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2020-09-10麻丽琴

环球市场 2020年1期
关键词:途径问题

麻丽琴

摘要:统计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在反映经济全面发展的方面才更具有参考价值。本文着力从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对策两大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经济领域呈现经济利益多元化、经济格局多样化、经济统计现代化的趋势,统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县级统计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发挥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真实可靠,使党政领导与社会各界准确、及时、全面、方便地获得所需要的各项统计信息是摆在统计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问题;途径

一、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

(一)统计观念有待蜕变。有些基层统计员思维观念传统,认为收集上报搞准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工作的真谛,为了报表而报表,仅做数据的搬运工,收集数据、审核、计算增减、汇总、上报,没有从深层次分析数据变化背后的原因,自认为数据分析是省级、国家层面的工作,懒于写、不想写的思想观念长期存在,没能将统计数据成果化,及时写出有深刻内涵、真正有价值的综合分析报告,不能客观、全面、真实、准确反映本地发展实际。

(二)统计方法制度滞后。一是重经济指标,轻社会人文指标,在统计监测、评价中,反映经济的指标很多,但反映民生、生态文明、资源环境等社会、人文统计指标偏少;二是数量指标多,质量指标少,经济统计注重的是GDP、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数量指标,而忽视技术水平、自主创新、竞争能力等质量指标;三是统计报表指标种类繁多,统计报表设置的指标繁多,存在重复交叉,多头布置现象,如:从业人员、劳动者报酬指标,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统计等各专业均要求填报,而劳动工资统计报表中又专门对各行业的从业人数、劳动者报酬进行单独统计,结果造成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的现象,直接导致个别报表人员敷衍了事,影响数据质量。

(三)统计源头数据失真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私营企业(个体户)为了自身的利益或需要,填报数据随意性很大;还有的企业为了规避缴税纳税故意瞒报数据;也有的企业统计人员由于身兼数职、工作更换频繁,刚入手就跳槽的现象时有发生,缺乏统计业务知识,对报表指标概念不熟悉,造成漏报或者误报数据等现象。

(四)统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尽管统计系统自上而下普法力度加大,广泛宣传《统计法》,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制观念逐渐增强,但有的企业报表人员法律敬畏意识仍然不强,对提高源头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执行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建立规范的统计台账,难以满足对统计的快速发展。

二、提高数据质量的方法及对策

提供高质量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是统计事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亦是新时期和新形势对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给党政领导提供正确决策,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树立新的统计数据质量观理念。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在不同时期对统计数据质量有不同的标准,明确新时期统计数据质量的涵义和概念,树立全新的统计数据质量理念,是指导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1],因此,对数据质量评估判断标准的思维须从狭义转向广义,要从过去的只重视搜集生产转为生产和营销并重的观念。要从过去单纯注重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扩展到提高数据的时效性、科学性多维的质量内涵,要从过去工作重点是收集上报搞准统计数据的工作思维中解脱出来,既要抓数据的准确性,又要做好解读统计数据,开发统计分析研究成果。逐渐把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作为评价数据质量的标准。以新理念来确立新思路,制定新措施,开拓新局面。

(二)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统计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加强基层统计组织的建设。一是狠抓基层统计机构的设立,统计人员的配备工作;二是加强对基层统计基础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三是抓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针对部分乡镇统计力量薄弱,工作条件差,有些部门统计、行业统計工作削弱、人员精减、统计人员兼数职、统计台帐、原始记录不全的状况,必须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强化统计基础工作。

(三)统计制度全面化。一是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统计指标体系,增加一些反映环保、生态文明、资源环境等社会、人文统计指标;技术水平、自主创新、竞争能力等质量指标。二是对种类重复、交叉的统计报表进行重新设置,减轻基层统计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四)建立完整规范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和统计数据质量监控评估中心。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可在政府统计部门内建立权威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心,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对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2]。县级统计部门尝试建立自我检查和评估制度,联合多部门进行事前评估,积极协调农委、经信局、发改委等相关指标审核单位,对季报和年报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的统计指标数据质量实行定期评估,重要数据报局长审核确认,从而减少统计数据的误差,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

(五)加强统计执法、重视问题的整改落实。一是加大统计普法宣传力度,对统计调查对象适时进行普法教育,让他们切实履行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报送统计资料的法定义务,同时,广泛宜传统计法律法规,切实提高统计普查宜传效果。通过部门联合开展执法大检查,查处、公开统计违法案件,提高全社会对《统计法》的敬畏意识,对统计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二是高度重视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督促被检查单位制定整改措施,完善规章制度,改进统计工作,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回访,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为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服务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所以说统计工作者需树立新的统计理念,以统计法律法规为准绳,以统计数据为对象,解读统计数据,开发统计分析研究成果,以消除统计数据差错为目标,并以此来对统计数据的质量加以强化,为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高勇.浅析统计数据质量[J].中国市场,2016(40).

[2]刘勇红.浅析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J].现代经济信息,2012(5).

猜你喜欢

途径问题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几个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