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水平对线上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
2020-09-10高寒阳
摘要:由于冠状病毒的爆发和流行,基于Web的远程线上教学成为2020年上半年的主流教学方法。通过调查发现,与线下学习相比,影响线上学习的最重要的维度为“元认知”,其次是“资源管理”。具有良好“元认知”水平的学习者,能够为学习制定目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控制对学习绩效进行监控,并对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元认知”水平高的学习者能够充分的调动学习资源,有着更优秀的时间管控和抗干扰能力。我们发现,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是学习成绩的有力预测指标。
关键词:线上教学;自我调节策略;元认知
由于冠状病毒的爆发和流行,基于Web的远程线上教学成为2020年上半年的主流教学方法。随着网络技术的完备,线上教育也勢必在今后继续成为一种流行的教育方法。线上教育中,学生在很少或没有监督的情况下灵活地参加线上课程,通过主动学习来构成知识和技能。这种以自主控制为主导的线上学习模式决定了学生的“自我调节策略”将对学习效果起到关键性影响。
“自我调节策略”既学习者用来“设定学习目标并管理学习过程和表现”的技能。自我调节策略包括元认知、认知以及资源管理三个维度[1,2]。通过对15位线上学习者进行访谈后发现,每个学习者在学习中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自我调节策略,但个体之间存在显着差异。我们发现,与线下学习相比,影响线上学习的最重要的维度为“元认知”,其次是“资源管理”。“元认知”涉及目标设定、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过程。学习者在努力学习之前,为学习制定目标和计划;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控制对学习绩效进行监控,并对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而自我评价又将影响到下一轮学习的目标设置。具有良好“元认知技能”的学习者能够按时出席在线课程、按时复习、按时做作业,而且能够根据课上教师提问、课下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线上单元测试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具有良好元认知的同学在访谈中对自己的行为举例为“我每天都设定闹钟按时上线上网课”,“我给自己规定,作业在完成课程的当天必须完成……在下一节课上课之前,我会对上一节内容进行复习,对下一节内容进行预习”“我要求自己每周必须完成教材内容复习、课程ppt复习、课程作业、单元测验错题总结”“如果单元测验完成的不好,我会认为我的学习没有到位,应该对老师讲过的ppt中的细节和重点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可见,元认知水平高的的同学能够更高效的实现“自我控制”,有着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一点在线上学习这种缺乏教师监控、同学互相影响的学习环境中尤为重要。
我们还发现,当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较高时,更倾向于充分调动身边资源来进行学习,也即有着更好的“资源管理能力”。如在访谈时具有较高元认知的学生谈到“如果我有看不明白的地方,我就在网上查找解释;如果网上没有,我就会问老师”“会经常同同学一起讨论作业中的问题”“除了老师的教学视频,也会看网上的其他MOOC视频,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点”“尽管在家里不能亲手做实验,但我会去搜索一些实验视频,看实验过程以及结果”。可以看出,这些具有较高“元认知”水平的同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地突破线上学习的局限性(如与教师不能面对面沟通,不能动手实验等),尽可能地整合身边资源来实现有效的学习。
高元认知水平同学,除了能够主动拓宽学习资源,还有着较好的时间管控、抗干扰能力。我们通过访谈发现,在家中进行线上学习,最大的干扰源是多种电子产品(如手机、网络、iPad等)。与线下坐在特定的教室中跟着老师上课不同,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时刻与网络接触,不具备良好“元认知”水平的同学,很容易在网上听课过程中打游戏、看视频、浏览不相关网站,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有的同学谈到“在家里不能出去,就喜欢看电视剧,因为想知道大结局,就一集又一集不断的看,上课的时候一觉得枯燥就想转到电视剧网站接着看。”“上课的时候或做作业的时候会接到朋友的电话,一聊就聊很久”。而具有较高“元认知”水平的同学谈到干扰管控的时候是这样描述的”我怕沉迷,不看电视剧,只在周末的时候看电影或玩游戏,周一到周五不打游戏”“我规定白天八小时为学习时间,学习的时候我会把手机静音,中午或晚上休息时再处理来电或微信”。
我们发现,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是学习成绩的有力预测指标。具有良好元认知水平的学生,其线上学习效果可以达到线下学习同等水平。而元认知水平较差的同学,其线上学业水平远低于线下水平。
参考文献:
[1] Zimmerman, Barry J., Daphne Greenberg, and Claire E. Weinstein. "Self-regulating academic study time: A strategy approach." (1994).
[2] Mullen, Patricia A. "Use of self-regulating learning strategies by students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trimesters of an accelerated second-degree baccalaureate nursing program."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46.9 (2007).
作者简介:高寒阳(1980.6-),女,汉族,天津市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微纳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