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视角下提升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能力的思考
2020-09-10马紫婷
马紫婷
摘 要: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高、潜伏期长,爆发期内的人口大范围流动会加重疫情。使得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方式受到了巨大挑战,政府迫切需要更加智能的方式,用科技的力量来应对此次疫情。有效管理流动人口,追踪密切接触者,企业、个人共享信息服务,都是政府在智能化背景下需要做到的。这样有助于在此次疫情中有效掌握准确信息,降低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的风险。因此,本文主要从新冠肺炎疫情出发,借鉴经验,提出了未来在智能化视角下提高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与服务水平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智能化;科技;政府管理與服务;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我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也对政府的应对提出了挑战。政府作为国家的管理者,是应急管理最有力的执行者,是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因此,应急管理是政府必须肩负的责任[1]。目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无人化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与各领域行业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新时代不可阻挡的数字化洪流,对政府的治理理念和模式提出了挑战。政府需要创新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进政府治理向数字化转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
尤其是在此次新冠疫情面前,政府的整体调控作用非常重要。在疫情爆发后面临的春运,如何掌握重灾区人员的流向?如何从超10亿人口中筛查出疫情接触者?在新冠疫情期间的生产生活方面,如何避免人员接触且不影响正常运作?在政府调配物资方面,如何保障准确、公平地进行调控?这些问题,智能化下的大数据技术、无人化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可以解决。正因于此,相比2003年的非典疫情,现在的政府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只有依靠智能化技术等手段,才能更好地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1 目前政府在新冠疫情中运用智能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政府在新冠疫情中运用智能化建设的领域众多,主要集中在工业、医疗等方面。
1.1 工业领域智能化建设的现状
近日,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局特聘专家孙会峰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介绍,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总量达到6109.1亿元,同比增长14%。随着云服务生态体系日益成熟,以及政府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投入鼓励政策逐步落地,国内制造企业信息化投入不断增加,工业互联网市场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面对此次疫情期间的生产问题,目前我国的无人车间、无人工厂陆续增多,有条件的企业也加大了智能机器的投入,能够有效缓解人员短缺状况。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医用口罩作为急需物资,因需求量激增,导致供应压力巨大。面对全国口罩难求的状况,生产企业研发出新一代全自动平面医用口罩智能生产线,缓解了复工人员不足的状况,使智能制造再次提上日程。
1.2 医疗领域智能化建设的现状
在此次疫情期间,云端智能机器人运营商达闼科技携手中国移动捐赠了首批5G云端医助护理机器人、5G云端消毒清洁机器人、5G云端送药服务机器人和5G测温巡查机器人发往疫区,帮助提高病区隔离管控水平。此外,包括猎户星空、思必驰等在内的多家人工智能企业也积极推出智能医疗服务机器人驰援抗疫前线,涵盖配药、送药以及健康检测等功能。
在具体诊治方面,新冠疫情下,运用5G远程传输技术跨越空间局限,实现全方位、无障碍远程移动会诊;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机器强大计算能力的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对肺部CT进行更快速地判断;AI医疗企业通过构建医疗影像诊断系统的AI+CT模式,可以减少错诊、漏诊,并协助基层医疗机构辨别感染者。
据统计,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其中,医疗行业将占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我国正处于医疗人工智能的风口: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医疗市场规模达到96.61亿元,增长37.9%;2017年将超过130亿元,增长40.7%;2018年有望达到200亿元。
投资方面,据IDC发布报告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对人工智能和认知计算领域的投资将迅猛增长60%,达到125亿美元。在2020年,将进一步增加到460亿美元。其中,针对医疗人工智能行业的投资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 智能化背景下提升政府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的启示
2.1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政府管理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但人力往往会超负荷,并且对于有感染性的事件,会加大感染风险。因此,要想从根本上缓解重大疫情的人力保障压力,必须依靠科技投入。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有可取之处。2017年,美国为应对埃博拉疫情,专门设立了一套无人病房设施。现有配备诊疗机器人的特殊隔离病房2个,且随时可以再增加10个相同的智能隔离病房。一旦有重大疫情发生,这些诊疗系统和特殊病房将处于调试和战备状态,并在最短时间内进入防控实战状态。患者被安置在特设的隔离病房中,由传染科医生在病房外操纵机器人,配合摄像、音频等设备进行诊治[2]。
这一案例,为推动采取智能化手段、抗击全球性疫情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可以预见,服务型机器人将帮助医护人员更加高效、省力、安全地完成病情诊断。另外,从SARS到新型冠状病毒,重大传染性疫情防控中,大量的流程化工作耗时费力,利用服务型机器人代替部分人类工作,可大幅降低医护人员病毒感染风险。
目前,服务型机器人已在特定场景中胜任辅助医疗工作,分担测量体温、穿衣、消毒、餐食递送、医疗垃圾清理等基本看护及其他重复性劳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护人员与确诊病患、疑似人员接触的频率,使得医护人员能够优先处理更加紧急的事务,更好地保障一线人员的安全健康[2]。这些研发和应用实践,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储备了技术、人才和经验。
2.2 利用区块链技术合理分配物资
所谓区块链,其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库。可以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并且具有可信度高、过程透明、无法被任意篡改等特点。区块链可以和大数据、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在很多领域,如金融业或交通物流业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倘若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極有可能根据当时形势与数据,制定出封锁公共卫生事件重点区域的措施进行防治。这时,被封锁的地区就很有可能出现人民生活物资匮乏、企业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短缺的情况。而政府要将各类物资准确地分配到需要的地方,就是一件颇具挑战性的事情。如果使用传统方法,用人工进行核查,不仅会浪费大量宝贵的公共资源,还会使得各类物资的配送效率低下,甚至最终也无法保证可信度与准确度。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区块链技术,有利于更快更准确地确定所需物资的数量以及流向。在解放了大量人力资源的前提下,大大提升了效率,确保了配送的准确性。每次在这种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时,很多政府支援或民间捐助物资的流向都会备受关注。因为人们都在关心物资或善款能否交到那些真正需要的人手中,也会有人担心那些宝贵的物资会不会流到不怀好意的人手里。但是在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物资分配后,由于区块链具有透明、可信度高、无法篡改等特点,可以大大提升人们对物资分配的信任度。也会使所有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
2.3 积极采用无人化手段辅助处置公共卫生事件
在很多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人与人之间往往会存在一定的传染性。但是,政府也需要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联系,在事件发生期间,人们办理各项业务也需要与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接触。这些情况在传统的政务处理中,会造成人员聚集的情况,既不利于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也会对人民群众和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还无法保证办事效率。人民群众如此,作为社会经济主体的企业也是如此,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必然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影响。加上一些复杂的审批流程,也会造成企业资金回笼变慢、交易不畅,造成资金链紧张等问题。
所以,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引入一些无人化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和人性化。政府可以将很多传统的线下业务搬到线上进行处理,并合理简化审批流程,使企业和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好事。这样的改变无疑是非常人性化和便捷的,可以有效缓解人员聚集的情况。同时,也能为人民群众和企业提供便利。采用无人化与互联网手段进行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可以有效减轻政府工作的负担[3],也符合近两年不断推进的电子政务的需求。
3 结语
历经2003年的非典,中国政府已经建立起了管理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体系。但是,当时缺乏如今时代智能化的背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技术的制约下,政府管理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受到很多制约。
时隔17年,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又一次大考,考验着中国政府管理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同时,也让政府意识到,在新时代智能化的背景下,传统的一些做法行不通。此外,政府还要从此次新冠疫情中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许要与时俱进,在智能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好科技的力量,如人工智能、区块链、无人化等技术,才能更好地提高政府管理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升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效果与效率。
参考文献
[1] 谷春江.新时期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4):172-173.
[2] 梁慎宁,杨丹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智能化应对:理论追溯与趋向研判[J].改革,2019(3):14-21.
[3] 黄其松,刘强强.大数据与政府治理革命[J].行政论坛,2019(01):5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