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按摩保健法在老年便秘患者中的应用分析与探究
2020-09-10章开发
章开发
【摘要】目的:研究胃肠按摩保健法在老年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4例老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胃肠按摩保健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排便间隔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排便间隔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排便间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便秘患者的治疗中,根据中医理论,采用胃肠按摩保健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缩短排便间隔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胃肠按摩保健法;老年便秘;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6-00-02
便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指的是粪便在患者肠腔内滞留时间过长,粪便中的水分过度吸收,导致粪便硬结、干燥,进而引起排便困难的症状。老年人发生便秘的几率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于很多老年人牙齿不健全,因此日常饮食比较偏向精细食物和低渣食物,纤维素摄入不足,对肠壁刺激降低,导致结肠对粪便运转时间增加[1]。本文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便秘患者104例,研究了胃肠按摩保健法在老年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04例老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62~83岁,平均(70.4±3.5)岁,病程1~5年,平均(2.6±1.2)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0例,22例女性患者,年龄61~83岁,平均(70.3±3.6)岁,病程1~4年,平均(2.4±1.1)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均符合便秘的诊断标准,排便时间间隔延长达到72h以上,粪便质干结如羊粪或团块,排便费力,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最近接受过其他类型便秘治疗的患者,有腹部操作禁忌症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近期内接受过手术治疗的患者,有认知或沟通问题的病人。
1.2方法 (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使用復方芦荟胶囊(河北万邦富林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家药品批准文号Z13020306)。口服,每日1~2次,每次1~2粒。(2)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借助中医推拿方法理论,采用胃肠按摩保健法治疗。治疗前让患者将膀胱排空,取仰卧位,膝部弯曲,腹部尽量放松。治疗时医生站在患者右侧,双手重叠,放于患者右下腹回盲部,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顺序,适当用力按压,并采取顺时针的方向按摩,每日3次,每次5min。然后双重并排,放于患者剑突,向耻骨联合上方下推,每日3次,每次5min。治疗中交替使用上述两种按摩方法。同时叮嘱患者尽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并对排便行为有意识的引导。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脉搏、血压、情志等,保证生命体征平稳[2]。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排便时间及结果。疗效评价标准为:痊愈,患者排便情况恢复正常,相关症状消失;显效,患者便秘情况显著改善,粪便性状和排便间隔时间有所改善,相关症状明显缓解;有效,患者粪便干结情况有所减轻,排便间隔时间缩短,相关症状有所好转;无效,便秘情况、粪便性状、相关症状等均无明显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和数或率表示,用t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排便时间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间的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排便间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老年便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老年人肛门括约肌、提肛肌比较松弛,肠蠕动较弱,因而粪便容易在直肠窝内嵌顿,进而引起便秘的症状。而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自理能力不足,日常饮水较少,有便意时可能无法及时排便,进而引起排便冲动消失,长期积累难以排便,进而引起习惯性便秘。老年人便秘的发生因素主要与药物、心理、饮食、活动、运动、年龄等相关,虽然对患者生命没有直接的威胁,但是长期便秘会引起一些并发症,或导致原有疾病加重,进而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3]。常规治疗方法中使用药物治疗,虽然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长期服药会造成患者产生依赖性,肠道对粪便顺应性下降,肠道原有压力丧失,甚至会影响自助排便反射功能。因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还应配合其它治疗措施,利用中医推拿手法提高疗效,改善患者健康。
由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对于老年便秘患者的治疗,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推拿方法理论,采用胃肠按摩保健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在实际治疗中,按照中医推拿手法,围绕肚脐外,从右下腹部开始,沿顺时针方向进行大圈按摩,能够发挥良好的通便作用。胃肠按摩保健法具体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扶助正气、调理脾胃、生气化血、行滞通腑、滋阴通便,通过中医手法按摩,对患者肠道产生良性刺激,通过经络传导反射,刺激胃肠蠕动及消化液分泌,进而促进粪便顺利排出肠道。
按摩时指导患者采取腹式呼吸,腹部肌肉交替紧张和松弛动作,能够促进局部肌肉毛细血管收缩舒张交替,加快血液循环速度,使供氧能力大大提升。通过胃肠保健按摩还能够帮助调节患者全身器官,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加快机体代谢物排出,对习惯性便秘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4],采取胃肠按摩保健法,能够有效缓解便秘的症状,利用特定的按摩手法,对胃肠管径改变及胃肠运动加以促进,改变内容物运动情况。同时使胃肠蠕动力量、蠕动速度增加,对胃肠内容物排出加以促进。另外,按摩会产生良性刺激,经由神经及经络传递反射,使胃肠蠕动和腺体分泌得到强化,因而对于老年便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老年便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胃肠按摩保健法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排便间隔时间。
参考文献
[1] 吴桂清, 谢丹, 邱芳丛. 穴位按摩合卡捷运动治疗卧床患者便秘112例[J]. 福建中医药, 2015, 16(5): 13-13.
[2] 阿英, 屈海燕, 高东. 老年便秘患者联合应用普芦卡必利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J]. 临床误诊误治, 2018, 31(10): 78-81.
[3] 蒋彩云. 腹部按摩结合耳穴埋豆治疗老年卧床患者便秘的疗效[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7, 15(4): 98-99.
[4] 侯丽英. 穴位按摩法在中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7, 17(8): 1190-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