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蛙泳技术在军队长距离蛙泳考核与实际应用中的研究

2020-09-10孙德宇严杰星肖舟

体育风尚 2020年4期

孙德宇 严杰星 肖舟

摘要:800米蛙泳是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课目之一,为了提高800米蛙泳的运动水平,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及问卷调查研究等方法手段,开展对平蛙与波蛙整体技术特点的研究,弄清两种风格的蛙泳技术的区别,探索800米蛙泳的技术取向,为促进800米蛙泳运动成绩提升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平蛙;波蛙;技术取向

游泳运动是军事实用技能,也是竞技体育的重要运动项目。在部队和院校的军事体育训练中,游泳是一项基本的技能训练内容[1]。蛙泳是一种模仿青蛙游泳动作的一种游泳姿势,蛙泳历史悠久,从古到今,先后出现了古典式、高航式、活塞式、提肩式、平式、波浪式等不同技术模式[2]。虽然蛙泳游速较慢,但是游进过程水花小、声音小,军队在执行水下侦查、水下偷袭、水中爆破、武装泅渡等军事任务时,不易被敌军察觉,另外相比其他泳姿,蛙泳容易被学习和掌握,因此,蛙泳成为部队涉水训练课目的基础。

一、平蛙与波蛙的技术特点

平蛙是1970前后开始流行在泳坛的技术。平蛙的技术待点:身体位置接近水平位,臀部始终接近水面,主要通过抬头来完成换气,换气过程中肩部不露出水面,保持较好的流线型。

波蛙是1990前后开始流行在泳坛的技术。波蛙的技术特点:波蛙技术较复杂,除了手、腿之外,还要有提肩、拱背、挺腰和髋部的上下波动动作,身体起伏大,划手的时候,肩部会露出水面,臀部位置较低,身体姿势是向前倾斜的。蹬腿時,低头仲肩,前冲和提臂,以波浪式节奏前进,提臂,与上体俯冲同步进行,抬高身体在水中的位置,形成高体位的姿势,形成流线型,减少阻力,提高游速[3]。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本文通过对国防科技大学游泳教研室各教员、优秀队干部和部分学员骨干共50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800米蛙泳成绩的提高和技术取向的见解及指导思想。结果显示74%的人认为800米蛙泳应该采用平蛙与波蛙结合的方式来完成成绩最好;24%的人认为采用平蛙的方式来完成成绩最好;而只有2%的人认为应该只采用波蛙的方式。(见右图)

800米蛙泳为长距离游泳,以有氧氧化为主要供能方式,主张采用平蛙的人认为:第一、由于平蛙身体无须做多余的上下起伏动作,动作幅度较小,所以可减少迎面阻力,游起来省力;第二、平蛙收腿更加充分,蹬水路线更长,能充分发挥髋关节和大腿肌肉力量,蹬夹腿可以产生更大的推进力;第三、平蛙主要是手腿配合,动作简单,更容易掌握动作要领,且动员的肌肉较少,不会耗费过多的体力;第四、平蛙主要通过抬头来完成换气,换气过程中肩部不露出水面,游进过程水花小、声音小,军队在执行水下侦查、水下偷袭、水中爆破、武装泅渡等军事任务时,更不易被敌军察觉。因此,他们认为采用平蛙的方式来完成800米蛙泳更加适合。

主张采用波蛙的人认为:第一、波蛙收大腿幅度较小,收腿时阻力不会突然增加,前进速度较均匀;第二、波蛙提肩带来的惯性可以加速手臂前伸获得更大的推进力;第三、现代蛙泳的技术风格整体发展趋向以波蛙为主流,近年来,在100米、200米蛙泳比赛中的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多采用波蛙技术,采用波蛙技术游速更快。

主张采用平蛙与波蛙结合的方式来完成800米蛙泳的人认为:第一、平蛙相对来说更加省力,可以长时间坚持,但是游速较慢,而波蛙游速更快,但波蛙更加耗费体力,无法长时间坚持。因此,他们认为在800米蛙泳过程中可以先采用平蛙进行匀速游进,在最后冲刺阶段再采用波蛙,可以充分发挥运动水平,提升运动成绩。第二、关于平蛙和波蛙在800米蛙泳过程中所占比例,大家普遍认为平蛙的比例应大于波蛙,具体比例的划分要考虑军校学员或部队官兵身体素质存在个体差异。第三、在执行军事任务过程中,平蛙因水花较小,利于军队在水下潜行,不易被察觉;而波蛙速度快,适合快速抢滩登陆,两种蛙泳技术各有利弊,可根据战略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

三、结论与建议

1.800米蛙泳为长距离游泳,以有氧氧化为主要供能方式,平蛙更加省力,可以长时间坚持,建议800米蛙泳途中游选用平蛙技术;波蛙虽耗费体力,但波蛙游速更快,建议在最后冲刺阶段采用波蛙,可有效提升运动成绩。

2.平蛙主要是手腿配合,动作简单,学员更容易掌握动作要领;波蛙技术较复杂,除了手、腿之外,还要有提肩、拱背、挺腰和髋部的上下波动动作。建议先学习平蛙技术,熟练掌握之后,再去学习波蛙技术。

3.平蛙水花小,利于水下潜行;而波蛙速度快,适合快速抢滩登陆。在执行军事任务过程中,建议根据战略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贯彻落实《大纲》与习近平强军思想,提高思想站位,强化行动自觉;要严格按纲施训,从严治训,科学组训,全面提升官兵身体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赵铭.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公安海警学院学报,2019,18 (02):56.

[2] 仰红慧 . 男子波浪式蛙泳技术的水下运动学分析 [J]. 体育科研,2005,26 (04):71.

[3]游泳教材小组.游泳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