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课后作业反馈的策略研究

2020-09-10胡鹏洋

启迪·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互联网+互联网

摘要:课后作业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补充,而课后作业是衡量学生假期学习质量的重要方法。课后作业体量大、完成度低、学生完成认真度低,家长监管头痛,教师反馈吃力。依托“互联网+”的背景,线上教学方式日新月异,为解决以上困境提供了很多的技术支撑。然而光有技术支持,还是稍显不足,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科特征和个性化的要求,提升学生作业的兴趣度,增强假期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 课后作业云管理 实施策略

新课程的强调发挥的促进发展的功能,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以帮助每个学生认识自我,擁有自信,发挥其自身价值①。课后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学力水平的作用毋庸置疑。然而传统意义上,课后作业的反馈却因为延迟性、体量大等问题,显得可有可无,很难给予学生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

一、课后作业的反馈现状

课后作业由于体量大、种类丰富,加上教师教科研工作量大。面对集中上交、种类繁多的课后作业,就显得可有可无——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一)常见的课后作业的反馈现状

1.“交”是标准,“评”不重要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将课后作业反馈的形式拘泥在“交”或者“没有交”上。凡是“交”了的学生,就是态度好的孩子,没有交的孩子学习态度就需要注重关注。

2.“日期”,“阅”字了事

部分学生的字迹潦草、态度敷衍,加上教育教学的任务繁重,为了给到学生反馈,或者达到教师认真批阅的表象,部分教师会在教师的本子上打一个大勾,在课后作业的末尾写上“阅”、“日期”或者简单的简单。

3.惯性思维,优生就“优”

优秀是一种习惯,优秀的孩子不论在教师的印象中,还是书面的呈现上,都自带光芒。如何使的等级清晰呢?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式就是给“优生”继续“优”,“差生”继续“差”。

(二)课后作业的反馈现状的归因分析

鉴于以上几种情况,笔者将课后作业现状进行了归因分析,有以下几条:

1.课后作业体量大

由于课后作业体量大,尤其是像暑假与寒假,各门学科的作业体量都比较大。加上每个班级都有三四十位学生,教师的批改量显著上升。

2.反馈及时行要求高

每一次的课后作业,留给老师的批改时间并不多。一般情况下,老师们需要在返校当日进行反馈。时间拖延得越久,反馈的效果也就越差。

3.课后作业的育人作用相对不明显

与课堂作业相比,课后作业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关注度更低。也的确存在为了让学生有作业而布置作业的现象。课后作业不论是对学力水平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反馈检测作用都相对较差。面对这种情况,老师的也就随之敷衍。

正是由于课后作业的批改体量大、反馈的及时性要求高以及课后作业的育人作用相对不明显,课后作业的批改与就出现了上述的“可有可无”的现象。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后作业反馈的有效实施

随着互联网技术运用的日新月异,给教育教学也带来了新的冲击和变革。智学网、问卷星、umu、QQ、课后网等众多的互联网平台都为课后作业的反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教育指向的是人的成长,互联网技术再成熟也不能取代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于课后作业的反馈来说,光靠互联网技术同样不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同样相当重要。

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法中提出,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道、应用、分析、综合、7个类别。不同的目标背后也有不同的能力指向,能力要求最低是知道知识,而能力要求最高的是知识。其中,知识性目标指向的是事实性知识,理解性目标指向的是概念性知识,应用和分析类目标指向的是程序性知识,分析、和创造性目标则指向的是元认知知识。其中,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问题的认识。元认知知识很少会在中学教学中当做课后作业布置,故不纳入本文的研究中。

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为解决以上困境提供了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策略。

(一)指向事实性知识的反馈策略

事实性知识是指学习者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的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事实性知识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点滴性或孤立性;二是抽象概括水平较低;三是基础性。针对事实性知识布置的课后作业,最常见的类型要求背诵和默写。

【事实性知识反馈案例】为了学生有效预习中国地理知识,地理教师布置了以下课后作业:结合课本背诵各个省市区简称,在打印好的中国行政区划图上,默写各省市简称。

1.拍照上传式

教师A的反馈方式是:默写完成后,自行批改,订正三遍,拍照上传。

教师B的反馈方式是:默写完成后,直接上传,教师打开软件(如QQ、智学网等),以图片的形式查看,运用“红笔”工具,亲自批改,将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学生订正好后,在软件通道重新提交,教师重新批改。

2.视频上传式

教师C的反馈方式是:降低对学生要求,学生只要求背诵,不需要默写,学生以闭眼背诵视频的形式上传课后作业。教师查看视频,指出学生中背错的内容,给予指导。

在案例一中,教师A、教师B、教师C的课后作业方式不同,各自的优势劣势也非常清晰,具体如图:

优势 劣势

教师A 教师批改轻松,反馈快捷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教师B 教师批改占用时间较长,对视力的考验较大,反馈速度慢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教师C 学生真实掌握,很难存在“虚假”背诵,“虚拟”识记的情况。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能停留在背诵的基础上,涉及到文字书写的内容还是会有较多的错误。

教师观看视频占用的时间长,反馈和效率

(二)指向概念性知识的反馈策略

概念性知识是一种较为抽象概括的、有组织的知识性类型。概念性知识的特点是抽象概括性和组织性。针对这一类知识的课后作业布置通常以概念知识的梳理为主。

【程序性知识反馈案例】七年级科学在上完《观察生物》这一章后,为了使学生们更加清楚如何给动植物分类,布置了以下课后作业:请按照“界-门-纲-目-科-书-种”的框架,绘制一张思维导图,将常见的动植物进行分类。

1.拍照上传式

教师D的反馈方式是:学生直接在纸上进行绘制,绘制好之后,拍照上传。

2.问卷调查式

教师E的反馈方式是:教师设置相对应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题目设计与思维导图的内容大致相同。教师以二维码或链接的形式发布在家长群,学生点击填写。教师查看后台数据,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3.语音(视频)抽问式

教师F在教师A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音抽问,随机检测学生真实的掌握情况。

优势 劣势

教师D 学生思维更成体系 教师批改时间消耗时间长,阅读图片存在较大难度。

教师E 学生点击选择非常方便。教师精准把握学生错题 学生思维不成体系,知识点碎片化。

教师F 教师和学生直接沟通,教师可以给学生具体的指导 教师观看语音(视频)占用的时间长,反馈效率低

(三)指向程序性知识的反馈策略

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课后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反馈案例】某校八年级语文组在阅读完《昆虫记》之后,联合科学组、劳技组、美术组布置了一项项目式学习任务:自制网兜,捕蟬;观察蝉的生活习性,及时记录;汇报展示观察研究所得。

1.拍照上传式

教师G的反馈方式是让学生填写时拍照,将制作网兜、捉蝉、观察、记录所有流程记录在《蝉的观察日记》上,将日记和所有照片一同上传。

2.通讯报道式

教师H的反馈方式是让学生的照片和文字制作成通讯报道。将多位同学的报道整合在一处,发布在微信等软件上,请大家投票。

3.制作微课式

教师I的反馈方式是让学生制作微课,将制作网兜、捉蝉、观察、记录以录像的形式保存,精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制作成不超过10分钟的微课。

优势 劣势

教师G 让学生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习惯养成。 学生记录的过程较为机械,趣味性不足。作品呈现更显死板。

教师H 报道的形式使学生的成果更为固化,投票的活动使课后作业不再是单一交互。制作报道和制作微信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再次加强。 在制作报道上消耗的时间成本较多。若存在恶意投票,非常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I 微课作品更加方面传播,学生学习成果的宣传更加生动、立体。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多家长的支持。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再次加强。 在制作报道上消耗的时间成本较多。

三、实践反思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后作业反馈很好地解决了课后作业战线长的积弊,做到了实时布置、实时反馈和过程性的监管。同时,也正是因为课后作业战线的缩短,学生的课后作业也得到了实时的督促,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大有助益。教师的反馈次数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在假期的工作量,倒逼教师们更加系统地思考课后作业的数量和形式,努力提升学生的课后作业兴趣。

参考文献:

【1】芮兰.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05(09):17-18.

【2】王荣生.事实性知识、概括性知识与“大概念”——以语文学科为背景[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4):75-82.

【3】董丽丽.基于人性化的中学生假期作业评价设计[J].现代教育,2018(08):37-38.

【4】马艳,肖祥彪.假期作业可操作性评价系统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0(03):121-124.

胡鹏洋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互联网+互联网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