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思考
2020-09-10满吕凤
满吕凤
摘要:伴随着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小学语文教育策略思考是我们的核心任务,作为新时期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客观分析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改进教学问题,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下文主要分析了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旨在推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目标高效落实。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
通过一系列教育改革之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更符合学生学习需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方法选择以及教学目标实现存在着较大矛盾,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所以要想提升教学效率,必须要深入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制定符合新时期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案。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探究性开放式课堂构建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互动,给学生更多的信任和理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多用疑问引导,避免教师解答。如“你能试一试吗?”、“你有什么不同见解吗?”、“我相信你能行!”等。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通过预习阅读,可能提出许多见解和主张。如,有的学生建议老师从分析文中的数字讲起,有的主张介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有的认为应重点分析曹军上当的原因,有的主张分析周瑜的妒忌心态等等,这些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习,才能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因此,在新教材教学中,要联系语文教育教材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个人能力感。一方面,课堂上允许学生插嘴说话,自主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另一方面,可以巧妙运用激励语言,帮助学生建立自主探究和创造性学习的信心。
2.创设教学情境,指导体会情感
文学素养培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情感体验能力提升是重要的一方面,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时候能够立足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深刻体验情感的方式,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助力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要贴合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兴趣特点构建教学情境[1]。如《太阳》一课的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出一个这样的谜语:“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学生通过猜谜来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当中。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有关太阳的神话、传说、故事。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来创设情境,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更直观、生动,对学生来说也很有吸引力。比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好看的图片,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3.设置教学问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培养是新时期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教师可围绕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问题设计,使得学生需要阅读整篇文章,有针对性的去文章中寻求答案。教师在设计问题过程中,还要注重问题的创新,让其更具开放性,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教学效率[2]。例如,教师在讲解《蜜蜂引路》时,教师在通读课文后对课文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并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并从中受到启发。在课堂中,教师可提问“蜜蜂明明在花丛中纷乱飞舞,为什么列宁却看出了其中的规律呢?”、“你们觉得列宁身上有什么你们值得学习的品质吗?”学生在接受教师的问题后,就会有针对性的去文中寻找答案。当然,每个人的思路不同,其得出的结论也是有差异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提问后,再进行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注意层次性和开放性,必须根据文章顺序做安排,打开学生思维。
4.德育贯穿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体性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指导中渗透德育目标,是完善课程教学模式的重要方式,在完成知识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可以借助语文教学素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显然具有积极意义。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小学语文课程与德育之间的融合效果并不理想,在纵深度上都有不足,新时期的学校教育活动中,德育被提到新的高度上,要求教学工作者关注德育目标落实。语文教育和德育之间的融合不能再浮于表面,而是要真正发挥德育作用,带给学生积极的心理影响,优化道德建设效果。语文教师必须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小学生自主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德育教学要与小学语文的教學内容相结合,小学生学习的大部分语文知识都是源自于课本,如果语文教师所渗透的德育内容过于抽象化,那么小学生会感到厌烦。其次,德育教学还要与小学语文的教学理念相匹配,语文教师必须把“以人为本”思想和“教书育人”思想落到实处[3],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比如,《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在教学时我让小学生自主研究课文,谈谈阅读后对课文有什么感想,有的小学生说写的生动贴切,有的小学生说感受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接下来,我对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讲解,如“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展现了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表达了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深厚情谊,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以此引导小学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结语:
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课,学科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素养,基于此,面对新课程形势,我们应该尝试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中心理念,全面丰富学科教学内容,带给学生更优质的课堂参与体验。上文分析了新时期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策略,希望观点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梁丽娜.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无效为有效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5,22(29):152-153.
[2]杨学丽.激发、引导、培养、实践——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新探[J].新课程(上),2018,21(07):123-124.
[3]宋成香.用跨越式教学模式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都市家教月刊,2016,20(02):147-148.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高良壮苗瑶族乡中心学校 65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