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并脑积水疗效分析

2020-09-10叶皓张雪李祥攀焦利武蒋德曦丁国林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4期
关键词:脑积水脑外伤脑室

叶皓 张雪 李祥攀 焦利武 蒋德曦 丁国林

【摘要】目的:研究脑外伤并脑积水患者采用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样本为2017年1月~2020年1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64例脑外伤并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32,对照组患者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后2~3个月行颅骨修补,研究组患者3个月内同期实施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研究比较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评估组间治疗及预后相关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并脑积水患者采用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脑外伤;脑积水

[中图分类号]R7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4-00-02

颅脑损伤主要致病原因与高空坠落或交通事故等相关,大部分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严重,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临床治疗脑外伤的常规术式为去大骨瓣减压术,部分患者应用该术式治疗预后效果不佳,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偏高[1]。顱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是临床治疗脑外伤并脑积水治疗的全新方案,常规治疗模式为优先完成脑室-腹腔分流术,择期行颅骨修补,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2~3个月内同期实施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属全新治疗模式,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3年时间内收治共计64例该疾病患者资料的研究分析,重点探讨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1月为本次研究起始时间,2020年1月为本次研究终止时间,研究样本数量共计64例,全部患者均符合脑外伤并脑积水临床诊断标准,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两组,组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等(n=32),研究组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范围为28~69岁,年龄均值(47.69±5.63)岁,致病原因包括高处坠落11例,交通事故2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27~65岁,年龄均值为(47.54±5.85)岁,致病原因包括高处坠落13例,交通事故19例,基线资料组间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后2~3个月行颅骨修补,研究组患者3个月内同期实施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取患者仰卧位,头部偏向一侧,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分流管经由修补颅骨对侧脑室前角置入,穿刺点设置于对侧脑室前角,切口尺寸为1.5~2cm。对患者硬脑膜实施电凝操作,分离肌瓣及皮瓣,使骨窗充分显露。完成上述操作后将分流管穿刺进入侧脑室前角区域,如患者流出脑脊液可将导芯拔出。患者脑室置入引流管长度约为5~6cm,将脑脊液缓慢释放,如骨窗缘与患者脑组织平行,可于皮瓣下方放置分流阀。置入分流管,使其穿过耳后、颈胸、腹部皮下隧道,将分流管置入患者腹腔内部,逐层将切口位置缝合。操作结束后行颅骨修补,本次研究中采用与患者骨窗面积一致的钛合金颅骨板,操作中需在其表面覆盖肌肉筋膜,并妥善固定。术后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密切监测引流液颜色、性质、量。

1.3评价标准 Fugl-Meyer评分、ADL评分、GCS评分、GO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预后良好率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为确保数据分析计算结果准确,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Fugl-Meyer评分、ADL评分、GCS评分、GOS评分(_x±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并发症发生率、预后良好率(%),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2.1评估组间治疗后Fugl-Meyer评分、ADL评分、GCS评分、GOS评分 评估组间治疗后Fugl-Meyer评分、ADL评分、GCS评分、GOS评分,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评估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良好率 评估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患者硬膜下积液2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2)9.4%,对照组患者硬膜下积液5例,脑水肿1例,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32)28.1%,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评估组间预后良好率,研究组患者为(17/32)53.1%,对照组患者为(10/32)31.3%,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脑外伤并脑积水属临床常见危重疾病,患者受伤情影响,血脑屏障通透性异常,血浆蛋白及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患者损伤脑组织内部,导致脑积水阿道夫生。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引发脑组织多种严重并发症,不利于后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也可危急患者生命安全。急救治疗期间需给予患者生命支持,并通过手术治疗降低颅内压、清除体内血肿。临床治疗脑外伤并脑积水常规治疗方案为去大骨瓣减压,其主要优势为手术减压成功率较高,部分患者治疗后颅骨缺损加重,术后脑积水及脑膨出发生率较高。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是临床治疗脑外伤并脑积水的全新术式,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医师需结合患者病情准确把握手术时机。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入院后3个月内同期实施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后Fugl-Meyer评分、ADL评分、GCS评分、GO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良好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该手术方案可改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昏迷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预后效果。脑外伤并脑积水患者多伴有神经功能障碍及意识障碍,需早期控制脑水肿。脑室-腹腔分流治疗术临床应用广泛,可有效改善患者脑积水相关症状,也可降低颅内压,避免颅内压异常升高对患者脑组织造成的损伤。颅骨修补术能够缓解去骨瓣患者脑组织膨出引发的损伤,降低颅内出血总量,预防刺激性癫痫等不良反应。将脑室-腹腔分流与颅骨修补术联合应用于脑外伤并脑积水治疗中临床临床价值突出,为提高治疗效果,需合理选择治疗时机。过早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极易引发脑组织塌陷,伤后2~3个月内为患者康复最佳时机,患者入院后3个月内同期实施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可有效预防脑组织塌陷,使颅内压逐步恢复正常,并维持颅内空间平衡,脑组织在颅骨保护状态下可有效预防二次损伤。同期手术可避免分次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缩短颅腔及脑组织形态恢复时间,确保机体内环境稳定,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另外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具有协同效应,有助于预后效果提升[2]。通过早期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患者脑组织的修复,维持颅内压稳定,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效果,避免常规术式引发的脑膨出骨窗疝等问题,降低疾病引发各类后遗症的发生率,有助于预后效果的提升。

由此可知,脑外伤并脑积水患者采用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同时,本次研究存在一定不完善之处,脑外伤并脑积水患者采用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的临床效果需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 高俊. 老年脑外伤扩大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合并脑积水的危险因素[J]. 智慧健康, 2020, 6(05): 173-174+176.

[2] 陈保国.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 12(20): 104-105.

通信作者:丁国林,E-mail:dingguolin@163.com

猜你喜欢

脑积水脑外伤脑室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什么是脑积水?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针灸治疗轻型脑外伤康复期失眠46例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
脑积水的影像诊断技术进展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分析
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