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指导方法初探

2020-09-10张卫善

启迪·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小学语文

摘要: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级相关理论研究,从解读小学中段习作教学要求出发,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写作习惯的过程性指导方法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指导

新课程标准将小学语文中段的写作统称为习作,作为协作发展的初级阶段,也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教师主体性占比较多,忽视学生的主观感受等等。随着写作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写作教学的过程指导也十分迫切有效的更进。

一、内容建构

1、模仿运用

模仿是写作教学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语言学习的开始。作为母语学习,在模仿中可以习得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积累语言经验,甚至稍加点拨即可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的模仿是随意的,而习作教学则需要带有明确的目的,每次的教学内容中都要蕴含有确定的语言知识,设计科学的规范程序,从遣词造句到连句成段,从单项练习到综合运用,都应当遵循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教学规律,使得學生最终既能够积累到基本的表达经验,也可以掌握语言的基本运用方法。语文教材对此也设计出了两个模仿运用的板块,即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和课后练习中的小练笔。前者旨在通过词句段范例来引导学生去认识词句段的基本形式与使用方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因此该板块中包括了好词好句的积累,也包括了仿写,以及对五种基本表达方式的呈现、转化和运用。学生仿照例题来围绕中心意思进行造句就能够领悟到句子的中心意思一般都是在句子前面,而后面要写的内容则都是为了表现句子开头的意思。在充分练习的基础上学生便能够有效把握句子开头与后续内容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围绕一个中心去写。后者则属于随文写作教学的范畴,旨在培养学生借鉴文本示例来提高自身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其中也一定会受到文本作者写作思路的影响,使自身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由于小练笔十分突出“小”的特点,所以几乎都是片段写作,每次仅聚焦于一个读写点,遵循练深写透的原则来一次又一次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例如,在四年级下册中,仿照《飞向蓝天的恐龙》第四自然段关于恐龙形态各异的描写来写一段话,要特别注意加点部分的字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加点字词主要是一些具体的数量词,而这段话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分别从足部、形体大小和性情来展开对不同恐龙的描写,并且连用六个“有些”使句子串联起来,整齐和谐。该练习的仿写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所以教师就应当学生主要仿照其结构,在表达上要尝试运用一些数量词,从而使自己的写作具有生长点。

2、语境交际

小学阶段涉及到的写作主要是命题或半命题作文,而学生对此很多时候并没有明确的写作目的,甚至默认为写作就是为了让老师看,由此可想而知学生的写作动力是十分低下的。随着当前作文教学命题的发展,语文作文也更多的是交际语境式任务驱动型,教材也从三年级开始精心设计了许多交际语境,旨在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到一个更加完整的协作力成。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导语首先给出了一个话题:将自己的乐园介绍给同学,交际的对象是自己的同学,也可以是身边的其他人;可以是特定的某一个人,也可以是特定的某一个群体。再有了明确的交际对象之后,写作也就具有了读者意识,成为了与他人对话的有意义表达。其次,交流驱动。导语以填表格的形式来将学生引向交流过程。内容以我的乐园是村头小河边的草地为例,来为学生搭设了一个写作的支架,接着便可以思考草地上有什么,人们都在草地上干些什么,有什么快乐的事等等。如此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便有了写作的内容。最后,语境生成。导语中给出了写作的具体要求,即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作为一种主观元素,感受会受到写作主体、内容以及具体任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还会受到文本体裁、语言和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写有方法而无定法,这可以说也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创造力发挥空间。对此教师要积极利用情境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利用教材所铺设的支架来生成语境,增强实际体验与交际活力,实现目的性写作到功能性写作的转变。

二、过程指导

1、审题

审题的目的是弄清楚题目、写作对象以及写作范围,弄清楚要写的重点,即解决要写什么的问题。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本次的习作主题是“我眼中的缤纷世界”,这里所指的缤纷世界可以是一种事物,也可以是一种场景,而写作范围则是最近留下印象最深的,并且强调了是我眼中的一种或一处,并非别人。

2、选材

选材要选择典型、恰当且足以表达题意的材料,课程标准对此给出了过程的评价要求,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选材的丰富性和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即要引导学生善于综合运用观察、调查、访谈以及阅读等途径来广泛搜集材料。由于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材料的选择第一要求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材料。

3、构思与起草

在构思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受访结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构思,又要保证不脱离题目来进行思维发散,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编写提纲的习惯。在写好提纲后就可以提笔起草了。按照提纲进行起草是对自己思想感情的及时映射,并赋以语言形式的一种过程。学生根据提纲先进行口述,然后动笔,再分段尝试,长此以往便可以形成一气呵成的能力。

综上,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探索道路还很长,习作素养的形成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作为重要的综合能力,教师应该更多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精准地落实与渗透,使决策与思想高度并存。

参考文献:

[1]罗小娟.浅谈小学语文中高段习作教学[J].课外语文,2018(36):22.

[2]陆海燕.大处着眼 小处着笔——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策略初探[J].小学生(中旬刊),2018(05):6.

张卫善 河南省兰考县红庙镇中心校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小学语文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