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移动支付的溯源、本源、归源

2020-09-10谭华舟

金卡生活 2020年12期
关键词:存款实体金融

谭华舟

支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广泛重视过。在当前移动支付环境下,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言必称手机支付、刷脸支付、扫码支付等,支付服务一举成为金融业务拓展的流量入口,成为金融、支付机构获客的重要导流渠道,也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支付方式的溯源

支付基于货币。货币支付职能之所以能够有效发挥,是由货币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决定的。货币支付方式在历史演进中不断革新,在清偿债权债务活动中发挥着有效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作用。随着货币支付功能扩展到商品流通领域之外,纸币、汇票、支票等支付工具被催生出来,铸币仅被用于小额交易。

远古时期,人们通过物物交换的最原始交易方式来实现各取所需。在商周奴隶社会,贝类在生产交换中普遍充当交易媒介。六国统一后的秦汉时期,各类交易媒介也得以统一,铜铸币成为当时的法定货币。宋元时期,出现了交子,这是全世界最早的纸质交易媒介。到了明清时期,白银在商品交易中被大量使用,铜钱、银元被辅用在零散交易中。钱庄、票号在这一时期曾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解放前夕(1948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我国首套人民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各类物资奇缺,为保社会供应而大量使用各类票证作为支付工具。改革开放后,物资逐渐丰裕,现金成为主要支付工具,存折(单)成为居民储蓄凭证。进入20世纪80年代,银行卡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逐渐兴起,至今仍是我国主要的支付结算工具,被称为“塑料货币”。21世纪初,随着招商银行首推网上银行业务,电子银行业务蓬勃发展,其范畴包括了随之出现的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业务种类。

而今,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撑和引领下,“云闪付”等各类移动支付形式经过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后,从线上到线下各类支付场景的覆盖面不断提升,从城市到乡村的渗透度不断增强,在缴费、充值、转账、消费等众多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支付习惯,带领人们走向了电子货币时代(表1)。

可见,支付方式的发展,是人民生活水平和科技发展进步的结果,也有力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支付方式的变迁,其本质是货币支付职能的演变,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由实体走向虚拟、货币支付中介职能由复杂走向简化、支付媒介由低效走向高效的过程,也是货币支付服务逐渐由“脱媒”走向消费者“自媒”的过程。

移动支付的本源

众所周知,传统银行业务以“存贷结”为主。但并非如字面表层所示,先有存贷业务再有支付结算业务,其实恰好相反,银行最早起源于汇兑结算业务,而后再有存贷业务。只是在现有的银行业务结构中,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规模情结和商业本身内在的盈利需求,使得人们往往更加重视存贷业务,对支付结算业务的重视程度不高。

综观银行及其业务发展历程,无论是欧洲近代银行业还是我国明清时期的票号、钱庄,最初的起源都是因经济发展而带动商贸发展,从而需要中介机构开展汇兑结算业务为之服务。在汇兑结算业务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各类商贸经营主体以及汇兑结算中介机构本身都积累下宝贵的信用信息。在汇兑结算网络的不断扩大和信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社会信任才得以产生,为存款业务的慢慢衍生打下了基础。有了汇兑和存款业务的发展,加之资本盈利的需要,存款和汇兑机构将沉淀资金有偿借贷给资金需求方,渐而催生出贷款业务。汇兑、存款、贷款业务的产生过程也是银行业发展的过程。随着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当前存款业务已拓宽为各种负债业务,贷款业务也扩大至各种资产业务,结算业务也突破了原先汇兑结算的狭小范畴,将各种服务性的中间业务囊括进来。

随着时代变迁和技术进步,商贸发展和金融业务的技术手段不断创新。2000年以后,我国电子商务开始盛行,推动我国商贸发展由线下走向线上,其先后经历了B2C、C2C模式,2003年淘宝成立后通过支付宝有效解决了互联网商贸中的支付信任问题,使得C2C模式得到快速推广,这又反过来促进了电子商务更迅猛地发展。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除了产生大量交易和支付信息之外,客户资金还得以沉淀,客户信息也被牢牢掌握。在信息时代,基于对信息价值的深度挖掘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功能越来越完善,几乎覆盖了用户日常的购物、缴费、出行、转账、理财等场景,为其通过移动支付业务的流量入口,凭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拓展存款、贷款、结算以及其他衍生业务提供了强大的底层数据支撑。

总体来说,无论是早期银行业的起源还是当前移动支付和科技金融的兴盛,本质都是金融机构将因经济和商贸发展而产生的货物流、因支付结算业务而产生的资金流、因交易和业务过程而产生信息流有機整合,进而产生信用流,最终演变出各类金融业务(图1)。

可见,一方面,支付结算业务并不应该因其表外属性而被忽视,它是获得客户信息、取得客户资源的有效切入端口;另一方面,支付结算业务不是存贷款的派生业务,反而是存贷款业务得以发展的基础;最后,支付结算业务是服务商贸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是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重要抓手。

移动支付的归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要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注更多金融资源,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支付结算服务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内容,其发展也应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导向,要以防控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首要方向。

在当前强监管、补短板的大趋势下,移动支付发展就必须以规范发展和质量建设为抓手,首先要高度关注客户体验,提升支付服务质量,提高针对实体企业的服务效率。其次要平衡好支付便捷性与安全性的关系,更加重视支付安全,做到二者有机统一。同时,要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从个人应用向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内部运营、经营决策转变,推动产业兴旺、反哺“三农”经济,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对于非银行支付机构来说,要更多地在丰富应用场景、便利金融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等方面下功夫。对于中小银行来说,随着同业竞争加剧,其业务拓展压力剧增。在存款方面,活期存款定期化、定期存款高息化、总体存款理财化的现象突出,负债成本上升。在此背景下,低成本支付结算资金成为行业争夺的焦点,大银行竞相探索拓展交易银行、开放银行等新业务模式,而广大中小银行不惜以高息方式揽储,使其存贷利差进一步收窄,可持续发展前景堪忧。在贷款方面,作为金融竞争的主战场,在当前支持小微和民营企业、稳企业保就业等政策导向下,大银行对优质小微企业的挖掘能力较强,优质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自然增多,其议价能力得到提升,且多层次金融的发展也使对公企业融资“脱媒”之势趋强。这对中小银行的阵地防守、风控、定价等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无论是存款还是贷款,本质都是获客能力的竞争。而支付结算是与客户联系最紧密、覆盖面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业务之一,可谓是银行业务发展的基础和本源。所以,在当前移动金融、开放金融发展大环境下,用“得支付结算者得天下”来形容其重要性一点也不为过。如果说传统金融“脱媒”是因存贷业务而引起,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当前的金融“脱媒”很大程度上是由支付结算引起的。在信息时代,大数据技术将客户信息(数据)价值挖掘得淋漓尽致,为其他业务发展夯实了基础,这是近年来移动支付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对于广大中小银行来说,业务拓展不应舍本逐末,不应因支付结算投入大、见效慢而急功近利,反而应该高度重视支付结算业务并下大力气夯实客户基础,进一步强化自身网点、人员、产品、服务等优势,拓宽获客渠道,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综合的服务,从而积累大量稳定的客户资源和结算存款,厚植可持续发展根基。

作者供职于太仓农村商业银行

责任编辑:葛辛晶

猜你喜欢

存款实体金融
实体钱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29城居民人均存款排名:北上广人均存款超10万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重振实体经济
隆昌县联社:“开门红”增存75877万元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