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芬芳,怒江支教的100多个日日夜夜

2020-09-10樊则英

新教育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支教同学学校

樊则英

读书时就耳闻国家支教的相关新闻,心里也产生过一丝丝感动,但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义无反顾报名了,幸运的在2019年九月份的时候也亲身体验了一学期的支教生活。

一大早车子从大理一路向西,越开越远,陡峭的悬崖、起伏的山峦。一路的颠簸,一路的疲惫,一路的幻想,该不会是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吧?红墙带瓦、老旧的黑板,灰头土脸的孩子们……

四五个小时车程终于到达一个叫通甸镇的地方,支教学校鹿校长早已派车子来接我。顺着宽敞的柏油公路,想像着不远处应该快到了,可过了通甸四五里,车子只能走走停停,看看高耸入云的山峰,再看看路面七拱八翘,脑海里突然紧张起来,看看陡峭的山梁子,再看看坑坑洼洼的路面,转眼间下起了雨,巨大的石头在峭壁上悬挂着,心里不免担心和害怕起来。二三十里的路走了足足两三个小时,和当地老师闲聊起来,悬着的心总算安放了下来。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怒江州兰坪县河西九年一贯制学校。

从学校对面的大路上就清晰可见整个学校成长条型,也许是受地理位置所限,学校依山傍水;河东是小学,河西是中学,被一条宽阔的河水一分为二,中间有一座和谐桥连接在一起,在这崇山峻岭层层叠叠的山浪风涛中,学校的建筑显得与众不同。屋檐角上精美的弧形似鸟儿的翅膀要展翅高飞,进入学校大门,墙壁上展示着整个学校规划图赫然引入眼帘。规划图下有一个值班小岗亭在角落里,一位身材魁梧的,皮肤黝黑的壮汉站在岗亭旁,再进去年轻的鹿校长已经等候在停车的地方,学校也正在建设中,到处灰灰土土,只要从住宿的地方去街上走一趟,鞋子和裤脚上都有一层灰。心里冷了一下,可转念一想在这大山深处能建设出一所那么大那么好的学校实属不易。一丝不快也就淡然了。

简单的闲聊后,我住进了教师宿舍,宿舍大约五十多平米,里面生活设施设备基本完备,至少还可以洗澡,心里满心欢喜。听说还有另两个从宜良到这里支教的老师,其中一个和我是室友,心里确实踏实了许多。第二天一大早就被鸟儿吵醒了,抬眼一看:不远处山顶云雾缭绕、雾气腾腾、婀娜多姿,似仙境一般,实在太美了。

走进校园,一所现代化学校各项硬件设施设备应有尽有。露天大屏幕不时播放着这里特有的少数名族舞蹈,有普米族、白族、彝族、傈僳族,穿着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就连学生们的课间操都是他们的民族舞蹈,时而欢笑时而活泼时而转身,比起我们的广播操更有特色。看着他们的舞蹈自己都想融入进去,更想穿一穿他们民族服饰跳一跳他们充满活力的课间操,动作整齐划一,看着就赏心悦目。开始喜欢这里的山、这里的树、这里的雾、這里的孩子们,慢慢地越来越喜欢这里的一切,内心充满惊奇,来时乘车的疲倦早就被眼前的美景洗刷的干干净净。

课余时间同学们最流行的健身活动就是打乒乓球,就连下课十多分钟也不放过,经常看到老师们和同学们其乐融融的交流着。每天下午四点半后,学校开设了各种娱乐兴趣小组,有乒乓球、羽毛球、舞蹈、绘画、羊头琴、篮球……我最想学习的是羊头琴,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学好成为遗憾。

这里的人善良热情好客,豁达,能歌善舞。每逢佳节和有喜事都要跳《锅庄舞》,男女老少都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欢快的随着羊头琴节奏动起来,欢乐一家亲,还有那《美丽的大羊场》仍然回荡在耳旁,置身这美丽的怒江新时代,身心都是狂野的。

经过短暂的熟悉过程,了解到班上的学生三分之二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多数学生回家一次都要十多二十元的车费,少数同学一次回家单边就要四十元车费,离学校都很远。四面八方的孩子汇聚在这里,考虑到诸多不便,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和教师相处时间比家长还要长,沟通还要多,学生病了教师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一样关爱,我经常看到我的搭档帮班里学生买药,课余时间都来嘘寒问暖。

不知什么原因,一个班的孩子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都起了水痘。看着孩子满脸满头满身都是小水泡泡,奇痒无比,每晚去查晚睡时经常看到学生你帮我擦,我帮你擦,作为老师的我也积极参与其中。上课时我要求把教室全部窗子打开,由于天气寒冷,刚开始少数同学不太理解,讲清道理后同学们还是勉强同意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水痘也渐渐消失了。

在这里教师不仅是老师,是父母是兄长是朋友。经常看到老师们与学生关系甚好,虽然听不懂他们讲什么,但能感觉到师生关系更为融洽,互相关心、互敬互爱。我的搭档上两个班语文,偶尔从窗外望去,他要么精彩纷呈讲课,要么低着头聚精会神批改作业;很尽心尽力完成教学任务,他每天都有晚自习,上完课还有忙碌去查晚寝。还有一位老教师视网膜脱落仍然坚持还给孩子们上英语课,遇到几个顽劣的学生,与老师针锋相对,十分叛逆,我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们沟通交流,慢慢地我与孩子们成为了朋友,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感受到不同民族、不同环境一样的热情用稚嫩的童声有点带调拖着语气喊着—老—师—好,让我感受到孩子们的朴实单纯。

刚开始的教学发现孩子们不喜欢做作业,部分同学有不交作业的习惯,班长和少数几个同学窃窃私语,对抗老师,不回答问题,我耐心的陪伴他们做作业,希望短暂时间也能改变他们的学习观念,改变懒惰的想法,甚至接近晚睡时间才让他们走,不断指出他们的缺点要求他们改正。我的陪伴起了关键作用,期末考试全班有了小小进步,同学们也欢呼雀跃。

时间过得很快,短暂的一学期就要说再见,学生们特地交代我的搭档告诉我,临走前一定要去教室一趟,一进门学生们纷纷和我依依不舍,都要哭了出来,舍不得我走,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严格要求他们,甚至他们当时无法理解老师如此“压迫”,如果不交作业我是不会“饶恕”他们,到了离别时分,学生们纷纷落下眼泪,哭的最伤心的是我两三天之前批评过的一个小女孩,全班学生都叫老师不要走。他们每人给我写了一封信,信有折叠成心形的、圆形的、长方形的各式各样,就连如何打开这封信都要弄好半天,这是孩子们给我的神秘感。每个学生都写了一封信给我,就连平时不爱做作业的学生也写了一封信,写得那么感动,这是让我比较吃惊的事,坐在高铁上我一口气读了四十五封信,四十五份爱,让我一生难忘。

挥之不去的回忆,割舍不了的情意。再见了河西,再见了怒江!些许年之后,再见你们时已是祖国的栋梁,希望你们一路芬芳!

猜你喜欢

支教同学学校
警惕功利性支教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学校推介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