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如何多一点生成

2017-03-02俞永利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学心得课堂

俞永利

摘 要:《江南的冬景》作为郁达夫先生的重要散文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作为教师进行此类散文的教学,尤其要注意中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体会散文中作者意识,尤其是通过对其中的重点词语与关键句子的研讨,深入体会文体特征,把握构成关系,实现文章结构整体化呈现,以期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相应的整体感知能力和细节感知能力。教学中,主张学生多比较,进行鉴赏讨论,在讨论鉴赏中进行思维碰撞,完成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在中学阶段,要鼓励学生将好的文段背诵、仿写,提升学生基本的文艺品味。并且在其中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培养基本的散文思考能力。

关键词:江南的冬景;教学心得;课堂;生成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强调提升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以及自我认知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苏教版教材散文教学的重要标志——《江南的冬景》,在对学生进行基本散文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点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课前作业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完成学生的培养任务,为学生基本的散文阅读能力打下基础。中学教学与小学教学最大的不同点,即由综合性转向专业性,散文作为必要的专业性阅读文体,其中阅读与感知技巧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重点。

一、散文教学应该注重情感感知

1.知人论文——散文情感感知的基础

在散文教学中,学生对于作者的熟悉感是进行散文情感感知的一定基础,通过对文章背景的了解,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背景支撑。进行《江南的冬景》教学,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对郁达夫先生生平的简介,在简介过程中一方面要突出先生的爱国热情以及爱国意识,另一方面结合先生的经历,即“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流亡到蘇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让学生理解在写作过程中先生用了一系列隐喻的手法。通过隐喻当时的政治形势,以及先生对国家未来与希望的看法,学生就能一方面带着发现美、研究美的态度,一方面懂得在大时代背景下学习课文。

2.散文教学整体感知中的细节感知

介绍完先生的生平,奠定一定的情感基础,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细节的体会和理解。教师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选出文中他们认为的中心意象,并作出相应的赏析。在教师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情况下,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此过程中既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又关注到学生的共性,并且通过小组发言的形式形成一种班级集体思考的良性文化氛围。在这样一个短期内的文化氛围里,要充分发挥学生短时记忆与瞬时记忆的优势,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借鉴头脑风暴的活动形式进行教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此种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短时讨论以及发言,笔者发现学生在这样的短时班级学习氛围下,很快对文章的整体进行自己的感知。比如,一部分学生认为作者写了江南的冬景,但是又将闽粤的冬天单独呈现出来,是否有对局势以及政治发展的一种期盼。还有一些同学以基本地理知识为基础,在小组中提出,何谓作者的江南,作者的江南在地理上到底是何等地方,并由此进一步引申出,作者再写江南冬景与北方相对照,一方面介绍了北方冬天“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这些细节以及和谐的家庭生活,另一方面又介绍了江南冬天曝背谈天的场景,得出“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吗”的结论,在对比衬托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更重要的是作者下文提到了德日两国,看似无意,实则用心,让学生感受到郁达夫先生鲜明的爱国主义与平民主义倾向。

3.散文教学整体感知中的理解多样性

在进行了细节感知之后,要进行的就是整体感知。由于学生属于初学者,所以在进行整体感知之前,我给他们提供了几个大方向以供他们参考。比如,对于和平的渴望,对于民族前途的考量,郁达夫先生自己的生命轨迹对于文章整体情感培养的作用,以及在文中对于美学构造的影响等。学生通过上面的细节与背景感知,已经基本有了自身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坚持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合理化的教育引导,结合当代中学生处于心智逐渐走向成熟阶段这一现实,来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设置,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发言、自主讨论为主,当然在最后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适当的参考理解——“北风冬天虽显萧瑟,但是其可以说内部是丰富的,种种丰富的活动显示了蛰居下的躁动,而作者从江南写到闽粤,由晚秋写向暖冬,由自然的鸟雀写向读书写字,最终才形成了一幅山水画,以此为衬托完成了人性的升华”。并且在最后表明,散文的理解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言之成理即可,重要的是在进行理解过程中有自己的思想与自己的意识,培养属于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比较阅读、鉴赏阅读在教学中应得到重视

“独木不成林”,这在散文教学中指的是过分看重单独的散文篇目而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比较阅读。在进行本文的教授过程中,我选取的比较与阅读篇目主要分两部分:一是传统文学的对比,二是现代散文的对比,尤其是与郁达夫先生同时代人散文的对比。在传统文学的对比中,我选取了以下篇目:一是《与陈伯之书》中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二是白居易的《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而现代文学则选择老舍先生的《想北平》,让学生个人为单位进行自主品读,并且在此基础上写出100字~200字的读书笔记,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多角度感知文章。

郁达夫先生在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一提到雨,也就必然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古诗词欣赏,体会诗人情感,也有利于理解文章意境。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散文的类比性阅读,也可以使学生在文学性之外,多角度地理解当时的现实环境,以此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有效把握。

三、必要的时候要进行相应的阅读背诵

在散文教学的课堂上,在课前可以通过相应的阅读背诵来进行课前预习。在本文中我给学生提供的建议背诵篇目为“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通过阅读背诵,丰富词汇量;通过背诵,提升阅读情感。让学生感受其中美的意识与美的意境,并且以此为基准可以准确地完成相应的课文教学任务,并为学生语文素材的积累提供具体内容,对之后的阅读提供必要的借鉴。

四、小结

本文通过《江南的冬景》实际教学过程展示,明确在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教师为引导,调动学生比较讨论,强调阅读背诵,提升散文的教学成效,为以后学生的散文阅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谭恒丽.江南的冬景.问题教学法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17:86-87.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湄池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心得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嘻游课堂
嘻游课堂
让作文教学更快乐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