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识字与拼音融合教学初探
2020-09-10沈燕华
沈燕华
摘要:通过分析部编版教学识字教学、拼音教学的编排,提出部编版教材中的识字教学与拼音教学要有机融合教学,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论点。为解决拼音教学这一难题提出教学策略。
2017年秋期开始,小学语文走进了一个崭新的里程: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统一使用由教育部组织专家、一线教师倾注心血编写的教材。我通过参加培训、翻阅教材教参,查阅了大量的部编版的教学策略,经过教学探索,发现部编版一年级识字与拼音可以融合一体进行有效教学:识字促拼音、拼音促识字,如果有机融合地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并且这教材摆正了拼音教学是“识字、学普通话的工具。”的位置。
关键词:部编版;识字与拼音;融合教学
一、教材编排凸显识字为学拼音做铺垫的策略。
一年级第一册教学重点是拼音教学,这是语文教师最头疼的问题。但在部编版中,教材编排出现了一个新亮点:先识字再学拼音,拼音教学时间后置,先编排“我上学了”和第一单元为识字。其实这很适合儿童识字规律,比如说一个儿童在上学前,都认识了一些字,家长已经教会儿童写自己的名字,如“李明”,他就认识了“李”字、“明”字;带到超市,会认识“超”、“市”等等。上学后,在学习教材上的“我上学了”章节后,能认识“我是中国人”“小学生”“爱学语文”几个字,课本发到手,会认识了“语文”、“数学”这几个字。虽然他们可能还不会写,但他们会认识,见到这几个字,就会认得,就会读。在学习第一单元后,就认识了“天地人”“你我他”…学会了这些字,他们就有了发音的基本要素,为后面学习拼音打下了语音的基础。为学好拼音做好铺垫。这是部编版教材的一个凸显的特点。学生有了汉字口语发音作基础,再学拼音,枯燥的字母符号以及拼读规则也就有了可“着陆”的依靠。
二、部编版教材在拼音教学严格履行课标要求。
课标在第一学段拼音教学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生學了所有拼音后,集中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让学生对这学期所学拼音有一个全面的综合认识,但在提出的认识要求上,是“读一读,记一记,再说说你的名字里有哪些声母和韵母。”这是一个温馨的、人文性的综合认识。教学时,我们老师可以除了说出自己名字中的声母韵母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老师家庭成员的名字中有哪些声母韵母。没有让学生把声母韵母按顺序默写记忆。这就是课标中的“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降低了学习难度坡度,有达到了课标的要求,严肃了课标的教学目标要求。
三、拼音教学联系生活的强化运用。
拼音编排部分,实现了教与学的变身。拼音教学方式以情境图为主,当然,以前的教材也有情境图,而这次部编教材都是以情境图的方式呈现。但部编版的情境图有独到的亮点。每幅图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加上想象,它可以有很多的情景。细细推敲,它不仅每一幅图一个故事,它还有一定的联系性。两幅情境图就存在着联系。如“z c s”和“zh ch sh ri”。单独的插图,本身就有以图发音、以物识音的功能,两幅插图内部还有联系:前一幅刺猬能认真学习,后一幅,刺猬则在椅子后面玩耍不学习。然后是示音示形。这是第一个变化,第二个是将“教本”变成了“读本”。教材中除了“b p m f”刚开始学拼读和“j q x”要揭示与ü相拼的规律其他的其他的都不是以射线的方式呈现其实这样的教本已经变成了一本读本。
四、识字中学拼音,学拼音中识字。
刚才已经谈了识字在前,拼音推后,也谈到拼音中生活联系的强化作用。那么,怎样融合识字与学拼音的互相促进呢?首先,利用情境图来识记字母,在识记字母的同时识字。拼音情境图有示音示形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插图来帮助识字字母。我们还可以利用情境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识字能力、说话能力。在学习“zh ch sh ri”这幅图中,粗看只有长颈鹿,狮子,刺猬,猴子,但是细细看,我们就可以发现在长颈鹿的脖子上挂着牌子,上面写着“值日”,包含本课中“zh”“r”,引导学生认识“值日”二字,小猴子这边还有一只蜘蛛,引导学生认识“我们教室里有蜘蛛网吗?”这些呢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会发现,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发现。利用情境图学拼读。
再次,联系生活,让学生学得轻松。首先我们可以链接熟悉的物品。如学习“ge”时,可以联系哥哥,鸽子等;学“he”时,可以联系荷花,小河等等这些熟悉的物品来帮助学习拼音。认识拼音的同时,也认识了字。学“hua”、“gua”时,由于是第一次接触三拼音,对孩子来说拼读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认识图片中的事物,不断地,反复念带有花和瓜的事物,才能慢慢地会拼读。
最后,利用儿歌游戏,使拼音教学变得有趣。在学拼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编一些儿歌或顺口溜。这些相信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都在用。在教材中也有这样的儿歌,儿歌中往往包含了新学的音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圈一圈,读一读。我们还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
五、拼音学习伴随长期的识字中巩固。
以往我们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一年级学习拼音的时候,能记能默,当到了二年级三年级甚至更高年级,很多学生不认识拼音,不会拼读。这是我们教师忽略了拼音是长期需要温习巩固的东西。部编版教材的编排也需要这样的要求,部编版教材安排先识字再学拼音,学了拼音再识字,这样的编排,正是凸显了拼音教学的重要及艰难。
部编版教材只安排了两个单元的拼音教学,看似削弱了拼音的教学,其实却是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欲扬先抑,扬后再抑”。先“抑”------先识一部分字阶段、再“扬”-----学习拼音阶段、后“抑”-----识字阅读阶段。在后面是识字、阅读阶段,要不断地温习巩固拼音,我们观察后面的几个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每个汉字都标有拼音,靠拼音识字,靠拼音阅读。还有每个语文园地中,都有拼音的巩固练习。
部编版教材的识字与拼音教学的编排,是一个新理念,为热心教学的教师解决了拼音教学的一个难题,解决了拼音难教、难记的难题,只要我们热心于教学,善于发现新教材的编排意图,领会编者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有机地把识字教学和拼音教学融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打好基础,为语文教学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张洪玲、陈晓波主编)
(灵山县伯劳镇中心小学 53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