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电影悲剧美学的内涵和形态

2020-09-10陈欣

今古文创 2020年13期
关键词:苦难黑色幽默抗争

陈欣

【摘要】 悲剧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形态,美学意义上的悲剧主人公,一定要在面对苦难时,显示出超常的抗争意识和坚毅的行动意志。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我们较少看到悲剧主体的抗争力量,多多少少冲淡了其中的悲剧色彩;电影《美丽人生》契合了悲剧的主题,表现出主人公面对死亡的抗争精神。而电影《疯狂的石头》和《楚门的世界》则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特殊的黑色幽默的悲剧形态,形成了一种新的悲剧艺术类型,丰富了电影悲剧美学的内涵。

【关键词】 电影;悲剧美学;苦难;抗争;黑色幽默

【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3-0004-06

古往今来,世事沧桑,人间经历过无数悲欢,无数离合。在看到人世苦难和经历生离死别时,岁月变幻中,人们不禁对人类自身命运的莫测感到十分困惑。面对人生的苦难、似乎是命定的结局,有的人选择默默地承受、随波逐流,有的人选择了逃避,还有的人选择了拼死的抗争,于是悲剧便诞生了。

悲剧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形态,美学意义上的悲剧,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谈到的日常生活悲剧中的悲哀、悲惨和悲伤。英国美学家斯马特指出:“如果苦难落在一个生性懦弱的人头上,他逆来顺受地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只有当他表现出坚毅和斗争的时候,才有真正的悲剧,哪怕表现出的仅仅是片刻的活力、激情和灵感,使他能超越平時的自己。悲剧在于对灾难的反抗。陷入命运罗网中的悲剧人物奋力挣扎,拼命想冲破越来越紧的罗网的包围而逃奔,即使他的努力不成功,但心中却总有一种反抗。”这就是斯马特对于悲剧的看法。同样,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也曾说过:“对悲剧来说紧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引起我们快感的不是灾难,而是反抗。”

因此,我们在对悲剧进行剖析的时候,应注意到几个关键词:苦难、坚毅、斗争、超越、反抗。也就是说,美学意义上的悲剧,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悲剧主体遭遇到人生中的不幸和苦难,而是悲剧主人公遭遇到苦难、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求生欲望,对平时的自我的超越;所显示出的超常的抗争意识和坚毅的行动意志;是悲剧主人公在面临死亡时,旺盛生命力的最后迸发,以及自我能力的最大发挥。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和《美丽人生》展现了悲剧性的犹太民族面对悲惨命运时的抗争精神;而影片《疯狂的石头》和《楚门的世界》则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特殊的黑色幽默的悲剧形态,通过描写小人物的辛酸和世界的荒诞,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情感模式,用笑来表现悲惨,借荒诞戏谑宣泄悲惨的情节,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悲剧形态,丰富了电影悲剧美学的内涵。

一、《辛德勒的名单》——苦难与救赎

19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有一部电影,毫无争议地夺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剪辑以及最佳配乐多项大奖;并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美国导演工会奖等等。这部电影,就是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辛德勒的名单》。

影片深刻地揭露了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疯狂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电影独特的艺术风格、超凡的艺术张力及其思想的深刻性,都达到了许多同类电影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是一部悲惨的史诗性的影片。

影片着力刻画了一位具有纳粹党员身份的商人奥斯卡·辛德勒从纳粹的魔爪之下拯救了1100多个犹太人的动人故事。辛德勒是一个极富魅力、擅长社交的德国商人。他来到波兰的克拉科夫,接收了一个倒闭的搪瓷厂,利用与德国军方的关系,做起了军需品的生意。由于雇佣犹太人只需向党卫军交纳少量的费用,雇佣波兰人却需要付更多的工资。所以,辛德勒从一开始就雇用了犹太人。1943年,德军开进克拉科夫,开始无差别的大屠杀,亲眼目睹了这一惨剧的辛德勒,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他从此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尽可能多地拯救犹太人。被他拯救的犹太人一共有1100多人。北美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指出,“辛德勒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子嗣如今已有六千人,而整个波兰的犹太人也只有四千人。这看似是在告诉我们一个明显的道理,在拯救犹太人方面,辛德勒一个人做得比一个国家做的还多。”

在影片快结束时,被解放的犹太人与辛德勒告别,送给他一枚戒指,这是他们用从牙齿上取出的金子熔铸而成的,上面用希伯来文刻了一句经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

导演斯皮尔伯格在拍摄这部电影时,没有使用好莱坞式的戏剧性情节,也没有炫耀技巧,甚至整部电影都是黑白片。电影中有这样的镜头:镜头1,集中营的纳粹司令官,在天台上百无聊赖,对下方的一名犹太女子开枪,犹太女子应声而倒,周围的犹太人张皇地四处躲避。镜头2,德国人搜查一间房,镜头随着手电筒的光亮转到一边,壁橱里躲避了十来个男男女女。下一秒,就是一阵阵猛烈的枪声,枪口的火焰像电光一样明灭。镜头3,一个德国士兵,在密集的枪声中,陶醉地演奏钢琴。枪声和钢琴声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曲残忍恐怖的合奏。

影片中唯一出现了有色彩的画面,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她穿着鲜红色的短大衣站在荷枪实弹的德国士兵面前,走在正在发生大屠杀的街道上。而最后,这个影片中唯一的一抹亮色,也被无情地抹杀掉了,小女孩的尸体最后出现在堆满死尸的推车上,这暗示了克拉科夫的犹太人最终的命运——没有幸免,结局只有绝望和毁灭。

这个惨剧中的悲剧主体——犹太人,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力,甚至是抵抗的力量。除了一个犹太会计借口招工,主动去救护了一些同伴之外,他们只能依靠辛德勒用特殊的身份保护他们。当然,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犹太人也不可能做到更多的反抗。

斯皮尔伯格的创作重心,着重于用史诗性的画面深刻揭露德国纳粹的暴行,以及主人公辛德勒身上伟大的人性光辉。整部电影,我们较少看到悲剧主体的抗争力量,多多少少冲淡了这部电影的悲剧色彩。

犹太民族是一个非常具有悲剧性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有自己的民族,却没有自己的国土。他们为世界奉献了极具影响力的宗教和文化,却长期生活在卑贱和屈辱之中。美学家邱紫华先生在《悲剧精神与民族意识》中写道:“希伯来民族(犹太民族)的历史是悲剧性的历史,这种历史从远古一直写到现代,这是世界上罕见的民族史。希伯来民族(犹太民族)是具有悲剧性格的民族,这种悲剧性在人类各民族中是独一无二的!”

二、《美丽人生》——苦难与抗争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麻雀》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作者打猎归来,在林荫路旁看到了一只从鸟巢里跌落下来的幼小的麻雀,正当猎犬慢慢逼近小麻雀的时候,一只黑胸脯的老麻雀发出了绝望、凄惨的叫声,勇猛地扑向了猎犬,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掩护自己的幼儿。猎犬居然被如此弱小的鸟儿逼退了。作者深深地被老麻雀的勇敢决绝所触动,产生了崇敬之情。

原来,爱,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强大!因为对孩子的爱,老麻雀身上显示出了超乎平常的生命力和抗争精神。猎犬在这只小麻雀的眼中,是多么庞大的怪物。可是,它却以“有限”抵抗“无限”,这种超乎常规的举动背后,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母爱!

在我们看来,任何生命都具有自我保存、自我发展的本能,本能是很难改变的。一只小小的麻雀尚且如此,作为自在自为、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的人类更是具有这种普遍规定性。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叔本华说人生本质就是悲剧。是的,我承认人生是悲剧,但是我认为不是任何的毁灭和苦难都是令我们赞叹的。如果说人生是一出悲剧,我们也要把这部悲剧演得轰轰烈烈。”这就是尼采宣扬的悲剧精神,面对死亡的抗争精神。

1997年12月20日,一部叫《美丽人生》的电影在意大利上映。1999年,这部意大利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配乐三项奖项。故事同样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看似疯疯癫癫、还有点儿饶舌的犹太小伙子圭多,偶然遇见了年轻漂亮的姑娘多拉。多拉有一个庸俗的男友,整天都是无聊的应酬、单调的生活。圭多用尽了各种方法讨得这个姑娘的欢心,成立了家庭,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乔舒亚。

乔舒亚五岁那年,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德国纳粹将他们关进了集中营。他们面临的是集中营艰难的生活和难测的命运。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受到伤害,圭多编织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完美的谎言。他告诉儿子,想要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就要在这个艰难的游戏中攒够1000分。而集中营里发生的所有的事,都只是游戏的一部分。

盟国日益逼近集中营,德国纳粹在撤离之前开始大屠杀,圭多将儿子藏在铁柜里,告诉儿子,他们已经得到了940分,如果坚持到最后,就能再得到60分,赢得大奖。可是他自己却在找寻妻子的过程中被纳粹士兵枪杀。

孩子最后一次看到圭多的时候,德国士兵端着枪在他身后,他迈着滑稽的大步,扭头对孩子的方向挤挤眼睛——他在告诉孩子:这一切都是游戏,我们是在做游戏,我们要赢得大奖!哪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努力维系孩子心中纯真的世界。

第二天早上,孩子按照父亲的吩咐,等到周围没有一个人的时候,慢慢从铁柜里爬出,一辆巨大的坦克正缓缓地向他开来,男孩真的赢得了他的奖品——一辆真正的坦克!在电影的最后,长大后的乔舒亚用深沉的语调说:“这是我的经历,这是我父亲所做出的牺牲,这是父亲赐我的恩典。”

这就是一个父亲的爱,他对妻子和孩子的爱给予了他无比巨大的勇气。圭多假装自己懂德语,在翻译时,将德国纳粹宣布集中营的条例,全都改成游戏的规定。“如果你违反了三条规定中的任何一条,你的得分就会被扣光:一、如果你哭,二、如果你想要见妈妈,三、如果你饿了,想要吃点心!想都別想!”在路过集中营的广播室时,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广播里呼喊妻子的名字,他告诉她,他和儿子都还活着。利用做侍者的机会,圭多为妻子播放了《船歌》,这曾经是他们定情之夜播放过的音乐。

影片中有一个谜题:“什么东西越多越看不见?”答案是黑暗。但是,即便在最为黑暗和绝望的集中营里,圭多不但最终保护了自己孩子的生命,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依旧生活在童年纯真的世界里,活在他亲手编织的梦幻中。在梦中,冲破了重重黑暗和层层迷雾,孩子的心灵没有受到任何创伤。借用电影中的台词:“喜剧涂上了黑色,欢笑化为了感慨。人生很美丽,爱一个人,会发光。”在阳光下,乔舒亚扑在母亲的怀抱中,大叫:“我们赢了,我们赢得了一千分,我们得到冠军,坐坦克回家。”看到这一幕时,相信所有观众的泪水会夺眶而出。

海明威说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圭多的肉体虽然被德国纳粹毁灭了,但他却是胜利者。他让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得到了新生,这正是犹太民族的悲剧精神的体现:我们可以被压迫、被屠杀,我们可以最卑微地活着,但我们会勇敢地生存下去。

影片还告诉我们:“没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但生命的每一刻都是美丽的!”生命因为希望,因为对苦难的抗争,才会像向日葵一般绽放。所以,这部电影真正地契合了悲剧的主题:苦难与抗争!

三、《疯狂的石头》——小人物的辛酸

什么是黑色幽默?美国评论家尼克伯克举过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某个被判绞刑的人,在临上绞架前,指着绞刑架询问刽子手:“你肯定这玩意儿结实吗?”

黑色幽默作品作为20世纪的一种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力图表现世界和人的非理性的扭曲关系。它以生活中的种种荒谬悖理现象来表达存在主义的哲学世界观。目前学界认为:“黑色幽默作品大都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体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黑色幽默既非传统悲剧,也非传统喜剧,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形态。电影《疯狂的石头》就具有较为典型的黑色幽默特征。

这部电影作品,人物众多、构思巧妙,几路人马或是护翡翠,或是盗翡翠,线索并行,时有交错,但严丝合缝,一点儿都不显凌乱。从内容上看,无论是从大背景还是一些小细节中,都对那个时代的一些弊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针砭:国企困境、房地产商暴富的原罪和幕后操作以及盗贼肆虐等等。

故事发生在山城重庆,一个已经停发8个月工资的工艺美术厂行将倒闭,房地产大鳄冯总对工艺美术厂的地块虎视眈眈。岂料,在工厂厂房拆除过程中,发现了一块价值千万的翡翠玉石,于是,围绕着这个石头,几伙人开始了他们疯狂的偷骗拐抢,疯狂的不是石头,而是一个个被异化了的人。

翡翠雕琢成功后,厂长出主意,在罗汉寺里搞个翡翠的展览会,造成一定影响后,把翡翠卖个好价钱,以解厂里200多员工的燃眉之急。包世宏承担了翡翠展览的保卫工作。

主人公包世宏在警校学的刑侦,科班出身,却委身一个行将倒闭的厂,做保卫科长,长期被前列腺炎困扰,敬岗爱业,行事带有江湖气,脑子灵,做事也不拘一格。但是,他所有的努力似乎都是白费功夫:设计“高压有电”的牌子挂在墙上,仍然被人越墙而入,他认为“高灯下亮”却遇到了灯下黑,道哥就住在他隔壁,谢厂长的儿子谢小盟也是在他眼皮子底下换走了真翡翠。草木皆兵,以为棒棒军和盗贼有关,还专门请他们喝酒:“袍哥人家不许拉稀摆带。”让他们远离罗汉寺,搞得棒棒军以为是城管文明执法。在他看来,对作奸犯科之徒不能讲正常手段,“包一包白灰往脸上一糊”,这正是为他捉拿到国际大盗麦克做了铺垫。到最后,包世宏都不是一个成功者,他只不过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和职责,保住了翡翠,也保住了全厂人的希望,但是他永远不知道,他送给自己妻子的那个翡翠才是真货。他前面所有的努力现在看来都显得十分荒谬。

冯总为了夺得这块地,派手下四眼去香港用十万美金聘请了一个国际大盗麦克,来盗取翡翠。谁料,强龙难压地头蛇,刚出机场,他的密码箱就被道哥为首的三个贼偷走了。

道哥、小军和黑皮是长期开着搬家公司字样的小汽车,到处偷盗的犯罪团伙。道哥以知识分子自居,常常把素质和智商挂在嘴边,哄女朋友时说的是:“现在是我事业的上升期。”小军和黑皮天生的贼眉鼠眼,然而两个人风格迥异:小军经常把“专业”挂在嘴边,中奖诈骗失败后,他对道哥说:“演了一上午也没收成,这咱不专业。”黑皮则是简单粗暴,遇事总是“费那事干嘛,用锤子咣一砸开,拿了就跑”。随着警方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强,他们开始试图转型,用易拉罐中奖的形式行骗,但全车没一个人相信他们。黑皮砸开了麦克的箱子后,道哥发现了翡翠的照片,他认为适合他们专业的生意来了。

几方人马,几番交手,宝石失得复得,得而复失……

谢小盟用偷换的真翡翠,骗到了道哥的女朋友,道哥在《忘情水》的歌声中悲伤流泪,暴打谢小盟,又让小军用真翡翠换走了展厅里的假翡翠。用“不专业”的“绑架勒索”要包世宏用真翡翠换回谢小盟,最后又在“不专业”“飞车抢夺”事故中撞死。小军又是阴差阳错被保卫人员三宝抓住,没有了首领的“黑皮”用最擅长的“用锤子砸了就跑”的套路,抢了面包店的面包后狂奔,被面包师骑着摩托车在公路上追逐。

“国际大盗”麦克一口香港普通话,擅长高来高去,做事、甚至走路都是各种“国际范”。总之,他是专业的。结果到了重庆却处处碰壁,先是机场密码箱被抢,资料装备全失;买绳子又被奸商剪短了一截,导致从空中垂下时,够不着翡翠,被小军截走;撤退时和黑皮分别困在下水道里,狼狈不堪。

冯总杀了四眼灭口,又被破窗而入的麦克杀死,麦克从保险柜里拿到了那个假翡翠,打电话向冯董报告时,才发现刚才被自己杀死的冯总,正是自己的雇主。包世宏在电梯里发现麦克,以为他是宝马车的车主,麦克以为包世宏发现了他的犯罪勾当,一时间白灰腾起,包世宏成了抓到国际大盗的英雄……

這是一部黑色幽默风格的影片,但内核又是相当中国的,都市里的每一个小人物都能在身边发现电影里的故事:短斤少两、诈骗、出轨、盗窃、城管、强拆等等,许多细节能让人会心一笑,但是笑过之后却感到一丝辛酸。

《疯狂的石头》中的几个主角,都在一本正经、非常认真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但他们的工作在种种巧合中从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是自作自受,显得十分可笑,也显得荒诞不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失败者,正如西西弗斯神话那样,不停地将大石推上山顶,但大石到了山顶之后又会重新滚到山脚。就算是胜利者的包世宏,其实也是失败者,科班出身的他并没能守护住翡翠,工厂最终可能还是无法避免倒闭,每月600元的工资都没有了的时候,他又何去何从……

四、《楚门的世界》——荒诞的世界

黑色幽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情感模式,其独创性在于它一方面消解了西方传统悲剧的情感模式,另一方面又消解了西方传统喜剧的情感模式。黑色幽默用笑来表现悲惨,悲惨情节则借荒诞戏谑加以宣泄,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情感类型,完全不同于传统悲剧和喜剧,以及笑中带泪的悲喜剧。

电影《楚门的世界》就具有这样的特性。“我们厌倦了演员造作的表演和虚假的感情。我们厌倦了放焰火和花哨特技。尽管他居住的世界在某些方面是假的,但楚门本人却千真万确……这不是莎士比亚的杰作,但,这是真实,这是生活的本身。”

楚门从出生一直到30岁,都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岛的小镇里,他有着稳定的工作——在一家保险公司里当保险推销员,他还有漂亮的妻子,总是拿着品牌啤酒上门聊天的发小,周围住着一些与他相处融洽的邻居。

楚门的生活看来似乎非常的平静而美满,但他害怕海洋,在他十多岁的时候,一次外出航海,他的父亲掉到海里淹死了,因此,他从来不敢离开海岛。

楚门的内心有着隐藏得很深的疼痛——在他读书期间,遇到过一个叫罗兰的姑娘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但这个姑娘在与他短暂相聚后,却被一个自称她父亲的男子带走,临走时,姑娘说自己不叫罗兰,真名叫施维亚,并说:“人人都知道你的一切,人人都在假装……什么都是虚构的,是做戏,人人在看你……”那个男子则说罗兰有精神病,明天就带她离开桃源岛,去斐济。从此,去斐济成了他心里的一个梦想。

有一些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天上突然掉下一个照明灯;他“淹死”多年的父亲出现在他面前,又被一帮人架走;车载广播里突然传出监控他动向的声音;再往后,聪明的楚门发现了更多的疑点:大家似乎都以他为中心,公司里的人都是在他上班之后,才开始手上的工作,他闯入街边的一个公司电梯,发现电梯后面居然像是一个片场的休息室。

他跟发小倾吐了心声,说打算去斐济旅游,却遭到母亲、妻子的各种阻挠,甚至电视里放的影片都是《归心似箭》之类,歌颂小镇生活,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的内容。楚门在无意中发现,他妻子在和他结婚宣誓时,居然食指和中指交叉——这在西方的宗教传统中指的是誓言无效。

他开始重新审视周围所有的人和事物,他发现周围不停地有人或开车或拿着花,却一直在兜圈子,妻子也不是护士。他要坐飞机离开,订票处到处张贴着坐飞机危险的广告,并告知他票在一个月以后才有;坐长途,上车后大巴立即抛锚……他仿佛生活在一个谎言的世界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控制他的人生,抓狂之下,他开着车冲过以前从来不敢经过的跨海大桥,闯过了“小心山火”后的起火带,却又被“核泄漏”事故拦在小镇的边缘。

似乎为了安抚他的情绪,被人拖走的父亲又出现在他的面前,父子相拥而泣,父亲失踪多年回归的原因也很简单——失忆了。楚门又恢复了平静,在十几亿人眼里恢复平静。

原来,楚门从出生开始就活在一个长达30年的“真人表演”中,纪实性肥皂剧《楚门的世界》的节目中,桃源岛是一个巨大的摄影棚,全岛有五千部摄影机,24小时无间断地对着楚门,全世界十多亿观众随时可以看到关于楚门的一切……他周围所有的人全部都是配合这场演出的演员!

在桃源岛这个超现实主义的封闭空间里,这个肥皂剧的制作人和设计者基斯督把一切都设计得天衣无缝,楚门的人生始终按照他的剧本在进行。无论是梦想还是爱情,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在基斯督的掌握之中。可惜的是,他还是低估了人性,人的本性虽然对未知充满了恐惧,但也会充满探究之心。他可以百般控制楚门的身体,但楚门的思想从来都没有被禁锢住,楚门无时不刻不在想离开这个地方,去看外面的世界,特别是斐济,也无时不刻不在思念那个叫罗兰或者是施维亚的姑娘。

楚门鼓足勇气,勇敢地操纵着帆船,向海洋深处驶去,种种人工造成的狂风暴雨,都无法阻止他的前行。终于,他到达航行的终点——他的船桅刺穿了画着蓝天白云的巨大摄影棚的墙壁,荒诞感油然而生。

最后,楚门打开了那扇通往外界的门,基斯督深情地对他说:“我创造了你……外面的世界和里面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的世界里,你什么都不用怕。”楚门的回答是:“假如再碰不见你,祝你早、午、晚都安。”然后,他像艺术家一般深深地鞠躬谢幕——这一场戏结束了!

黑色幽默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有一个重要概念就是:“他人即地狱。”显示出社会历史的非理性本质和人的状态,个人是独立于社会的孤立的封闭体系,社会则是束缚人的个性的桎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利害冲突。

马塞尔曾说过:“我越是肯定世界独立于我的,同我的命运、我固有的目的漠不相关的,那么,这样被称作唯一真实的世界,就越是变成一种感觉为幻想的情景,即成为一种为我的好奇心而呈现的巨型纪录影片,它在最后消失了,因为它抹杀了我。”这种非理性的情绪体验正是《楚门的世界》带给我们无比震撼的原因。

影片唯一的亮色就是楚门与施维亚的爱情,他们是真的,这也是整部影片中最不黑色幽默的地方,但却最让人心生暖意。诚然,那个世界是病态的,这个时代是荒谬的,人依然应该用自己的自由意志来选择和决定自己的人生。

黑色幽默所创立的是一种独特的情感模式:它以荒诞消解了传统喜剧的滑稽,以沉痛的无可奈何的苦笑替代了传统喜剧轻松开怀的笑;以荒诞性消解了传统悲剧的严肃性;以绝望的惨笑替代了悲剧的痛感,大悲转化为大笑;人物的悲剧抗争精神转化为无可奈何地顺应;它使电影悲剧美学的内涵和形态更加深入和丰富。

参考文献

[1]邱紫华.悲剧精神与民族意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阿巴·埃班.犹太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尼采.悲剧的诞生[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5]徐崇温.存在主义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灾害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主讲全国共享在线开放课程《电影中的悲剧美学》、专业核心课程《中国文化通论》,研究方向:美学与20世纪文化理论。译注《唐诗三百名篇与佳句》,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东方美学原理》、“华大博雅”文学史系列教材《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在《外国文学研究》《西北师大学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多篇學术论文;获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称号,多次荣获省部级各类竞赛一二三等奖。

猜你喜欢

苦难黑色幽默抗争
名师新题:抗争
SilentEpidemic
Enabling the Movement
黑色幽默
LOVEIN AN OLDCLIMATE
黑色幽默
An Analysis of Black Humor in the Movie The Simpsons
浅析《许三观卖血记》的苦难意识
历史齿轮上的累累伤痕
从蒙克看向朱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