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增添新动力 陇中发展跑出加速度
2020-09-10许朝阳
定西古称陇中,地处甘肃中部,位于祖国的内陆几何中心,属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千百年来,这里土地贫瘠、干旱少雨,人民生活一度十分貧困。1875年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曾上书朝廷,称当时的定西“赤地千里,十室九空,陇中苦瘠甲于天下”。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来定西考察,认为“定西不适合人类生存”。可见,这里历来是全省、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因而成为全国区域式扶贫开发的肇始地和策源地。
然而,在这样一片贫瘠的土地上,定西人民发扬政府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战天斗地,奋发进取,实现了从“不适宜生存”到“整体解决温饱”的历史性转变,从“积贫积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飞跃。
在这个伟大的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定西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定西市中支”)深入践行初心使命,积极迎难而上,奋勇开拓创新,体现了金融担当,贡献了金融力量。这一辉煌成绩的背后,作为现代支付高速公路的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以下简称“便民工程”),当然也是功不可没。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何认识便民工程的重要意义,人行定西市中支始终认为便民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社会工程,是践行“支付为民”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支付领域“放管服”工作、深化移动支付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本着这一认识,2018年以来,人行定西市中支围绕“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宗旨,确立了“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工作目标,提出了“政府支持、中国人民银行推动、机构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建设格局,坚持高起点谋划推进、精细化重点推进、多渠道整合推进、广覆盖宣传推进、高质量务实推进的“五进”策略,有力推动便民工程在定西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人行定西市中心支行的交易总量一直稳居全省第一,其做法也多次被《金融时报》《甘肃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三个维度”高起点谋划
全力搭建政府、银行、银联、行业四方的沟通平台,积极构建、有力推进便民工程的组织体系。
第一是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推动。人行定西市中支将便民工程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领导小组,组建30人推广专业团队,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包干、专业推广、全面覆盖的工作推进机制。自2018年起连续三年制定便民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实施标准和操作流程,推动移动支付在全市公共交通、生活服务、医疗保障等领域的广泛运用,并通过组织调研座谈、召开推进会、巡检通报等方式,夯实金融机构责任,形成多渠道发现问题,快速沟通反馈,分情况解决的工作机制。
第二是发挥主体机构驱动作用。人行定西市中支建立由辖区金融机构、收单支付机构组成的移动支付推广工作主体,结合各自特点和优势,开展工作。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充分认识到推广“云闪付”对自身零售业务提升的重要作用。督导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商户团队,确定专职客群经理,借力中国银联提供的营销活动和宣传资料,积极推动“云闪付”商户拓展和客户端App的下载和绑卡,推动符合银联标准的支付工具、场景建设,逐步落地“智慧公交”“智慧商圈”、无感停车场等项目,满足社会公众在民生领域的支付需求。中国银联甘肃分公司(以下简称“甘肃银联”)大力支持人行定西市中支的工作,先后在定西举办5期培训班,帮助各主体单位找准定位、明确方向,高效投入到便民工程建设和推广工作中去。
第三是政府多方联动。在有效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同时,人行定西市中支积极衔接,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引导调控作用,积极呼吁地方政府将便民工程建设纳入普惠金融、乡村振兴、服务业发展等重点规划和工作清单,借助政府的力量,有效协调交通、农业、医疗、旅游、人社等部门,紧密对接服务需求,深入洽谈场景建设。特别是在每年“两会”期间,人行定西市中支多方协调,积极呼吁,通过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等方式积极反映,争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对便民工程的重视、支持和参与。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重点领域场景建设实现多点突破,多方联动建设格局。截至发稿,全市直接或间接参与便民工程建设的单位超过200家,渗透12个行业。
通过上述三方面的措施,人行定西市中支便民工程沿着“广覆盖”的目标持续迈进。仅2020年上半年,全市新增“云闪付”App注册用户9.11万户、新增绑卡用户8万户、新增月活用户7.7万户,累计注册“云闪付”App用户达28万户,上述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一,对定西这样一个只有280万人口的地市而言,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成绩。
“三张名片”精细化重点
重点围绕“多层次”“可持续”目标,在充分考虑各县区基层意愿、推广基础条件和机构实力的基础上,积极实施“1+2+1826”建设计划,即确定陇西县为“‘云闪付’引领县”;安定区、临洮县为“‘云闪付’之城”;依托全市1826个行政村农金室,拓展农村“云闪付”;打造“‘云闪付’引领县” “‘云闪付’+乡村振兴”“农金室+‘云闪付’”三张名片,确保“云闪付”在城区有亮点,乡镇有重点,农村有特点。
首先,打造“‘云闪付’引领县”名片。采取“树立典型,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的做法,选取经济基础好、商业氛围浓的陇西县作为全国“‘云闪付’引领县”,安定区、临洮县作为全省“‘云闪付’之城”,重点着力,精心打造,促成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制定出台《打造全国“‘云闪付’引领县”“‘云闪付’之城”工作实施方案》,协调政府部门、主体机构迅速行动,高效联动,实现县域城乡公交线路“云闪付”全覆盖,推动便民支付场景向停车场、加油站、菜市场等重点商圈持续延伸。
其次,打造“‘云闪付’+乡村振兴”名片。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总接续,也是今后我国农村工作的主抓手。为充分发挥移动支付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助推作用,人行定西市中支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意见》,组织金融机构主动作为,积极为乡镇商铺、客运站、超市、药店、农家乐等场所布放POS机、二维码等移动支付工具。特别是针对乡村旅游特色资源,努力打造“景区+商户+民宿”等一体化支付应用场景,多维度、全流程扫除吃、喝、玩、乐、住、行领域的移动支付障碍,为游客提供畅通无阻的一站式支付服务。
再次,依托甘肃省特有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打造“‘云闪付’+农金室”名片。主要是依托全市1826个行政村拓展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配置支付器具,优化支付功能,探索建立“‘云闪付’+农金室”的现代支付模式,使广大农民,尤其是中老年留守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体验到现代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有效打通农村移动支付向“最后一公里”的延伸。
“五个领域”多渠道整合
移动支付涉及的行业和场景多,参与主体和受众多,只有凝聚共识、打破壁垒、完善机制,才能有效且有序地推进。针对这一特征,人行定西市中支确立“4+N”的工作思路,即以公共交通、商场商圈、医疗机构、蔬菜市场为核心,以公用缴费、文旅消费等为补充,构建立体化、全流程、全景式支付场景。
一是深耕交通场景建设。在甘肃省内率先完成辖内所有县区公交场景全覆盖,为44条线路494辆公交车全面开通银联二维码、银联手机闪付和银联IC卡闪付乘车方式。2020年上半年,全市公交场景累计发生交易297.12万笔。其中,陇西县作为全国示范县、引领县,在全省率先启动“智慧公交”项目,13条“智慧公交”线路、176辆公交车100%覆蓋了全县17个乡镇、215个行政村,实现了银联“云闪付”、IC卡闪付等多种支付乘车方式,为群众提供了安全、多元、方便、快捷的出行体验。
二是深耕商圈场景建设。以商圈为核心、以街区为条线、以商户为基点,层层延伸,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商圈”,即为消费者提供支付便利,也为商家创新创业提供发展机遇。截至发稿,已对重点商圈62%的便民场景完成线下改造工作。
三是深耕医疗场景建设。围绕医院、诊所、药店等重点医疗场所,全方位挖掘移动支付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立体应用,积极改造支付设施环境,稳步推进“智慧医疗”体系建设。截至发稿已完成11家医院、20家诊所,以及多家连锁药店线下终端改造工作。
四是深耕集市场景建设。这主要是针对菜市场、夜市摊等商户多、人流量大、找零不便,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现金支付安全隐患多的问题,积极组织建立“智慧菜市场、智慧摊位圈”,统一为商户配备银联标准二维码,并推出“扫码满立减”等优惠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客户消费,也为商户经营提供了便利条件。
五是深耕政务公缴场景建设。医保、税务、供热、水电费及交通缴罚等领域点多面广,涉及千家万户、牵扯各行各业,也是便民支付场景不可或缺的建设内容。在这些领域,人行定西市中支坚持“扩面、增量、提效”原则,纵深推进政务公缴场景建设,先后完成了税务局、非税管理局、医保局、动力公司等多家单位的POS机具改造,全辖加油站支付场景改造,以及六家大型停车场线上、线下支付场景建设,全面实现了电费、交通缴罚“云闪付”缴付。可以说,在居民出行、停车、加油、旅游、餐饮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处处能体验到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三个精准”广覆盖宣传
在市场经济中,产品为王、品牌为先。所以,拓展移动支付产品内涵、提升品牌知名度,是争取社会认可、争取群众支持的关键着力点和有力抓手。为此,人行定西市中支按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实际”的原则,统筹协调各方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精准开展营销活动,持续培养社会大众良好的移动支付习惯。
首先,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开展针对性宣传。人行定西市中支坚持把支付宣传工作同教育引导群众相结合,把满足群众需求同提高金融素养相结合,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支付需求,开展差异化、针对性的宣传活动。比如针对农业农村、社区街道、学校校园、企事业单位等不同领域的群众需求,设计不同的宣传内容和宣传模式,针对性地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单位”“五进”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活泼地普及支付知识、宣传移动支付理念,点对点地答疑解惑热点和难点问题。
其次,精准对接营销渠道,创新宣传载体。信息化时代渠道为王,谁占有渠道、善于运用渠道,谁就抢占发展先机,在营销渠道方面,人行定西市中支在指导各家金融机构通过悬挂横幅、LED滚屏、微信公众号等传统渠道开展“云闪付”宣传的同时,积极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创新使用手机银行App、网页跳转链接、自媒体、抖音快手等新兴渠道,以及高铁站电子屏、出租车灯箱、“IN定西”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多维度、多条线、多渠道向城乡居民发布和推送“云闪付”宣传视频、信息,受众用户已达110万人。
最后,精准对接时间节点,开展集中宣传。针对“银联62节”“文化旅游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双12”等重要时间节点,聚焦发力,组织开展消费满减、“1分钱乘车”“5折坐公交”等集中宣传活动,积极营造浓厚氛围,持续扩大营销的传播效应。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智慧公交”月均交易8.75万笔,优惠金额26万元,年累计惠及群众90万人次。可以说,移动支付已成为群众工作、生活、出行等各个领域的必选支付手段,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项机制”高质量务实
为使便民工程的目标进一步明起来、措施实起来、责任扛起来、机制活起来,人行定西市中支构建了联席会议、调研督导、奖惩激励、定期报告等四项工作机制,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确保工程建设事事有人管、条条有人抓、件件有落实,掷地有声,持续推进。比如,人行定西市中支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通报系统建设情况、客户拓展情况、设备布放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定期不定期深入金融机构,对设备配置、业务受理、收银员操作、标识张贴等环节,以及公交公司、客运站、停车场、菜市场等重点场景开展调研督导,现场敦促推进,及时纠偏纠错,今年以来人行定西市中支对3家银行机构主管行领导进行了现场约谈,严肃提出了整改要求。在奖惩激励机制方面,人行定西市中支将便民工程纳入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实行动态管理和目标考核;协同甘肃银联,组织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小微商户、“云闪付”拉新奖励活动,把小微商户培养成为“云闪付”App推广的先锋,收到很好的效果。与此同时,人行定西市中支坚持底线思维,以风险控制为切入点,要求金融机构对支付创新、产品安全、系统运行、流程合规等方面进行挖掘分析,积极防范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新型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阻断非法“资金链路”,确保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
困难与挑战
在取得诸多成效的同时,由于定西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的市情,加之金融机构自身经营能力局限,人行定西市中支在便民工程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一是在优化支付服务与普惠金融发展、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从国际经验来看,移动支付发展比较成功的模式都是从满足某一个群体的特定用户需求入手,找准有特色发展方向,形成基础稳固的产业链契合模式,然后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实现产品规模和覆盖面有效突破。比如以非洲、东南亚等为代表的金融欠发达地区的手机金融发展模式,在移动支付出现以后,就成功取代了银行卡的功能,实现了资金在手机端的存储、支付、转移和兑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手机银行。
这项业务的发展初期,其重点目标群体是在城市打工的年轻男性,主要功能是帮助他们通过手机银行向农村家人汇钱,后来逐步扩展到支付学费、出租车费、话费等各种费用。这个模式对我国很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对定西这样一个年劳务输出在五六十万人次的中西部城市来讲,移动支付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才能保持长远的内生动力和竞争力。
二是虽然在“智慧公交”“智慧商圈”等行业应用推广方面有所突破,但社会各界的参与度仍有待提高。
从定西的情况来看,便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涉及存在于不同程度的行业应用壁垒,沟通协调难度依然较大。尤其在掌握重要民生资源、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医院、公用缴费等行业,壁垒更为严重。
当前,人行定西市中支移动支付服务主要集中在小额高频领域、个人支付方面,对小微企业、商户在支付服务的广度、深度方面还有待提升,特别是参与方往往面临成本投入大、收益低、投入与产出不匹配等问题,持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另外,部分中小银行对于宣传引导用户使用“云闪付”,还没有激励机制,缺乏有效的推动措施,用户端和受理端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依然没有形成。
经验与展望
古人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便民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烦恼。人行定西市中支认为必须正视困难,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精准发力,攻坚克难,逐步突破。下一步重点是在巩固已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准辖区支付领域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坚持“三个结合”,强化宣传营销,培育客户黏性,打造亮点品牌,推动定西移动支付产品更丰富、场景更深入、服务更完善。
第一个结合,就是要坚持市场主导与行政引导相结合,推动便民工程纵深发展。
持续将便民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细化举措、推动发展。着眼于长远和全局,推动融合发展,把便民工程和助推消费、“最多跑一次”等公共服务改革工作结合起来,对移动支付应用领域的交通、教育、卫生等主管部门,积极上门对接和沟通,积极凝聚发展共识,不断突破行业壁垒。继续加强银行机构的综合评价考核,不断健全定期沟通、现场督办、考核通报、宣传推广等机制,有力有序地推动便民工程全面落实落细、落到位。
第二个结合,就是要坚持统筹推进与因地制宜相结合,进一步拓展便民工程向乡村渗透。
深入剖析制约便民工程建设的痛点和难点,在精准定位群众支付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推动优化支付服务与普惠金融、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农村人群等基层民众支付服务的可得性、满意度,推进移动支付在城市、县域及乡村全面开花结果。具体来说,要继续依托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的优势,组织金融机构通过培训服务室工作人员、宣传便民支付政策、开展奖励让利优惠活动等方式,打造“农金室+‘云闪付’” “农村电商+‘云闪付’”等模式,推动移动支付业务下沉村社,不断拓宽“云闪付”在农村地区的应用范围。
第三个结合,就是要坚持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便民工程應用场景。
主要是进一步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大力推动陇西“‘云闪付’引领县”,安定区、临洮县“‘云闪付’之城”的基础上,组织辖区各银行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等市场主体在基础受理环境、用户推广、县域支付等方面加大力度,持续聚焦民生核心领域,积极探索“农副产品收购” “菜篮子移动支付”等新型运用模式,全面深化便民场景,持续扩大工作成果。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定西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
责任编辑:王孔平 张凤阁
(《金卡生活》编辑部根据9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定西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许朝阳做客中国银联“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优秀经验分享系列直播”内容整理而成,已经授课人审阅,回播内容可以在支付学院App上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