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藏区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2020-09-10王舟英

财富生活·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摘要:藏区是我国藏民族世代生产及生活的聚居地简称,我国当前的藏区面积广阔,藏族人口众多。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加强了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力度,当前甘肃甘南藏族地区在党和人民政府持续不断的关心和支持下地区经济实力得到较大提升,但因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人才及技术欠缺等因素仍然严重地制约着藏区经济的发展壮大,急需实施有效的整改。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制约我国甘南藏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其后提出了发展藏区经济的相关策略,以此期望能进一步促进藏区的经济发展,提升藏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甘肃甘南;经济发展;制约及策略

我国地理概念上的藏区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延伸地带,包括四川的甘孜和阿坝、青海、西藏、云南迪庆、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行政单位上共计包括十个藏族自治州,区域面积大约225万km2,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藏族总人口已达628,2187人,占全国人口0.4713%,但藏区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主要体现为产业发展布局不协调,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严重,地区教育水平较低造成技能及管理人才不足,这些因素使得藏区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笔者就此展开以下分析。

一、制约藏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人才及技术缺乏,企业发展受限

基于藏区历史及环境因素影响其基础教育相对滞后,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地藏区的教育机构得到大力发展,义务制教育也得到普及,但因其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学生基础文化水平较差,教学设施设备相对不足和落后,专业技术类教育偏少等等,使得所培育的人才不系统、不全面,难以满足藏区经济的更好发展,也阻碍了新技术新理论的推广,特别是一些现代化信息技术不能吃得到有效发展。使得一些藏区本地的工矿及高新企业,不得不舍近求远从藏区外吸收和引进人才资源来弥补本地人才劣势,从而加剧企业营运成本,一些企业为获得更多的人才资源,实现更好发展而逐步迁移藏区,便进一步削弱了藏区经济实力。

(二)产业布局不合理,经济增长缓慢

基于藏区本地人才资源结构的不合理,掌握高新技术和最新管理理论的人才不足,导致本地产业多以第一产业为主部分二、三产业配合的发展模式,产业产值之间的差值较大,且藏区现有的农牧产业经济结构也不尽合理,主要体现为畜牧养殖较为分散,牧民私人圈数量有限,品质难以保障,规模化大中型专业养殖基地建设不足,产业积聚力量较弱。同时工业水平不高,也使得产品的纵深开发不深入,产品附加值体现不充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对藏区的经济拉动作用也不够强。

(三)生态环境矛盾突出

藏区独特的地形地理位置优势,蕴藏了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为藏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但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片面经济发展策略,在获得快速收益的同时,也势必会造成本区资源的极大破坏,造成资源结构及产业链的不合理,还会生发更多的负面效益,阻碍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以甘南藏区为例,其原始的畜牧业和以粗放型发展模式为主的矿产业依然占据较大比例,这种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因盲目发展过度开采开发也带来了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因牧民过度放牧,过度农耕,过度砍伐等行为而导致的天然草场退化、沙化,带来沿河区域水土流失加剧,极大地威胁到了牧区农牧经济及配套产业的发展,威胁到全州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發展藏区经济的有效策略

(一)加大人才建设和培育力度

藏区经济要想实现更好更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解决人才不足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藏区地方政府加强本地人才的培育力度,加大教育机构及教育场所的建立和完善,加强教育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群众树立教育及学习意识。其中重点要加强产学结合,开设更多的实用型、应用型知识课程,实行企业定点人才教育模式,将学校与企业有机联合,以保证人才的适销对路,从而留住本土人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要不断改善本区环境加强人才引进力度。藏区地方政府要加快制定和落实人才吸引政策,提升人才福利及政治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藏区发展,以此为藏区带来新的活力。

(二)加强产业开发和调和

当前藏区须在现有经济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化产业类型,拓宽经济发展途径,进一步壮大本地产业实力。首先,在兼顾工业发展的同时,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藏区农牧民比例巨大,他们世代从事农牧生产,拥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我们在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扩大农牧产业发展规模。可大力推广农牧合作社,鼓励散户入股集体经济,聚集牧区资源形成规模化发展局势,以此提升牧区经济实力。同时还可借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争取专项扶持资金,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观光农业等新农业经济。其次,还可以依托藏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当地政府要做好旅游产业的规划布局,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力度,成分结合本地自然特点,借助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鼓励藏民开办藏家旅社、农家乐,餐饮等经营场所,将藏族传统文化表演、藏族服饰、藏传佛教文化等等内容纳入产业体系,形成产业链条以此打造旅游特色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如此即可扩大藏区及藏族文化的宣传,也便于增加藏区经济收入。

(三)加强环境整治发展生态经济

藏区经济发展须做到多种产业的协调,既须加快促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支柱性产业,来稳定本地经济大局,如新能源产业,核心机械制造产业,高新科技研发等产业,又需要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传统产业深层次价值的开发力度,以此提升其内生动力。比如以发展“绿色经济”为原则,加快传统工矿企业的生产结构调整,产业体系调整,落实供应侧改革。要求传统工矿企业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及设备,更新生产工艺,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借助新技术、新理念、新装备走一条绿色化、集约型的生态经济发展道路。同时也可结合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打造藏区生态产业链,进一步丰富产业内容,提升经济增长空间。

(四)着力营商环境建设加强招商引资

藏区地方政府需加快实现部门工作的协同,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配合,要积极协调工商、环保、公安、城建及城管、经管,并采纳金融机构、企业代表、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等好的意见及建议,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找准关键抓住发展要点,制定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加快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强对外宣传的力度和广度,成立专门的招商引资部门,简化行政办理流程,并且随时关注入资企业的实际困难,及时予以协调和解决。以此构建一个政治安稳、生态环境良好、文化氛围浓厚、公共服务健全、社会和谐的营商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地及外资企业到藏区发展,以此完善藏区产业及经济类型,增加藏区地方财政收入,缓解藏区就业压力,促进藏区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

三、结语

新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藏区应树立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坚持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统筹联合,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齐抓共管,着力人才建设、产业体系建设、营商环境建设等大局面。以此为藏区经济的更好发展筑牢根基、拓宽渠道、提升档次,从而加快缩短藏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实现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杜明义.我国藏区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与实施策略—以甘孜藏区为例[J].经济研究,2017(1):61-63.

[2]王文长.藏区经济发展的方式及途径[J].西藏研究,2010(3):28-30.

[3]次多.挖掘藏区旅游资源服务旅游经济发展[J].旅游文化,2009(6):27-29.

[4]刘柏呈.西藏区域经济发展探析[J].中国西藏信息中心,2008(11):66-68.

[5]德吉央宗.西藏优化区域经济格局基本思路研究[D].西藏:西藏大学学报,2010.

[6]杨鹏飞.有关西藏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的探究[J].时代经贸,2015(3):186-187.

作者简介:

王舟英,甘肃省甘南州委党校。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