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心得
2020-09-10黄海涛
黄海涛
摘要:数学作为基础性性质、应用性强的学科,在培养优质人才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门学科不再以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为任务,而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如逻辑思考能力、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意外培养出更加优质和全面发展的人才。数学应用性强,在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学生只懂得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能力,那么是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并在课下积极反思总结,吸取经验,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
关键词:教学心得;解决问题教学;小学数学
引言
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例如,教学脱离现实,教学问题与生活缺乏必然的联系,学生很难代入其中解决问题;部分内容较抽象,理论概念占较大比重,缺乏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上课的思路习惯于跟着老师走,听课状态被动,不利于学生听课积极性的调动和学习热情的激发;教学过程形式化,方式过于固定,不加改变,习惯于讲例题,然后让学生反复做题练习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能力在本质上并没有得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解题思路过于狭窄,解题过程偏向传统,只知道用老师讲的方式解题,没有自己的思路和独特的想法,真正遇到问题时依赖于老师,不能自己独立的解决问题,对问题的解决只停留在形式的记忆,自身能动性差,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得到实质上的进步。
一、创设问题情境,立足生活,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任何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立足于生活中的,都是人们关于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而演变出的知识体系,学科学习时更需要立足于生活,不能脱离生活的实际问题。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应用性强,对于这门学科的掌握正是在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的。小学生邏辑思考能力有限,因此,贴近生活的题目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学生与学科的距离,阅读起来更容易接受。学生学习的环境非常重要,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和听课投入程度的提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学简易方程时,可以从生活中举例子,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景中解决问题。选择一个生活情景,以书店为例,让学生想象自己在书店的经历,假设去买书时,买两本书一共付了100元,找回19元,让同学们计算一本书的价格是多少。买书的经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过,因此这种举例更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那么就可以假设一本书的价格是x元,通读整个题目,能够列出的方程式就是2x+19=100,再解出这个方程就可以得出答案。这种贴近生活的题目,学生在熟悉和熟练掌握后,就能在生活中形成问题意识,在碰到有关简易方程可以解决的问题是能够及时的运用知识,在多次练习后形成习惯,更有利于后续的数学学习。如上情境教学措施的应用,奠定了学生的知识根基,更让学生学会了借用生活中的知识经验辅助问题的解答,在学生问题意识增强的同时,学生的问题解决效率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方法也在生活经验的辅助之下得以突破。
二、探究多种解题方法,使解题思路多元化
现阶段很多学生存在的问题就是解题思路僵化,过分地依赖老师的讲解,没有自己的想法,碰到问题时不能独立解决。数学中更是如此,学生对于老师讲的方法能够听懂,但思考的过程过于单一,探究性不强。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解题思路的丰富,使做题方式多元化,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时,可以直接套用公式,也可以分解成多个小的多边形进行拼接,同理,在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用几部分小图形的面积相加,也可以补成大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整体的面积最后减去补上部分的面积即可得出所要求部分的面积。这几种基础的方法教给学生后,可以让有能力的学生继续探究,还有没有更多的方法可以求出面积。再比如,在解决简易方程的应用题时,也可以通过多种列公式的方式求解,殊途同归,只要最后能得出结果即可。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探究更多的解题方法,从多个层次看待问题,这样学生的思考路径就会渐渐丰富,解题能力得以增强。如上措施应用后,让小组合作可以汇集更多人的想法,学生在彼此进行交流和探讨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思路都能够得以拓宽,吸取到别人的经验,采纳其他人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能够更加多元。同时,多种解题思路应用的方式让不少小学生学会了创新性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学生不再拘泥于定式思维中,对问题解决的能力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三、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培养学生问题分类意识
许多学生都存在做了很多题但还是不能保证正确率的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迟迟得不到提升,这就是因为学生没有及时做好总结反思,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机械地把错题改正后没有回头分类和升华,因此在数学上花费了很多时间但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数学应用性强,需要学生及时把题目分类总结,提取其中的共同之处,着重点明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免下次再犯。练习的过程固然重要,总结和反思同样很重要,甚至是整个练习过程的关键之处。问题分类是合理地通过把题目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门别类的方式,能够更直观的体现出应用问题的特性。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的问题分类意识,在平时的训练中点明题目的性质和解题的最常用的方法,引导学生把用同一种解题思路的题目总结到一起,进行辨别和比较,总结各类题目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总结出题目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吸取错题中的教训,这样在类似的题目中就可以避免再次犯这种错误,在总结和升华中提升能力。总结反思这一方法的应用之下,学生学会了在问题解决后梳理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其认知网络变得更加清晰、认知结构变得更加立体,学生能在面临问题时有效应用问题的分类有针对性地开展解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解题效率。
总结
作为基础性学科之一,数学的学习有独特的方法,需要学生自主地、独立地思考问题。数学这门学科的掌握都是在实践和运用的过程中实现的,这需要学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课堂氛围的调动,有意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易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探究更多的解题思路和解决方法,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问题分类意识,及时进行问题的总结和自我评价,在一次次的练习和反思中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夏新志.探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及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78.
[2]孙立梅.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