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劳动教育与担当精神培育的融合研究分析

2020-09-10赵静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7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融合

摘要:作为新时期下高校大学生多必须具备的两种特质,劳动教育和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的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助推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效的今天,我们的高校大学生必须要从劳动教育和担当精神培育的融合过程中,结合个人特点以及认知实际来不断发扬个人优势,在不断完善自我、强大自我的过程中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最终成为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才而努力。

关键词:劳动教育;担当精神;融合

作为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基础,教育必须要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来抓。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更是要从大学生入手,来依托先进的教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而努力。在这种大背景下,劳动教育又一次出现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视野中,而在国务院《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实现劳动教育的核心要素就是要在现有的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各類实践互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劳动中、实践中得到有效锻炼,从而养成其正确的劳动品质与劳动价值观。

一、大学生劳动教育与担当精神的培养

(一)劳动教育的培养

大学阶段的“劳动教育”,主要是指大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对大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标、有纪律、有组织的进行相关影响,在推进其形成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从劳动价值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角度开展各项能力提升。对于大学阶段的劳动教育而言,则是要通过紧紧围绕创新、创业和学科发展、专业角度,来对学生进行各种勤工助学、社会实践以及专业服务。在提升学生综合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为日后其能够在参与各类人才竞争的时候拥有较好的实践基础而努力。同时,这种劳动教育也会在强化学生服务性劳动意识的同时,养成他们良好的担当意识、奉献意识,从本质上实现道德品质的塑造和引导。

(二)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

大学阶段的“担当精神”主要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坚持原则、做到认真负责,面对困难有冲锋陷阵的勇气,而在面对失误的时候,则是能够勇于承担责任、挺身而上。可以说“担当精神”的培养,必须要从引导大学生拥有较强的是非观入手,无论周围的环境怎样,我们的大学生都要拥有坚定的信念,积极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

现阶段的中国高校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依旧处于一个初级的阶段,很多高校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养成下足功夫,在大力气做好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也利用多元化的授课方式来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引导。从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对于个别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现阶段的担当精神教学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论与实践分离、教育手段乏味、单一”等问题。很多高校课堂都是通过教师的口头授课来实现,这种教学手段对学生的理解力和参与程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处理不得当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二、大学生劳动教育与担当精神的融合研究

(一)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劳动教育与担当精神融合

每一名高校大学生都应当将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在校园内,大学生必须要从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的角度来实现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开展各种劳动教学理念推进的过程中,教师更是应当通过劳动时间来鼓励学生拥有正面、积极的担当精神。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来提升整体的认知能力,在劳动实践中寻找“担当精神”;另一方面则是要从提升劳动效率、劳动质量的角度来落实担当精神。确保每一名大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将劳动教育成果进行展现,在其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提供支撑。

(二)通过实践来展开实践融合

首先,各大高校应当在现在有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来进行因地制宜,例如对于一些名胜古迹较多的高校而言,他们应当通过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来鼓励学生头深入日常的劳动中来,例如对于一些有条件的高校来说,就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走进当地历史博物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历史发展规律和劳动发展规律,来总结出“穷则思变”这一道理。

其次,高校的大学生劳动教育与担当精神,还应当结合新时期下大学生的认知实际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从劳动教育与担当精神融合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的认知,鼓励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时代的进步和团队精神的伟大,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对某一处历史文化遗迹背景进行研究和讨论,在熟练掌握后则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志愿者讲解工作。而对于一些大学生社团而言,也可以根据团队成员们的特点来进行劳动教育和担当精神培育的融合,在多媒体教学的导入下来提升学生的认知意识,在大学生党员民主生活会、班级周例会等活动的组织下,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来对劳动教育和担当精神进行融合,以此来为日后步入社会提供支撑和保证。

再次,对于高校认知教育而言,教师还应该当最大程度说调动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互动能力,在实现动教育和担当精神培育融合的过程中,来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完善。针对现阶段的中国高校而言,其内在的学生组织形式十分多元化,一些服务型较强的学生组织,多数以大学生服务中心、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大学生联盟等方式展现,这些学生组织必须要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来开展各种劳动教育和担当精神融合导入。让每一名学生清楚的明白,“劳动精神”不仅仅是日常的扫地、擦地,而是应当将这种精神与担当精神进行融汇贯通,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好学生组织资源的同时,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通过学生与学生相互督促的方式来进行工作效率的提升,在一系列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认知和总结来形成独树一帜的担当精神。

最后,高校还应当将大学生的各类假期进行充分利用,以此来打造成劳动教育与担当精神培育的全新融合,在各种丰富、多元化的谁实践中鼓励学生学会总结和探索。对于一些“五一”、“十一”的小长假而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设定项目名称来进行专项劳动技能养成。而对于寒暑假这些长假而言,教师则是可以通过协助学生联系相关小区、环境治理中心等方式,来开展各种社会实践。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来进行分段性的探索认知。最终,在假期结束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对本次社会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在真正挖掘学生劳动教育任指水平的同时也能够实现二者的融会贯通。对,将学生从冗余的各种教育程序化的活动中挣脱出来,在充分挖掘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确保每一名大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担当与责任、价值与劳动的关联,从而在未来步入社会后,更好的推进各项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综上所述,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融合手段外,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劳动教育和担当精神进行宣导,将二者融入到实际的学期考核中来。从学生的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角度来展开各种引导,从本质上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确保他们能够爱上劳动、勇于担当。

参考文献:

[1]王建斌,王儒旭,郑君慧.“新时代职业院校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研究”调研与分析[J].天津教育,2019,000(010):50-53..

作者简介:赵静(1987.9-),女,汉族,陕西乾县,710122,西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讲师,思想政治教育。

(西北政法大学 西安 710122)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