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冬季番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2020-09-10郑士金郑建超马艺荞范惠冬
郑士金 郑建超 马艺荞 范惠冬
吉林省冬季日光温室番茄生产难度大,对日光温室性能要求高,同时,必需采取新型种植技术,才能获得较好的效益。
1 选地
1.1 环境要求
绿色番茄生产需要在土壤环境质量、农田灌溉水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等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和生产垃圾场等。
1.2 土壤要求
生产基地要求土壤疏松、深厚、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土壤pH值为6.0~7.0。
1.3 合理轮作
应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以防土传病害和虫害,宜实行3~4年以上轮作。前茬蔬菜清茬后,彻底清洁基地,将病残体全部运出基地外,深埋以减少病害基数。
2 温室性能要求
日光温室番茄冬季生产應选择温光条件比较好的新型蓄热节能型日光温室,选用PO水晶膜覆盖,增加透光率。温室内白天保持在25~30℃,夜间最低温度保持在10℃以上。在极端天气(极寒或连续阴雪天气)时,具备辅热系统,确保日光温室小气候的相对稳定。
3 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大果型番茄品种选择“吉粉6号”、“吉粉7号”或301番茄;樱桃番茄品种选择金妃水果番茄。
4 育苗
4.1 苗龄与播种期
冬茬苗龄40~45天,一般在8月上旬播种。
4.2 浸种催芽
每667平方米用种20~30克。先将种子放入55℃的恒温水中不断搅拌20分钟后,再将种子放在25~30℃左右的水中浸种6小时,再把种子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种浸泡2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洗净,晾干水分后用干净湿布包好放置28~30℃的环境中催芽,每天漂洗、翻动2次,经2~3天,种子已露出白尖时放在3~5℃处冷凉处理,以待播种。
4.3 播种
8月中旬播种育苗。采用育苗盘播种,床土采用无病虫源的腐殖土,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杀菌处理,然后播种,播种后覆盖1厘米细土,上覆地膜。
4.4 分苗
播种后20天,当苗长至1叶1心,用50孔穴盘分苗。基质用充分腐熟的生物有机肥20%、腐熟草炭60%、蛭石15%、珍珠岩5%。分苗后2~3天内以保温保湿为主,3天后通风降温,防止秧苗徒长。
4.5 苗期管理
育苗期控制温度的基本原则是“三高三低”,即“白天高,夜间低;晴天高、阴天低;出苗前移苗后高,出苗后移苗前低”。出苗前:白天22~25℃,夜间18~20℃。苗期:白天22~25℃,前半夜20~16℃,后半夜15~13℃。水分管理,以见干见湿为原则,防止水分过大造成秧苗徒长。
5 制作秸秆发酵床
制作秸秆发酵床一般在8月中下旬进行。
5.1 开沟
采用畦栽,畦宽120厘米,在畦中间位置进行开沟,沟宽40厘米,沟深35厘米左右。开沟长度与畦长相等,开挖的土按等量分放两边。
5.2 铺秸秆
开完沟后,向沟内铺放碎秸秆(玉米秸、麦秸、稻草等),铺完踏实后,厚度10厘米左右。
5.3 喷菌种
提前1天将秸秆发酵菌原液和秸秆发酵菌营养液各1瓶(0.5千克)混合均匀,放置在密闭的容器中扩繁。用喷雾器将处理好的菌种的1/2均匀喷在秸秆上。
5.4 施肥
喷完菌种后,按每亩用7.5千克尿素,均匀撒在秸秆上;按每亩用4立方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均匀铺施1层。然后,按上述的操作重复1次。制作完成后,整个秸秆发酵床的厚度22厘米左右,菌种和粪肥比较均匀,有利于秸秆的快速发酵。
5.5 覆土
将沟两边的土回填于秸秆上做成高畦,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25厘米左右,然后将畦面整平。
5.6 浇水
在畦间过道处灌水,水量以充分湿透秸秆为宜。
5.7 配备滴灌施肥系统
采用简易节水灌溉设施可以满足供水需要。每个棚室建立独立的供水系统。由阀门、加压泵、主管道、过滤器、施肥器及微灌带等部件关联组成。
5.8 覆膜、打孔
覆银黑双色膜。用打孔器按固定株、行距打孔。然后,在每个畦面扎2~3个透气孔。每个孔要扎透,与地下铺设的秸秆相通,以促进秸秆酵快速发酵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排出。
6 定植
6.1 定植时期
冬茬栽培于9月中旬前后定植。
6.2 定植密度
根据冬季日光温室光照分布规律,温室中后部适当减小密度;前部适当加大密度。保证作物受光均匀。双行栽植:最北侧株距42厘米,以4株为1个基本单位,株距递次缩减为40厘米、38厘米、36厘米、34厘米。单行栽植:最北侧株距30厘米,以4株为1个基本单位,株距递次缩减为28厘米、26厘米、24厘米、22厘米。定植时,利用滴灌补足水分,促进缓苗。
7 田间管理
7.1 温度管理
缓苗期白天超过35℃少量通风,降至35℃以下保温,加速缓苗。缓苗后开始通风降温,并随外界气温的升高,逐渐加大通风口,延长通风时间。温度控制在白天25~28℃,夜间14~16℃,土温20~25℃,阴雨天白天比晴天降3~5℃,及时通风排湿,但要防止雨水淋入。
7.2 灌水及施肥
7.2.1 灌水
灌溉水采用地下深井无污染水源,采用滴管方式浇灌,防止水土流失和板结。浇足定植水,定植后,根据植株状况、天气及季节的变化等综合因素进行水分管理。番茄坐果前要适当控水,以防植株徒长,维持土壤相对湿度55%~60%;开花坐果后以促为主,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70%~75%。冬季要求灌溉水温度在12℃以上。
7.2.2 施肥
当第1穗果长到核桃大小时,随滴灌追施有机固态肥。随着果实的膨大,适当增加浇水次数,浇水后及时通风排湿,降低室内湿度。在第1穗果采收后,可进行第2次追施用有机肥。拉秧前30天停止追肥。
7.3 植株调整
7.3.1 整枝
双行栽植的采用单干整枝;单行栽植的双干整枝。生长中后期,如果番茄生长发育变缓,可选择换头。即:番茄最上部果穗坐住后,留2片叶后摘心;保留最上部果穗附近的侧枝,代替主干坐果。保证番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可有效提高番茄坐果率和商品果率。
7.3.2 打叉
在番茄定值缓苗后就要进行。当第1侧枝长出10厘米时开始打叉,以后可在5厘米时抹去,并及时摘除老叶和病叶。
7.3.3 吊蔓
采用双点固定夹固定植株。生长过程中,随着果实的不断采收,及时螺旋型落蔓。保持番茄生长点整齐一致。
7.3.4 保花保果与留果
一般春秋季在上午9~10时,冬季11~14时,按下番茄授粉器开关,将授粉器震动杆置于整穗花的花柄上,震动0.5秒即可。每1~2天震动一次,促进坐果。亦可采用蜜蜂授粉。根据需要,留足果穗后,在最后果穗上留2片叶摘心。
8 病虫害防治
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高毒化学合成农药,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选用抗病品种、高温消毒、合理肥水管理、轮作、多样化间作套种、保护天敌等农业措施和物理措施综合防治病虫害。
在上茬蔬菜收获完毕时彻底清除残枝、落叶及根系,防止附在残枝茎叶上的病菌散落温室内;每年在土地休整时都要对土壤进行深翻以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夏季最高温度可达45℃以上,在施用有机基质肥调节土壤营养的同时对土壤进行2个月的强烈阳光暴晒,可以杀死大量病菌。
8.1 病害防治
8.1.1 病毒病
在高温干旱及又蚜虫危害的情况下容易发病。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用黄板诱杀蚜虫;用牛奶清水稀释100~200倍液,喷于番茄植株上,钝化病毒。分别于定植后、初果期、盛果期各喷施一次。
8.1.2 灰霉病
发病初期适当控制浇水,严防浇水过量,加大通风量,降低棚内湿度,防止结露。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销毁或深埋;选择晴天下午,温度25℃以下时,喷施1∶200的波尔多液1~2次。
8.2.3 叶霉病
加强温度管理,浇水后及时排湿。发病初期摘除老叶,或0.1%高锰酸钾加0.3%木醋液,喷施1~2次。
8.2 虫害防治
番茄虫害主要以蚜虫为主。主要采用黄板诱杀法,利用蚜虫对黄色的趋性,将蚜虫粘在诱杀板上,达到消灭蚜虫的目的。每667平方米可选用1.5%苦参碱可溶液剂30~40毫升喷施叶片。
9 收获
收获的番茄标准要求:果实饱满,果蒂新鲜,无破损,无病虫害,且呈现成熟色泽。采摘使用的工具,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应在果面着色80%以上時采收,这样风味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