对比未见明显的差异,可比P>0.05。
1.2麻醉方法 A组孕妇自然分娩期间不采取任何麻醉处理,而B组则实施连续硬膜外麻处理,具体的麻醉方法为:协助产妇取左侧卧体位,并穿刺其L2~L3的间隙后放置外导管,放置的置入深度控制在3cm左右,当产妇出现宫缩时,于宫缩间隙期间进行硬膜外腔麻醉药物注入操作,药物为利多卡因,浓度为5%、剂量为3mL,注入后观察5min~10 min,严密检测产妇的情况后在继续给予麻醉药物,将50μg的芬太尼与15mg的布比卡因混合,同时混入10mL的生理盐水中,注入硬膜外腔内观察五分钟,无异常后再以上述药物再次给药,但芬太尼的剂量增加至150g,布比卡因剂量增加到85mg,与100mL生理盐水充分混合后经硬膜外腔泵注,泵注的速度控制诶每小时10mL,直至第2产程时停止。最后对产妇的分娩情况进行密切关注,若期间出现难产或产程停滞等意外时需及时行手术处理。
1.3指标观察 (1)产程: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产程,包括了第一、第二及第三产程;(2)分娩结局:比较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与剖腹产率;(3)疼痛情况:对比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情况,参照WHO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价,分别有五个疼痛基表,完全无痛视为0级,间歇性的疼痛且无须用药,能被产妇所接受,视为I级;持续中度疼痛,产妇难以忍受,需合理使用药物辅助镇痛,视为II级;产妇表现出持续性的、严重的疼痛,无法忍受且采用药物镇痛后效果不佳,视为III级;产妇分娩过程中伴随十分剧烈的疼痛感,且影响其血压与脉搏,视为Ⅳ级。(4)并发症:比较两组产妇的并发症。
1.4数据分析处理 数据一律经SPSS22.0这个软件处理,分娩方式、并发症用[例(%)]表示,χ2检验;产程用(_x±s)表示,t检验,P<0.05为有差异,反之无差异。
2 结果
2.1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产程 A组产妇第一、第二、第三产程依次是(225.88±100.55)min、(58.00±25.20)min、(6.88±2.92)min;B组产妇第一、第二、第三产程依次是(112.40±65.35)min、(45.25±20.66)min、(6.50±1.54)min,B组产妇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均较A组短,对比可见明显差异,P<0.05。
2.2对比两组产妇的疼痛分级情况 A组产妇分娩过程中0级疼痛、I级疼痛、II级疼痛、III级疼痛、Ⅳ级疼痛所占比例依次是2.44%(1/41)、48.78%(20/41)、36.59%(15/41)、7.32%(3/41)、4.88%(2/41);B组产妇分娩过程中0级疼痛、I级疼痛、II级疼痛、III级疼痛、Ⅳ级疼痛所占比例依次是39.02%(16/41)、29.27%(12/41)、24.39%(10/41)、7.32%(3/41)、0.00%(0/41),两组产妇的III级疼痛、Ⅳ级疼痛所占比例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但B组0级疼痛较A组高,I级于II级疼痛较A组低,P<0.05。
2.2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洁具与并发症情况 B组产妇本次分娩中,阴道分娩率较A组高、剖腹产率较A组低,对比可见明显差异,P<0.05;同时,B组产妇本次分娩期间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A组低,差异颇为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目前,无痛分娩已经在产科临床中获得广泛应用,其符合产妇分娩的需求,将适量的麻醉药物注入其硬膜间隙,大多在產妇第一、二产程时进行,能够发挥显著的麻醉效果,不会对产妇带来较大的创伤,在其分娩过程中能够发挥显著的镇痛作用。相关资料提示[2],无痛分娩技术能够缓解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感,同时还能促进产程缩短,促进产妇尽快娩出胎儿。这一研究结果与本文的研究一致,进一步说明无痛分娩技术能够大大降低产妇自然分娩时的疼痛感,大大提高阴道分娩率,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这对于促进产妇产后尽快康复有重要意义。究其因,是因为无痛分娩采用了芬太尼、布比卡因等典型的镇痛药物,布比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不会对机体产生较多毒性,能够促进机体运功组织与感觉组织的有效分离,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并且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还不会对子宫胎盘的血流带来影响,药物的安全性颇高[3]。芬太尼也是无痛分娩的常用药物,是一种阿片类麻醉药物,将其联合布比卡因能够达到增效的作用,有利于镇痛效果大幅度提高,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布比卡因的应用剂量,大大保障了麻醉安全性[4]。
综上,产妇分娩期间经硬膜外麻处理,发挥可显著的麻醉效果,同时又具备较高安全性,可促进产妇自然分娩,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李云祥, 邢海林, 项东, 等. 连续硬膜外麻醉辅助导乐仪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J]. 陕西医学杂志, 2019, 48(03): 352-354.
[2] 徐丹, 周仕彬, 罗方毅, 等.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妇无痛分娩中的应用及对产程及母婴的结局影响[J]. 河北医学, 2018, 24(12): 1953-1956.
[3] 田佩松. 硬膜外阻滞麻醉技术应用于无痛分娩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 2018, 30(23): 39-40.
[4] 常永健, 熊敏. 硬膜外阻滞麻醉技术应用于无痛分娩安全有效[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 36(04): 1418-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