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高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2020-09-10王开军

新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体育锻炼身体素质

王开军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我一上了中学,父亲就开始告诉我,需有:“一技之长”。他说,与其做个“样样皆通,样样稀松”的好学生,不如做个有一样专精,其他稀松的专才。有了一技之长,你也可以在它上面获得成就。中学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最重要的问题是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这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中学阶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必要过程。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运动兴趣、运动习惯、运动意识是促使学生参加终身体育锻炼的前提,因此,中学体育教学在学校体育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根据我们农村学校中学生体质和终身体育观念的现状的来看,对现行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全民族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全民族素质教育中身体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学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国民终身体育意识的进程中有着自身特点和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从2016年开始,对我们学校学生体质健康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的体质在持续下降。去年,全校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率也增加了,2016年的检测报告数据显示:男生体重超重率达到10%,2018年肥胖率比2016年增长了0.5个百分点;高中学生血压偏高的比例超过接近半数;视力不良率65%。

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从事生产劳动的机会少了,隔代教育对青少年宠爱有加。因此,终身体育的观念成了社会共同认识,也是我们体育老师的责任。

一、师生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要达成共识

当今世界迅速发展的知识经济对现在的青少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障,是无法担当建设祖国的重任,终身体育是社会体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不单单是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的需要,也是我们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需要。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通过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加强社会体育文化建设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要大张旗鼓地告诉学生:体育锻炼作为一项基本技能,有利于自我身心的发展,强健体魄,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的好坏是直接关系到将来能不能在社会生活中顺利求生的一件大事。从大的方面说:是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大事,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高中学生鉴于学习压力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往往忽视体育锻炼。认为文化知识才是考学的根本,很多时候,都把体育课的时间拿去做文字课的作业。一些文化科的老师也十分认可,还表扬这些学生热爱学习。这些因素导致了学生耐力素质普遍下降,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主动意识,可促进学生体质及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学生体质是我国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基础条件,其健康的身心状态是其智能资本转化的前提条件。新课改的深入贯彻落实,高中体育教学一改传统教学模式,将过去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保留原有部分竞技教育的基础上依据高中生的身体素质适当添加易于其掌握的大众兴趣体育内容。使学生在高中阶段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为今后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课改先锋的积极作用,要适应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更新教学观念,提升自我专业知识素养。简而言之,体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构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利于学生自我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切实把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作为体育教学实践的发展策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体育模式,并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兴趣与意识落到实处。高中体育锻炼作为一项基本技能,有利于自我身心的发展,强健体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好坏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大事,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寻找成就感

学生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主要是没有寻找到其中的乐趣,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求成就感。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缺少的并不是我们的关爱,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开拓创新、敢于实践的机会,有了机会就有成就感,这种机会在传统的教育中流失了。传统的教育压抑了学生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学生没有了成就感,也就没有了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因此,体育老师要转变教育方式,让学生自主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的自主管理是思想行动的先导,从主体教育论出发,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做主人,教师必须先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再加强学生的自身主体意识,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健全学生管理组织,依据学生操行评比开展自主管理,信息反馈要做到有针对性、及时性和连续性,明确每位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位置和责任,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要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体育活动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体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在这种广泛的参与过程中,使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信,找到尊严,就能尝试到成就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从而形成自我的锻炼责任意识。 面对不爱吃鸡体育活动的学生不要歧视和唠叨,如果他们一旦缺少理解与信任,久而久之,丧失了进取的信心和勇气。体育老师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深入浅出地给他们讲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育与未来事业的联系。千万不能坐视不管、放任自流。这样不仅会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会影响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体育锻炼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相信“我能行”,我采取人人都能行的方法。比如踢足球,把学生按照竞技能力强弱分成几个小组,老师参与其中,有意帮助他们,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射门,其它项目也是这样。充分发挥了每位学生的主体性,人人参与。这样既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又有利于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价值。高中生正是青春时期,由于身体发育成熟、心理上也逐渐成熟,开始步入“自己的路自己走”的新阶段。但是,真正地学会“自己走”,走得怎样,情况却比较复杂,学生自身发展变化的差异也存在,而且会决定他们以后的成长。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帮助高中学生提高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三、提高体育课的兴趣

我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高中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是对学生终生负责的大事,只要他们一旦对体育课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乐此不彼,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实,高中生热爱运动是天性使然,用他们的话说: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在每周两节体育课教学中要形成固定的体育锻炼习惯是件很难的事情。因此,要引导学生自主和自发地参与体育运动既是一个生活习惯,也是一个生活能力,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自主的习惯和能力都需要长期的体育教学过程进行培养,例如冬季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跑步,自己订立一个目标,多少天跑远上海或者北京的距离,每个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心目中喜欢的大都市,然后向它跑去。在坐标纸上做出线路图,标明里程,每到一个点都标示出来,这样学生而爱体育的兴趣就萌发成了自觉性。

任何体育运动都有其固有的乐趣,特别是游戏体育的乐趣通过竞争来表现,如篮球的乐趣既是篮球进筐,又是防止球进筐,足球则是射门和成功地阻止射门;体操类运动的乐趣是非正常身体运动的完成和特殊的身体感受等,每个运动都有各自的特质,这些特质是教材的价值和乐趣点。要使学生能够热爱体育,更自觉地参与体育,就要充分丰富体育课的乐趣,把运动的内在乐趣充分地转达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每个运动都有乐趣。有了体育锻炼的习惯,那么,就形成了终身体育的意识。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体育锻炼身体素质
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探究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新发现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