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融合
2020-09-10吴曾
吴曾
摘要:在当下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下,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然成为常态。如何让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种手段完美地融合到初中物理课堂中,是每个初中物理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介绍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来优化物理学科的教学,以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教学;融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现代教育理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应看到,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工具,不是万能的,对于信息技术对物理教学的影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优越性
(一)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对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促进科学技术发展非常重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非常关键。一方面,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内容整合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改变过去学生的学习模式,更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中集图像、声音、文字集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还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呈现方式有效地解决过去物理教学中那种概念、过程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此外,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还可以丰富教学素材,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优化实验效果、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助老师一臂之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最具魅力的一道风景,但是,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许多实验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再通过多媒体模拟,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此外,有些问题在实验中不可能实现,例如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电流表电压表的反向偏转等,实验中不可能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感受,若仅仅凭借讲解,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此时应用多媒体进行虚拟演示和虚拟操作,则既可保护仪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把很多传统实验做不到的效果再现,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这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的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在“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而这种“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对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又是相当直观而有效的。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能突破教学难点,促進探究。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有限再加上物理概念的抽象和过程的复杂性,造成学生的认知困难,形成教学难点。信息技术在突破难点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具有的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丰富学生的感知突破难点。信息技术具有的动态性,可以直观动态地展示复杂过程的变化,帮助学生把握物理过程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实现意义建构,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节中,关于力臂概念,很多学生尽管能正确说出定义而遇到实际问题时仍把支点到动力或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作为力臂。针对这一教学难点,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力臂课件”(如图)动态演示:力的方向改变时,力臂的大小在变,但是力臂和力的作用线相互垂直的几何关系没有变,同时可以看出力臂应是支点O点到垂足C点的距离,而不是支点O点到作用点A点的距离。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可以帮助学生促进对力臂概念的意义建构,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进而促进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以及对杠杆平衡条件规律的正确理解。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融合中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融合,促进了物理教学改革,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同时,由于这种融合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出现“信息飞逝”的现象
利用多媒体使信息来去匆匆,而且信息量大,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将课堂与教材分离,导致课后,教材一片空白,不利于课后的复习。针对这一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注意与教材的结合,适当的放慢速度,加强讲解与课件的紧密配合,循序渐进,中间要进行知识点小结,记在课本上,便于复习。
(二)对学生缺乏训练,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多媒体辅助教学很多老师一味的追求生动性,容量大的效果。忽视了学生课堂必要的训练知识掌握的反馈。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再利用多媒体的展台,呈现学生的习题作业,进行讲评,同时要给于学生留足够的时间训练,这样才有效果。
(三)过分依赖模拟实验,忽视传统实验。
由于传统实验要有相关的仪器设备,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技巧,做实验费时且容易失败,这些都导致了一些老师认为传统实验很麻烦,不如教学课件简单明显,成功率高,喜欢用模拟实验代替传统实验,用鼠标敲击的虚拟过程代替本该亲自动手完成的实验,这恰恰是违背素质教育精神的。传统实验在开发学生探究乐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锻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鼓励学生不怕遭受挫折,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规律、体验生活等方面,有着模拟实验无法取代的教育功能。
三、把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一)回归信息技术的本位
盲目使用信息技术,会出现教师与学生过分依赖计算机,将物理展示过程变成机械式在现,教学设计缺乏灵活性,教学实施见物不见人,见技术不见精神。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进一步深化,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应有清醒的认识: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工具,要服务于教学,应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那些地方能增强学习效果,能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或教一些重要的生活技能。
(二)教师应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发现,尽管计算机在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它决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个工具,一种技术,计算机能否在教学中发挥作用,作用发挥的程度怎样,取决于教师怎样使用它,而其中的关键环节在于教师如何设计自己的教学,从而以适当的方式把计算机用到教学中适当的环节。而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来源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摒弃自身已有的落后理念,有意识地尝试和实践科学的、先进的理念,才能避免形式上的融合,避免低效甚至无效的融合。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对传统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是非常之大的,但它并不排斥传统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实际运用中应把它们两者辩证统一起来,最终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物理学科课程教学的科学融合。
参考文献:
[1]黄河明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
[2]《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李艺主编《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4]张文杰主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富源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