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随心动:小学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追求

2020-09-10谭懿

新教育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价值追求小学音乐教育审美

摘要:音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可以唤起人的潜在的经验和情感,激发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人的心灵得到熏陶,人格获得升华。音乐教学过程作为音乐教育的奠基石,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音乐氛围,让学生融入音乐,为学生提供合作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音乐体验,从综合层面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审美;价值追求

一、价值引导:追随儿童足迹

在1987年全美音乐教育工作者会议中,提出了音乐教育的意义:该次会议认为音乐值得认识;音乐传递了人类文化遗产。认识贝多芬和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与认识牛顿和爱因斯坦同等重要;音乐是所有人天生的一种智能,有必要进行培养;音乐具有创意和自我表现的特点,能够表现我们最崇高的思想和情感;音乐教导学生认识自身与别人之间的关系,包括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音乐为学生提供了课程中其他方式所无法体验到的成功途径;音乐增进所有学科领域的学习;音乐帮助学生认识到并非所有事情都可以量化;音乐能够净化人的心灵。由此可见,音乐教育不仅具有审美体验价值,还具有文化传承价值、创造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等。

1.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儿童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审美体验,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应该回归本位,以让儿童体验情感、感受美为宗旨。音乐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情感虽然是无形的、捉摸不定的,但它却无处不在,在情感方面具有良好品质的人,生活也必然会影响人们的情感。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说: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儿童期正是个人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这一时期,儿童的而情感体验日趋丰富和富足,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对儿童的情感发展更具有明显的促进潜力。儿童常处在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愉快情感中,这对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和良好品格与品德的形成具有很大益处,并对儿童认识周围世界、产生道德与美的体验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以儿童的精神生活和成长轨迹为音乐教育的主线,开展符合儿童认知的音乐体验教学活动,才更能有效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促进儿童感知、情感、想像、思维等的和谐健康成长。

2.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美国音乐教育家肯尼斯菲利普斯所言:学习音乐是学习想象力和自我表现力。其解释为: 音乐是能提供发展自我表现和创造的一种手段,其学习过程包含着从聚合型思维到发散型思维的运动,即声音的操作、组织和结构的新方式。

3.社会交往价值

儿童参与音乐教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即个体对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的适从与应对能力,已经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音乐的这种大众性和集体性的特性,能使儿童不仅充分表现自我,并且可以超脱自我,将自我溶于大我。

4.文化传承价值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儿童在音乐学习中不仅能够潜移默化的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感知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触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还可以拓宽审美视野,认识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了解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二、课程重构:深化学科特质

1.给儿童生活化的音乐

黑格尔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儿童处在具象的贴近自身生活的音樂氛围中,才能走进音乐深处,从浅层的“动听”升华到直触心灵的“动心”,从而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因此,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在进行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儿童音乐教育观,确立结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回归儿童生活的音乐教育观,把培养儿童审美水平,发展儿童的欣赏能力融入教育过程中,使音乐成为一种轻松愉快的儿童人人都愿意接受的教育。

2.给儿童原本性的音乐

德国音乐家奥尔夫倾向于音乐的原本性,他认为音乐有着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功效,且每个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正如鲁迅咏莲蓬的诗句:“扫除腻粉呈风骨,脱却红衣学淡妆。”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充满着对未知事物的自由想象。他们亟需最原本性的音乐,亲身感受音乐融于心灵的美妙体验,使音乐回归个体的本性感受。在音乐学习中,整个学习模式的核心即是儿童自然运用他们自身音乐潜能的方式,在音乐引导下发展自身的音乐成就,让儿童通过直感的方式,引起对原本性音乐的共鸣而潜移默化的体验音乐。

3.给儿童艺术性的音乐

音乐与其他任何艺术不同的是,它具有不确定性、浪漫性、神秘性的特点。因此,音乐教育本身的艺术价值应在于它能帮助发展人们的听想能力,引导儿童在音乐学习中听、想结合,运用音乐去思维,从而使儿童更能理解音乐、并通过音乐来彼此沟通的基础。音乐教师不可以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要求来面对儿童,更不可将音乐教育等同为娱乐。

三、教学再设计:深化音乐体验学习

1.依托角色扮演,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在建构主义提倡的自主学习中,主张以“问题”、“情境”、“学生”为中心组织教材。角色扮演是低年段音乐情境体验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角色扮演的过程即是个体“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针对性“问题”,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音乐的过程,也为学生构筑了一个走进音乐的通道,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站在体验音乐的平台上。

2.共融情境体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为一种能力,自主学习是随着认知和自我的发展,通过多种途径,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对于低年段学生,由于他们的元认知能力没有发展起来,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师为学生精心安排的学习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个体在引导性的学习活动中积累充足的认知策略,最终熟练地运用这些策略,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惯性。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以角色扮演为形式,从内心体验出发,激活自己的音乐想象,再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行为体验。如此循环往复,对音乐的理解就会发生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学生对音乐作品将会有深层次的理解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并逐步形成自主欣赏音乐、自主表现音乐、自主创造音乐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音乐审美水平。

结语

“一切从儿童出发!”这应是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儿童观。作为音乐教师,更应将音乐看做是儿童生活的策略,有了音乐儿童才能更好地表现自我,体验情感,沟通交流,和谐发展。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把音乐教育当作一项塑造工程,进行人的塑造、美的塑造和音的塑造。

参考文献:

[1]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Dee Dickinson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王成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4,236

作者简介:谭懿(1986.4-),女,汉族,江苏人,音乐学本科,小学二级教师,南京市鼓楼区优秀青年教师、区学科教学带头人。

猜你喜欢

价值追求小学音乐教育审美
童诗教学的基本取向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分析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妖魔化爱国主义的几个错误论调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