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民族旅游产业,着力打造苗族特色文化
2020-09-10曹正城
摘 要: 发展民族旅游,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大好形势是上下重视,发展如雨后春笋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民族旅游,必须走文旅相融合的道路。其中,关键是要打造好本地的独特文化。本文试以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为例,就做强做大当地旅游,应如何着力打造好本地独特的苗族历史文化、苗族山歌节庆文化、苗族建筑文化、苗族服饰文化、苗族饮食文化等方面谈些看法。
关键词: 民族旅游;着力打造;苗族特色文化;城步
中图分类号: I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64(2020)01-0071-0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在全球所有旅游活动中,由文化拉动旅游的占40%,在欧洲更是超过50%。
在现代旅游中,美丽的山水和田园风光固然十分重要,但没特色文化元素的注入还是难以持续高效发展的。旅游作为一种业态,随着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其内涵在不断丰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从旅游供给角度看,在旅游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旅游产业要突出做好景观环境和产品的创新升级。发展县域旅游,必须走文旅相融合的道路。
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地方的主要财富,旅游景观建设首先要树立文化自信,保护好面临消失的传统文化村落,在充分挖掘当地乡土特色文化上做文章,使代表本地乡土特色文化的元素回归乡土,让乡土特色文化成为旅游景观建设的灵魂和主线。这样,旅游产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不断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现就城步苗族自治县在做强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应如何着力打造好本地独特的苗族历史文化、苗族山歌节庆文化、苗族建筑文化、苗族服饰文化、苗族饮食文化等方面谈几点建议。
城步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山水风光旖旎,人文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具备做强做大民族旅游的得天独厚条件。
一、要着力打造好苗族历史特色文化
(一)重点打造好中国南方“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这一独特的苗族历史文化品牌。
城步杨家将“精忠报国、能征善战、为民造福”的历史文化,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时间跨越上千年,是我国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明一脉从未间断过的独特经线,而且是城步和湖南人民的骄傲。2008年,我县被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为中国南方“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
为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讲好城步故事,发好城步声音,树好城步形象,将城步杨家将历史文化的研究、宣传、应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促进我县旅游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1.成立高规格的“中国南方城步苗族自治县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会”,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研究会会长,分管文化旅游的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为副会长,相关部门的领导为成员。
2.定期举行公祭纪念杨家将活动。每年的清明节或杨再思(中国南方杨家将的奠基人)的诞辰日,由县人民政府在杨氏官厅主办纪念公祭活动,缅怀城步历代杨家将的丰功伟绩,宣传、弘扬杨家将“精忠报国、能征善战、为民造福”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城步营造一个催人奋进的良好氛围。
3.举办一次全国性的南方城步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与应用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历史文化专家、教授和媒体参加,为宣传、研究、应用好城步杨家将历史文化把脉问计。论坛可由县委、县人民政府和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联合作为主办单位。
4.对儒林镇杨家将村(原大竹坪村)、清溪村和蒋坊乡杉坊村等杨家将故里的古村落、古民居、古墓,县人民政府要制定出台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使游客走进这里就能感觉到、触摸到、看得到城步杨家将厚重的历史文化。对杨氏官厅中的陈列物还要进一步充实、完善与更新。
5.为便于更多的人们了解、知晓和学习城步杨家将精神,尽快公开出版《南方城步杨家将历史与文化》一书,所需出版等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
6.为打造好南方城步杨家将这一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品牌,扩大其影响力,应在国内主流媒体、知名媒体、影视界和有关公开场合场所等,开展长期性的、全方位性的、多视角性的宣传、推介。
7.向国家文化旅游部继续申报,将城步杨家将历史文化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倾情打造好南方城步“老山界”这一经典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
艰苦卓绝的长征中,城步境内南山的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最難爬的高山。湘江战役红军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后,翻越了老山界这一天堑,转战湘黔,随军行动的原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在此留下了千古名篇《老山界》。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设立了中南五省海拔最高的国防哨所,被中央军委誉为“高山红哨”。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高山红哨已被裁撤。但是,老山界这座永不磨灭的历史丰碑,高山红哨这道坚不可摧的堡垒,它们和县境内丹口镇莲花桥的红军烈士墓、长安营镇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入邵第一村汀坪乡蓬瀛村一道,共同构筑了城步这一方热土的红色经典,传承着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长征精神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他们在苗乡留下的“一条红军棉裤”“一盏马灯”“两块银元”等实物,见证了红军长征路上军爱民、民拥军深厚的军民鱼水情;他们打土豪、勇歼蒋匪的许多动人故事至今还在城步百里苗乡传颂。
一是依托南山国家公园美丽的山水森林草原风光,将“老山界”打造成为全省、全国的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基地(学院)。
二是在县城两河口通往南山和汀坪高梅与广西龙胜达界处,打造巨大的宣传标牌或牌坊,进入面写上“南山国家公园、城步老山界欢迎您”,出口面写上“南山国家公园、城步老山界欢迎您再来。”
三是对徒步爬行老山界的路面进行修整扩宽,使游客在登攀中能充分体验到当年红军翻山越岭的艰辛。
四是在老山界布置当年红军过老山界的一些图文资料,尤其是原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笔下的《老山界》一文,使游客能直接感受到当年红军为了推翻三座大山、打到蒋家王朝、建设新中国不怕苦、不怕死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二、着力打造好苗族山歌节庆特色文化
中国山歌在苗族,苗族山歌在城步。城步素来就有“山歌之乡”的美誉。可以说山歌已深深地融入了城步各族群众的血液和民族情感,是城步苗、汉、侗等各族同胞表达爱情、传递友谊、互通信息、教化民风、启迪后辈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如今,山歌是城步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城步山歌在乡村最为流传。从汀坪乡蓬瀛村、丹口镇桃林村、长安营镇大寨村、长坪村的“游客留言”“佳宾赠语”来看,他们赞美最多的就是城步山歌。游客們说:“我们走遍了祖国的美好山河,看过了许多美丽乡村,让我们最难忘的就是城步山歌,苗族男女青年们优美的歌声,婉转的腔调,深情的歌词,让我们很难忘怀。”
城步山歌、节庆文化的传承、普及、宣传,要从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加强城步山歌普及力度。城步山歌不要局限于汀坪乡五团镇、丹口镇、长安营镇和儒林镇的山歌节赛,而要由县文化干部和民族文化工作者、爱好者带到各个乡镇去,到各个乡镇村组织山歌队,进行传唱表演,辅导传承。民族山歌文化应成为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重视的教学内容,让城步山歌在全县更好地传承和唱响;
二是在桃林、大寨等乡村旅游景点,组织青年男女开展经常性的山歌表演对抗赛,让旅客参与其中,乐享山歌带来的精神快乐和智慧的增长;
三是擦亮“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这一厚重的苗族节庆文化名片。
(一)应坚持不间断地办好“山歌节”并适当延长节会活动的时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不怕老,一是古董,二是节日,没有任何国家和民族会为自己的节日太过古老而汗颜,相反他们会为持久的秉承而自豪。湖南南山的“六月六山歌节”已连续举办了22届实属不易,且有了一定的影响,作为后来者确实不能轻言随意地放弃这一节日。节日的最大功能就是创造更多的感动,而实现感动要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流和畅快互动。节日的本质就是通过快乐或狂欢来实现贫富、身份、地位等差别的模糊,其核心意义在于营造人的平等和尊重。为了发挥节日功能的最大化,“六月六山歌节”不能只局限于举办一场文艺晚会就收场了事,建议搞3—7天时间,让外来游客及本地居民有充裕的时间来实现互动,充分享受节日带来的欢乐和愉悦,这期间可安排具有特色的饮食文化体验、民族特产制作和购物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观赏体验,特别是对原真性的山歌对唱场景和氛围的体验,让歌手在对歌中既感受到对抗带来的压力,又享受对抗带来的快感;让观众在观看歌手对歌的过程中既有一种观赏文艺表演一样的悠闲和娱悦,又有一种观看体育赛事一般的紧张和激情。
(二)应持之以恒地打造本民族歌手和山歌名曲,可聘请知名的词曲作者来城步现场采风创作并指导本地歌手提升山歌演唱水平。甚至可以考虑利用已经成为经典的名曲,如《挑担茶叶上北京》采取旧瓶装新酒的形式加入城步元素,再邀名家来演唱,让其再度走红。
(三)应打造一个相对固定又具有神圣感的节日开幕启动仪式。德国慕尼黑啤酒节开场的重头戏就是盛大的巡游表演,且两百余年始终坚守着这一重复不变的仪式,即在啤酒节开幕的时候,人们穿戴传统的民族服饰,吹奏着乡间调式的音乐,驾驭着马拉酒桶的花车,载歌载舞地向啤酒城快乐进发……我们的山歌节开幕启动仪式也应考虑策划和打造一个既具民族特色兼具宗教神圣感的仪式,并长期坚守届届承继,形式和内容上敢于重复才是厚重之节的象征,才更能彰显我们城步民族的自信和文化自信。
(四)应考虑在县级层面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节会筹划机构,有相对固定的人员,专门研究节会规律和整合节会资源,提升办节的水平,扩大办节影响,充分发挥节会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五)在创新“六月六山歌节”展演形式、活动内容、山歌内涵(多赋予苗族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及曲调的基础上,建议将其上报为国家民族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品牌,由国家民委、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然后逐步通过市场运作,交由社会承办;同时还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着力打造好苗族建筑特色文化
建筑是可触摸的历史,也可唤醒历史的记忆。城步如今还保存多处苗族建筑物,如古风雨桥、古民居、古城墙、古田、古墓、古石板路、鼓楼等,均具有颇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是我县先民生存发展的见证,也是我县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后,一段时期由于整体发展规划的缺失,造成部分苗侗寨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现代化的小洋楼在村寨中拔地而起,对原有村寨的整体性、协调性等造成了伤害;部分村民外出务工,导致部分古建筑年久失修;由于在消防安全方面的天然缺陷,导致部分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在“火烧连营”中化为灰烬……上述诸多因素的不断出现,导致了当下我县民族建筑在保护和发展中,面临着重重困境,其数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如何在大力建设城步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强县的时代背景下,全力搞好苗族建筑文化的挖掘、传承、保护和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实施好《城步苗族自治县民族风格建筑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制定《城步苗族自治县苗族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对传统村落予以立法保护。建立苗族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制定苗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让苗族木匠泥匠工艺不断传承创新。对在保护民族建筑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乡村和居民要给予奖励。
二是古建筑维护和整修要坚持整体保护原则。木结构建筑,时间久了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进行维护和修整是必不可少的,但要做到整体保护,不仅要对建筑本身进行保护,还要保护好周边生态环境。
三是要用“生态博物馆”理念保护苗族传统村落。与传统博物馆不同,如果能建立民族生态博物馆,把一些有价值的文化产物收藏起来,把集中的苗族村寨作为一个整体集中保护起来。
四是在旅游开发中要做到“适度”。苗族传统村落的承载能力有限,过度开发将会让苗族村寨面临更大的破坏。
五是要加强火灾防范。苗族民居建筑大多是木结构建筑,由于苗族喜欢聚族而居,建筑物连成一片,一旦失火,很容易造成同归于尽的后果。因此,增强苗寨民居的火灾防范意识,提高防火技能,有效防范火灾,是一项重要而急迫的工作任务。
六是对新建的居民楼房,制定苗族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文化相融合的激励机制。
四、着力打造好苗族服饰特色文化
民族服饰即穿在身上的衣服,系在头上的头饰。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服饰各有千秋。苗族服饰是当今世界上最美丽、最漂亮的服饰之一。他们多姿多彩的服饰铭载着本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变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古往今来生活环境的浓缩。史学家称之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动态的活化石”。
城步苗族服饰与广西瑶族、贵州苗族服饰基本相同。有青衣苗与花衣苗两个种类,城步苗族东南为青衣苗居多, 西北以花衣苗居多。青衣苗服饰一年四季多为青蓝色粗布,男女均扎布包头,袖口领口有花边;女式有银饰项圈,有银饰围裙。男式有腰带和绑腿带,脚穿草鞋。花衣苗服饰色彩较多,春冬季节为青色粗布,夏秋有白色、灰色、蓝色粗布,衣领衣袖、裤脚边花边装饰较多且艳丽。男式包头带、腰带均有花边,袖口与裤脚口宽大,不扎绑腿带;女式少戴包头巾,节日喜庆戴银头饰,脖颈戴银项圈,服饰多用红色、绿色、白色粗织布,花边鲜艳;尤其是少女的红色围裙,又称抱肚,中央是丝线绣扎的“荷花鲤鱼”或“丹凤朝阳”或“鸳鸯戏水”图案,周围是花边;结婚后的花苗少妇围裙改用绿色布作衣,图案略有不同,有“荷花莲子”“双喜鹊、双凤”等。女花苗的裤腿尤其宽大,宽幅达三尺以上。
近年,慕名来城步旅游的人,对苗乡人们很少穿着苗族服饰甚表遗憾,他们说:“这里的风景美、空气好,就是感觉苗族地区着苗族服饰的人少。”而到广西龙胜、三江瑶寨与贵州雷山苗寨,民族服饰已成为家常便饭。民族服饰文化走进生产生活、走进乡村旅游,是当前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穿戴本民族服饰,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我认同感,公开体现民族的吸引力;
二是政府有关部门在助力乡村振兴、扶贫攻坚和开发项目时,应将民族服饰纳入文化项目建设,对村民制作民族服饰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让村民穿戴民族服饰变成自觉行动,久而久之成为习惯。
三是鼓励城乡居民,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在平常的生产生活中经常穿戴苗族服饰,使游客来到城步,首先感觉到城步苗乡大地浓厚的民族氛围,城步和其他地区确实有不同的地方,有它的独特之处。
四是将城步苗族服饰申报为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国人知晓、了解、喜爱城步的苗族服饰,并且愿意购买、穿戴城步的苗族服饰。
五、着力打造好苗族饮食特色文化
要想留住游客,首先要留住游客的胃。除了有看的、听的、住的、玩的,购的,还要有美食。
特色美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城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绿色环保食材,如苗乡油茶、竹笋、糁子酒、南山奶粉、腊肉、长安鱼、蕨根蕨菜等,都是美味可口的特色食品。要打造好城步民族美食名片,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通过特色食谱打造。积极挖掘民族饮食文化内涵,打造城步八大食谱品牌:一是西岩的三绝:盘龙、粉肠、老鸭崽;二是土桥的三罐:藠头、冬笋、蜜桔罐头;三是丹口的三绝:油茶、乌饭、血酱鸭;四是长安的三宝:河鱼、虫茶、香禾米;五是南山的三怪:萝卜、奶粉、腊牛肉;六是拦牛的三香:蕨粑、腊肉、苗香梨;七是蓬瀛的三汤:峒茶、米酒、浮汤肉;八是五团的三味:米酒、豆腐、瘠田辣。还要加大对民族美食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力度,突出打造城步美食名片,使游客通过一道美食能认识城步、爱上城步、恋上城步。
(二)利用名人效应打造。如“城步油茶”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盛行。可通过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孟获由于苗家油茶救了他性命的故事推介城步油茶;还有城步玉兰片因明代的开国大将蓝玉而命名的故事;还有1934年12月,一位江西籍红军战士在城步留下“一块腊肉走长征”的动人故事; 还有汀坪乡苗族青年刘迪能在澳大利亚开办了“苗族油茶馆”,2017年3月24日,他在澳洲华人企业家座谈会上用油茶款待了访问澳大利亚的李克强总理夫妇。李克强总理品尝后高兴地拉着刘迪能的手说:“确实是好茶,我也是第一次品尝到中国的苗家油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饮食文化。你们把我国民族饮食文化带到了澳大利亚,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在此向你们夫妇表示感谢!希望你们把油茶企业做大做强,为我们中华民族增光添彩!”
(三)借助多方平台打造。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推介。如通过“六月六山歌节”、县庆、五个苗族自治县的联系会议以及其他公开场所场合等进(上接32页)行宣传推介。让游客在品尝到城步油茶等美食时,还可以听到城步的“油茶歌”,看到城步的“油茶舞”,了解城步的前世今生。
(四)通过固定的仪式打造。如在一些重大的节庆活动和景区中通过拦门酒、喝油茶、唱山歌让游客感受到城步苗族饮食文化底蕴的深厚和隆重热烈质朴。
综上,通过对苗族特色文化的打造,将文旅相结合,一定能做强名族旅游产业。
参考文献:
[1]李华,尚明珠,曹正城,雷学业,刘学用,张盛斌.全国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比较研究[G].苗族文化论坛文集,文史博览杂志社出品,2014.9.
[2]李天翼,麻勇斌.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十年发展的成效、经验与价值[R].西江模式.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十年发展报告.
[3]明庆忠,余晓兰.民族村寨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建设研究[M].中国民族旅游研究,2015.
[4]喇明英.川西高原民族地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与路径探讨[J].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5]王向明.加快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N].青海日報,2013.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