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拿捏教材 追求高效课堂
2020-09-10吴炳学
吴炳学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7-021-02
摘要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深度解析,对教材功能的积极探索,以及如何构建符合学生体能与技能共同提高、体质与心理共同发展的实效性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正在实践和探讨的主要话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识别在课堂教学中能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技术动作的判断与学习,本文笔者将对体育教材的定义以及如何更好的运用好教材进行了举例探讨,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体育教材;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体育课教材主要是以体育学科的知识体系为框架,按照运动项目分别由知识与技能的内在逻辑关系来安排的教学内容。教材保函所教内容“对问题的分析、展示与结论,学科里最基本的术语及其所携带的知识资源”。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材,用心地加工教材,有效地利用教材,将教材内容化为最易所接受、和所用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行至今天,体育与健康课程其自身的特点展现无疑,通常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时需先确定教学目标,而明确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再结合学生技术能力基础情况,去确定符合学生技术能力基础情况,而通常所说的突破重难点就是目标所在。
一、加强教材理解;重视教材分析本领
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时候即使是基本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追问。如:“拍球”与“运球”;“折返跑”与“往返跑”等。带着学生对这些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结合实际课堂教学经历,在笔者查阅比对多本体育教材后发现,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往往是课堂教学最最前提性的、基础性的工作。
笔者在教学一年级小篮球单元教学第2课时时,课堂上学生把原地“运球”和“拍球”两个概念混淆了,使得课中老师教学的 “运球”动作,在学生口中变成了“拍球”。体育教材在进行教材定义的时候,会出现一些近似的概念,比如“往返跑”与“折返跑”“蹬跳”和 “跨跳”等,学生对于这些类似的概念往往容易混淆,练习时候不能很好的掌握技术动作要领。教师在教学前必须自己理清其中的概念,知道我要“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这样才能做条理清楚到事半功倍。;
二、理清体育教材概念与技术动作要领,提升教材分析能力
(一)折返跑与往返跑的概念
折返跑:学生听到哨声从起点开始,跑至终点处,手触碰标志物后立转身跑回起点,按照练习要求在起点和终点间做若干个来回折返,最后冲刺撞線完成练习。
往返跑,《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解读》选测项目25米*2(50米*8)往返跑的测试方法:“受试者站在起跑线后,听到‘跑’的口令后起跑,折返时,受试者按照逆时针方向绕过标杆(1.2米)不得碰扶标杆,不得串道……”
(二)折返跑与往返跑的技术要领
1.折返跑——触(线或标志物)
折返的技术要领(以右脚触线或右手碰标志物为例):快跑至终点前3米左右,开始减速,并降低身体重心,侧对标志物,用左手碰倒标志物后,转体面向前进方向,右脚迅速蹬地起跑。
2.往返跑——绕
往返跑的关键在于绕过标志物的绕障碍跑,实际上,绕障碍跑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弯道跑。教学中要将快速“绕过”标志的动作方式确定为往返跑的任务。
(三)折返跑与往返跑的技术特点
折返跑的动作要领是:转身、蹬地和快速起跑,要求练习者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快速加速能力。往返跑的动作要领是控制好离心力的负作用,保持好身体平衡和稳定,不使自己被离心力甩出去。
(四)拍球与运球
1.拍球的概念界定和技术分析
参照字典的解释,“拍”指用手掌轻轻地打,如拍球、拍手。
教材分析:原地拍球是原地运球的基础动作,掌握正确的拍球手型为学习原地运球建立良好的基础。
动作做法和要点:五指自然分开,手心空出。用手指和指跟部按拍球,肘关节、腕关节随球上下屈伸,动作柔和。
2.运球的概念界定和技术分析
“运”含有搬运、运输之意,如:运货、运水等。从字意理解,拍更多的属于自然、自发的行为或动作,运则指向一定的目标。
教材分析:原地运球练习使学生体验正确的触球部位,养成良好的运球身体姿势,为熟练掌握运球突破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动作做法和要点:手掌的边缘触球,手掌心不能触球。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体会手按拍和迎引球的动作。拍球部位为正上方,力量适当。
三、准确“定位”教材,把握教材分析节奏
体育教材中任何一个项目中的某一个课时内容,总是既与其他课时相联系,又相对处于独立的教材体系中;而就某节课的教学内容而言,是在编制单元计划时就确定的,所以在分析此教材时关注点是本节课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作用及重难点,不能孤立地去分析、处理本课时的内容。
举例A:以“折返跑和往返跑”为例,《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中往返跑练习出现在水平一“走和跑”教学单元第5课时中;折返跑练习出现在水平二“走和跑”教学单元第一课时。折返跑不仅对练习者的灵敏素质、协调能力要求较高,如果要较好的掌握动作技术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他们只具备了初步的尝试能力。其次,在技术上,折返跑是三年级学生新接触的内容,“折返跑”这个技术动作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动作概念和表象也是模糊的,先备基础差。我们来看看,浙江省五城区教学研讨活动课上带给我们的启示,有的老师采用了先练后教、在练中学的教学方式,通过从触摸五点(五角星)——四点(四边形)——三点(三角形)——两点(线段)线段的各顶点,学生由触摸五点的过程中逐步缩小折返角度,结合问题引导与启发,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建立大致的动作概念,对动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堂课突破了为折返而折返,为考试而考试,使学生认识到这不仅是一个动作技术,而且还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不仅是一项跑的练习,更是球类等项目中体现灵活性的一项技能。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真正涵义,才能发挥教材的真正价值,使学生真正受益。
举例B:以“拍球和运球“为例,《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中拍球練习出现在水平一,一年级第一学期小篮球的教学内容,运球则出现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小篮球教学内容第2课时起,这样的安排是由于一年级小朋友的神经发育还未成熟,对肌肉活动的支配与调节还在完善中,所以,一年级小朋友在控球中就出现了用整只手臂拍打球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利用手腕、手指控制球。而与“拍球”的动作相比较显然就没有那么严谨,拍球”要随意的多了。从动作的教学来说,并不需要有目的去教会这个动作,但通过“拍球”练习,可以发展学生基本活动与眼手协调能力等。另外“拍球”属于功能性动作,除了熟悉球性,培养兴趣。还是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手段之一。教学中,我为了培养学生小篮球兴趣,拍球练习采用教学的方法有a:转动地面上的球b:了解拍球的方法和手型c:比一比谁原地拍的多等。运球练习课采用的策略是:(在学生掌心印个图案,讲解手的触球部位)a:用手指在篮球上弹钢琴b:原地运球幸福拍手c:运球石头剪子布d:同伴间合作高低运球比赛等。还可以延伸一些游戏如:边运边翻动地上的卡片、“老狼老狼几点钟”、根据音乐节奏运球等。根据重难点和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选择游戏法、情境法、探究法来进一步巩固运球的基本动作,提高对球的控制能力。在不同方式的体验环境下,个体积累更多的运动感知经验。在拍球和运球上体现梯度,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教材)施教”及“因才(学生)施教”。使其一年级的学生由拍球逐渐过渡到运球。
综上所述,诸多实践证明,用好教材就必须正确认识教材、“活化”教材、拓展教材、延伸教材,拓宽课堂教学空间,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课中的体育术语,引导他们去体会概念是如何描述动作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叶圣陶所说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并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身体、心理、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练活动的激情,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真正提升有效性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所发挥的作用,为学生日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
参考文献:
[1]余立峰.把握教材是基础 追求设计一致性[D].浙江:浙江省教研室.2011.
[2]郭巍.用好教材,教会锻炼[J].中国学校体育,2013(03):69-70..
作者单位:上海尚阳外国语学校桐乡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