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探讨

2020-09-10陈刚

新教育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藏区校园文化学校

陈刚

摘要:感恩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思想,感恩行动是一个人道德的行为准则,感恩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发自学生的内心引起的情感思维,对于藏区农牧区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情感经常隐藏在内心深处,他们不善于表达,而在文化程度并不高的父母影响下,他们的感恩之心并不强烈,我校在全寄宿制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应注重感恩教育的引导,“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让学生从心出发,在行动上积极的去感恩,通过感恩提高生机,通过感恩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感恩教育

引言:人生中感恩的对象有很多,感恩父母,孝顺、恭顺;感恩教师;努力、进取;感恩社会,积极、豁达。在藏区,通常由于学生的视野较窄,汉语言水平不高,他们的生活观念与价值观念还没有正确树立,而不懂得感恩,或者是对感恩的概念模棱两可。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本着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为社会输送道德人才的基本要求,打破藏区学生的学习困境,促使他们感恩,促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的局限

1.1学生习惯于隐藏情感

寄宿制学校中,学生们远离自己的父母,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进行学习、生活,他们也许想家,但不善言辞,他们也许淘气,但不懂反思。对于藏区农牧区的学生来说,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爱父母、爱教师、爱祖国,但他们很少去表达,总是将自己的情感隐藏起来,他们容易感到羞赧,仿佛大声的抒发与爱有关的宣言,是多么不好意思的事情,这些学生并不是一点都不懂得感恩,而是他们的感恩思想不够突显,这样一来,他们总是隐藏自己的真實想法,教师也无法对他们进行引导,且他们的感恩思想不外漏,也会使得他们在行动上,不善于去感恩,一些学生开始叛逆,尽管感恩教师的教导,父母的付出,但就是不愿意学习。

1.2家庭教育的不当和缺失

学生在学校寄宿,本身就与父母的沟通时间缩小了很多,且学生们的父母多文化不高,甚至有的父母是文盲、半文盲,他们不懂得利用科学的方式去教导学生。这些家长在对教育手段的选择时,存在着两种极端:一种是溺爱学生,面对学生的错误置之不理,把所有教育学生的责任推给老师;另一种则是惯用体罚,他们信奉“棍棒底下出才子”。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到,“体罚是惩罚儿童的教育手段中最不可取的一个”。这两种方式无疑都是错误的,既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对学校教师的德育工作造成压力。

2.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形式

2.1注重和强化引导教育,让每位学生“知恩”

每到学校开学,总会看到一些学生手里拿着冷饮津津有味地吃着,父母甚至爷爷奶奶跟在后面汗流浃背,拿着书包蹒跚地穿梭于教务处、校长室和教室之间,他们的理所当然、自私冷漠,渐渐远离了感动,忘记了感恩……为了找回学生感恩的心,学校每次一开学,就给学生们上一节课,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很多人在后面默默地付出来支持的。在新生入学的主题班会课上,有的老师播放视频:小学生们还没有起床之前周围正在发生的一切,清洁工在清扫街道、早点铺的阿姨开始做早点、学校的门卫打开了大门、学生们的爸爸妈妈起床准备送学生出门……让学生们讲讲自己知道的别人为自己做的事情,使他们知道周围很多人的默默付出。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感恩的种子,开启学生的感恩之心。

2.2注重和联系实际生活,使每位学生“感恩”

我校地处藏区,但是学生们攀比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却依然很浓,这表现在很多学生和其他同学比谁穿的品牌好,谁请吃的零食多等等,这无形中就使得原本就不富足的家庭的家长们多了重重的压力。为了使学生懂得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同时也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着,我们运用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策略,提出了三项感恩作业,就是让学生用一句话向父母表示感恩;用一个举动为父母消除疲劳;一天当家为父母分担家务。我们要求学生们每星期至少做一次,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与此同时我们还编写了一本《感恩心语录》,学生们人手一册,记录自己完成感恩作业的情况,表达自己在感恩活动中的点滴感受。通过与父母交流,他们开始关注父母的喜好,了解他们的心愿,记住他们的生日。学生们会在不经意中给父母长辈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让学生们从真实的生活中感知父母的伟大与艰辛。学生们通过“亲身”感受父母亲的生活,感谢父母给予自己的“恩”。由此及彼,扩大感恩范围,对身边的人感恩,推动学校文明发展。

2.3巩固和提升文明成果,促每位学生“报恩”

在知恩、感恩的基础上,学校还鼓励班级和少先队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而使学生也积极主动地“报恩”。学生在父母忙的时候,自己申请,由小队帮助策划 “今天我当家”活动,使父母到家后有一个温馨的感受;在新年到来时,学生们能够自发地利用一些卡纸和废旧物件,为自己的老师、家长和同学制作“感恩贺卡”;在3月文明礼貌月,少先队中队和小队自发组织种植“感恩树”,到敬老院组织“感恩之行进敬老院”;利用夏季天气较热的时候组织“红领巾送水”活动,在街边为赶集的老百姓送上一杯热茶,一句问候;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我帮街道洗洗澡”,到学校所在地的街道上清理小广告、打扫卫生和清理街道周围的杂草。此外,结合学校实际,在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开设“感恩园地”和“感恩之声”栏目,个别中队和小队还组织感恩墙报制作比赛,使得感恩教育有图像、感恩之星有榜样、感恩行动有声音。通过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学生的感恩意识得到了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了提高。

结束语

学生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做法的收获;播上做法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感恩教育是一颗神奇的种子,一旦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就一定会长成一株郁郁苍苍、挺拔伟岸的大树。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让文明在学生心灵扎根。

参考文献:

[1]陈佐.浅谈藏区寄宿学生的管理方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8).

[2]蓝淑婞.农村寄宿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4).

[3]马桂芳.藏区寄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途径探究[J].学周刊,2018(07).

猜你喜欢

藏区校园文化学校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学校推介
甘孜藏族自治州派出所遭冲击 警察开枪自卫
冲击派出所扰乱藏区不得人心
本期导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