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文化素养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2020-09-10简玮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文化素养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简玮

摘要:在新课改中要求将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到小学日常的教学课程中,尤其是要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必须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更新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现代化的语文课堂,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推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弘扬。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化素养;传统文化

文化素养教育是小学语文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高质量的文化素养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取得更好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多数教师选择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教学中,使教学质量得以显著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强化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融入,从而使学生能加深对传统文化内容的认识,增强教师的教学质量。传统文化也能进一步传承下去。

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文化素养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学生能有足够丰富的内容来对自身进行提高。而且在这种环境下,學生自身的审美水平也能得到提升。传统文化历尽千年发展,在文化内容中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通过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文化素养。因此教师需要恰当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更是要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此外,在这种环境下,教师还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语文教学课程,满足学生的新奇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均有深入的理解,找到两者的共同点。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掌握,从而制定出更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有所收获。教师也能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专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进行日常的授课,还要在课下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纠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和探索,为学生构建更加高质量的语文课堂,从而推进推动新课改的进行。

(三)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很难快速理解文章的内容,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也不明朗。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的概念进行转化,使原本复杂难懂的课文内容更加清晰,学生在学习时也可以更好的把握文章主旨,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而教师在正常教授之余还可以带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创作,通过学生们的想象力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效果,有利于教学与学习的和谐统一。

二、小学语文文化素养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教学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

语文教学的内容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包含了小学生所学的所有文化课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加强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对教学计划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改。同时,由于传统文化内容的广博以及学生情况的差异,使得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把握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从而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更新,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牛郎织女》中,课文内容介绍了牛郎与织女两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这也是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的故事来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对其他传统节日的来源进行浏览,领略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此外,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学生也可以深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产生研究传统文化的兴趣,这对保护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深入研究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在新课改下,语文教材中内容也进行了一定的更改。因而教师当意识到教材内容的重要性,先使学生明确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并基于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扩展,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真正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筛选其中存在的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有明确的流程来学习传统文化的内容。例如在《古诗词三首》中,课文介绍了三首描写诗人心境的古诗,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对情感的体会,还要注重对古诗这一传统文化的宣传。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爱上写诗,学会写诗。并且能使学生学会以写诗的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促进学生精神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得教学效果也显著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承得以延续。

(三)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这种真实的场合下,学生对文章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容易实现与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降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内涵的难度。如在《猴王出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技术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以更为直观的方式让学生领略孙悟空自石头而出的壮阔景象,在刺激学生视觉感官的同时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此外,教师在课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展,体会在课文内容蕴含的传统文化,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会,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逐渐得到教师的重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强化传统文化的引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从而传统文化的传承得以有效延续。

参考文献:

[1]孟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品位经典,2020(09):51-52.

[2]杨延慧.小学语文教材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J].试题与研究,2020(27):176.

[3]成晓红.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方法[J].读写算,2020(27):28.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公山镇小学

猜你喜欢

文化素养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