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趣激智,为小学生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2020-09-10曹文振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科技教育小学教育创新

曹文振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的探索兴趣非常旺盛,但需要科学方法的指导,小学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智力能够帮助学生在科技创新中有更好的表现。文章主要详细介绍了选择不同观察角度,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共同阅读科普读物,激发学生创意想法;坚持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创新创意实效;积极放手参与实践,收获更多创新成品等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技教育;创新;策略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探索兴趣很高,对外界的好奇心驱使着他们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探索,但在没有科学指导的情况下,很多时候学生对外界的探索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破坏外界事物的感觉,一方面不利于学生顺利得到预想中的探究结果,另一方面也影响成年人对学生行为的判断,后续干扰学生的探究行为,无意识中產生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消极影响。因此,小学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探究方法的培养,使学生的探究热情得到正确释放,在激发学生兴趣与智力的基础上,为学生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一、选择不同观察角度,激发学生科研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在观察自己感兴趣事物的时候,往往由于自身的兴趣将观察点集中事物的某一方面,虽然这种观察对学生而言能够观察更加深入,但是从多样化思维培养角度看,这种观察方法过于集中,不利于学生从一个事物观察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思考结果。小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工作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增加对外界事物的观察角度,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相同事物,在具有相似性与区别性的各种联系中增加对事物的多种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不断增长。

小学阶段学生对劳动的观察往往集中在劳动强度方面,思考不同劳动行为之间产生的身体劳累程度,在减少劳动强度过程中的应对方法往往是更换劳动工具,而在劳动工具的自身改变方面没有过多的思考与行动。小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劳动工具参与劳动过程进行多种观察,使学生对劳动工具的认识更加丰富,也能够逐渐思考如何对劳动工具加以改变,以便于充分发挥劳动工具的工具性,替代更多的人体活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节省人力,实现劳动工具的创新。

二、共同阅读科普读物,激发学生创意想法

小学阶段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并不稳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作为教师,需要使学生对事物的兴趣更加主动,能够在面对不同事物的时候都能够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思考,而不一定是在产生兴趣的时候才会产生探究与创新实践的冲动。因此,小学教师需要寻找一种途径,能够稳定的对学生的探究思维加以刺激,并为学生源源不断提供创新的动力源泉,以便于学生能够不断产生创意想法。这种方法即为教师带领学生共同阅读科普书籍,从理性知识当中寻找思维发散的更多可能性,增加学生创意想法的产出效率。

小学教师在选择科普读物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科普读物具有的内容差别,需要选择与日常生活、自然世界、人文社会等现实情况联系较大的科普读物,一方面既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普知识,另一方面,贴近生活的科普知识能够为学生的创意想法提供坚实的依靠,避免学生的创意想法过于“创意”,失去了现实意义。而在共同阅读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够进行更加亲密和深入的交流,教师能够随时为学生的想法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从一个简单的创意想法逐步进行拓展,增加学生的满足感,对后续学生继续提出创意想法产生积极刺激作用。

三、坚持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创新创意实效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创意想法较多,也愿意在科技创新实践中投入精力,然而科技创新需要有一定的基础,不是只凭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与热情就能够完成科技创新的过程。作为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开展科技创新的见识基础,使学生能够掌握科技创新的基础技能。而科技的发展服务于现实生活,生活现实自然也就成为小学教师为学生奠定科技创新基础的不二选择,通过引导学生坚持观察现实生活,使学生增加有益思考,从中进行抽象,从而使学生的创新创意想法实际应用效果得到不断增强,显示出对现实生活的积极作用。

小学教师指导学生坚持学生观察现实生活的过程,也需要坚持科学性,一方面指导学生准备专门的本子撰写观察记录,在观察记录中记录每天的所见所闻,与日记的形式相似,但更像“流水账”,每一条所见所闻后加自己的想法,每天的观察记录由若干条整合记录共同组成。同时,带领学生开展集体性生活观察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观察角度、观察方法、观察流程等进行指导,从方法上增强学生观察生活的科学性。教师通过上述途径加强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收获,为学生的创新创意想法提供支持。

四、积极放手参与实践,收获更多创新成品

小学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能够刺激学生产生更多的探究兴趣,通过与学生共同阅读科普读物激发学生的创意想法,进而利用观察生活现实的有效途径为学生的创意想法提供更多的支撑,都体现出教师为了激发学生探究外界事物的兴趣和智力做出的努力,在实际教育引导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更应当增加学生的自主实践次数,使学生自己在科技创新的世界中探索,得到不同的创新成品,体验创意想法在实际中落实的乐趣,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撑。

小学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主题活动,主动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实践活动,另外,也为学生收集当地举行的科技创新活动的相关信息,吸引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中。而在准备时间过程中,教师更要坚持学生主体的教育指导思想,只在学生明确表示出解决问题请求的时候参与到学生的实践中,对学生的思路加以点拨,而不是直接为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完全掌控科技创新的完整过程,得到形式多变的科技创新成品。

五、结语

小学阶段学生生活经验较少,难以支撑自身对外界探究的强烈兴趣,作为教师,应当尽力探索科学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与科技创新的智力水平,使学生将自己对外界的简单兴趣转化为创新成品,顺利为学生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参考文献:

[1]牟漪.生活科技教育启发小学生创新发明智慧[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2):77-78.

[2]马莹莹.提高小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相关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05):9-10.

[3]娄莹. 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精神与创新行为培养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鲁北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科技教育小学教育创新
探究如何利用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
科技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打造“三有”宣传特色营造浓厚科技氛围研究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初中科技教育中优化教学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