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等教育宏观发展对策研究

2020-09-10刘西印曹丽君

新教育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发展对策高等教育

刘西印 曹丽君

摘要:本文在梳理河北省高等教育现状及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提出河北省高等教育融入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探索河北与京津携手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协调机构和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路径,探索加强京津冀区域高校学术共同体和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对策

一、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作为华北平原的人口大省河北省高等教育资源充足,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每年有所递增,对近3年高考考生数据统计分析,2018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数比2017年40.48万增加5.02万人,其中统招考生增加4.51万人,对口考生增加0.51万人,增长率分别为11.13%和16.35%;2019年达到55.96万比2018年45.01万增加7.32万人,其中统招考生增加6.23万人,对口考生增加1.09万人,增长率分别为13.84%和30.02%。可见,河北省高考考生近3年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对口考生比例相对统招考生增长速度更快,河北省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总数呈稳步增长趋势,为河北省高等教育提供了充足的优质生源。

河北省有121所高校,近年来河北省高等教育事业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在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及产教融合的深化等方面取得了进步,但仍存在短板。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学和学科比较稀缺,唯一列入教育部"211"建设工程的河北工业大学却位于天津,省会城市石家庄没有“985”和“211”大学。河北大学与燕山大学两所学校都有着深厚底蕴,但在全国的影响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现有大学的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等是否合理,能否对接河北的发展战略,是目前河北省高等教育必须直面的问题。京津冀高等教育中河北省与京津两地高等教育差距显著,河北省虽然从高校数量上较多,但强势及优势学科较少,高校“双一流”建设迫在眉睫。

当前河北省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国家大事的落地实施,为河北省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责任,河北省高等教育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是社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和国家发展的需求。

二、河北省积极融入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宏观战略

河北省高等教育应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明确战略目标与定位,科学制定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京津携手成立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协调机构,建立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探索组建区域大学系统,加强高校学术共同体建设,完善区域内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

(一)优化河北省高等教育战略布局

在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实质推进进程中,河北省应将紧紧围绕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作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将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与最大限度的服务和引领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相结合。与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具体目标及河北省城市功能定位相结合,形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服务的长效人才供给机制。河北省应加强对“双一流”建设以及地方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将“双一流”建设和地方高水平大學、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相对接;将河北省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与京津冀区域内的科创中心建设等重大工程、重大计划形成相互支撑、协同推进的格局,从而实现高等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济社会发展需求。

河北省高校应加强学科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布点调整,借助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全方位服务重大战略布局,打造服务河北高等教育战略高地。提升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和服务能力是河北省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战略目标。

(二)借助京津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提升河北省高等教育质量

京津冀三地根据各自高等教育的优势和劣势,发挥各自所长,共同建立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是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和整体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河北省高校应与京津携手建立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京津冀高等教育整体新发展。近年来京津冀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与交流、高校联盟建设工作如下:

1.加强师资培训和教师交流

河北省高校和北京高校建立了良好的青年骨干教师访学机制,2017年教育部资助河北省44名地方高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到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访学;2016至2020连续五年,河北省每年选派200名中小学校长、教师到北京市跟岗培训;京津冀高校的校长、高校辅导员、管理干部、高校教师通过异地挂职等高校交流方式,实现京津冀高校教师的交流研讨,京津冀高校教师通过访学和学术交流等形式构建了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交流研讨机制。

2.加强京津冀区域高校联盟及学术共同体建设

在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战略引领下,三地高校开展了协同研究和产学研协作,京津冀三地高校组建了8个高校创新发展联盟、成立了7个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签署了10余项教育合作交流协议,涵盖了京津冀区域内的工业院校、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医科院校等各类高校。从而在师资共享、人才培养、学科及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开展了深层次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与协同发展,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完善京津冀区域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近10年内进行了急剧扩张,在多方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中国劳动力市场每年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低于每年新增的就业人口数量,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知识性失业等问题在京津冀地区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打破京津冀区域劳动力市场分割现状、加强京津冀区域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建设刻不容缓。通过京津冀区域内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无障碍流转和京津冀区域内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将是建立区域内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的两条重要途径。区域内人事档案无障碍流转指高校毕业生凭《就业报到证》可在京津冀区域内的用人单位或人才服务机构办理档案接收手续;区域内就业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建立包含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毕业生资源信息等在内的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从而实现区域内就业资源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杜宏巍唐唯侯强薇.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对策研究,智库时代[J],2019.29,PP:189-191

[2]《人民日报》2019年08月20日07 版

[3]曹雪宏.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7.

[4]马利.高校委员:推进分类发展优化高等教育战略布局,河北日报,2018年03月13日 08:02

[5]教育部:加大对河北高等教育支持力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9-11-22

作者简介:刘西印,男,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1970.2月出生,汉族,河北秦皇岛、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本论文是201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9030401021)最终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发展发展对策高等教育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