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师自身能力发展研究

2020-09-10张敏

体育时空 2020年1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核心素养

张敏

中图分类号:G82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6-092-02

摘要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落实与发展,体育课程如何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为出发点,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通过对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探讨核心素养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体育教师个人能力的发展,得出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师的自身能力应从重视体育道德与精神、加强体育文化修养、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坚持学习与创新、强化沟通与合作等五个方面进行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自身能力;体育教师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成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输送人才的新时代的新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以德树人、顺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提升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1]。体育课是各种核心课程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有关核心素养与体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结构、核心素养与体育课程优化、核心素养与体育教学转变、核心素养与体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较少涉及核心素养下体育教师自身能力如何发展的研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主导者,教师是否具有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和与之相适应的能力,关系到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与成效。因此,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上,有必要对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的发展进行探讨,思考体育教师要发展那些能力,如何进行能力的提升,回答这些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落实以德树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社会公民。

一、重视体育道德与精神

“以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学校教育必须德育先行,必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的育人价值,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才。体育教学义不容辞的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任。体育道德,是体育运动中各种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作为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师中要把体育道德融入教学计划,具体到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与体育道德息息相关的另外一个就是体育精神,体育精神是由体育运动所孕育出来的意识形态。它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内化为人心中的一种体育精神信念和追求。一个社会公民没有崇高的体育精神,再强壮与健康的身体也只是好的躯体。因此体育教育在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同时,也应该要注重体育道德与精神、行为态度与性格品质、意志力等,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加强体育文化修养

体育文化是指人通过体育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在调节自身情感、在协调群体关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体育教师的文化修养我们可以从专业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信息素养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在专业素养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教师不仅要精通体育专业文化理论知识,更需要体育教师有更为广泛的非体育专业文化理论知识。人文底蕴要求体育教师高度具备人文与情怀以及审美情趣。体育教师要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关心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人文情怀。要具有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去面对作为艺术形式而存在的体育,最终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能在欣赏和表达体育的内在美和外在美。信息时代要求体育教师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这就是信息素养,要具备敏感地信息意识和熟练地信息技能。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潮流,要有信息化意识去主动接受信息化成果,要学会必要的信息化技术去改革和优化教学实践。给体育教学注入信息化元素,更好的适应信息化社会和学习对信息化的需求,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效果。

三、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教育教学技能主要包括課程理解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六个方面。这是作为包括体育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学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我国教育发展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体育课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可以说体育课一直处在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课堂教学更情景化,核心素养作为新一轮教育改革,改革地中心问题还是离不开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如何通过体育的手段培养成功地社会公民。因此,体育教师需要从教育教学各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对课程的内涵、价值、目标、规律等重新认知、思考、领悟课程的观念和意义,并且能根据学生的需求、目标的设定能调整和开发新的课程,主动把课程内容加入生活元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体育教师要及时、合适、不断地提高教学设计,要主动融入经济转型社会、新媒体社会,信息化社会、智能数字化社会,分析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先进和现代地教学媒介,选择教学方法,并能在课堂中实施和不断地调整。比如灵活应用新媒体,智能教学设备、网络平台,数字化管理等。体育教师还要了解新时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转变传统地命令式地强制性地角色,鼓励学生共同参与课堂设计、共同参与课堂管理与评价等,彻底转变一次性、模板性的教学评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个性得到重视和尊重。

四、坚持学习与创新

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国家这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两个词汇。正是吻合了国家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我们学习更强烈、持久和全面。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只有坚持学习,才能理解和掌握知识地新动态,新理念,才能形成学习型课堂,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与氛围。体育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把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理解并落实到课堂教学,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中心地位,为国家和社会更好更有效的培养人才。没有创新就没有动力,不创新就灭亡,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育教师急切要改变墨守成规的体育课堂,要不断的学习和创新,运用教育教学科学规律去优化教学实践和解决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成为适应时代的合格的体育教师。

五、强化沟通与合作

人类的发展无处不体现沟通与合作能力的重要性,社会分工越细越能体现出这一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在生产环节上或者在产业链上的工作不仅仅是单靠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沟通与合作,因此体育教师在工作中要树立团队意识,现代的体育课更趋向于深层教学和多元化的课堂,·要尊重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形成合力达到目标。体育教师不仅仅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沟通与合作,根据教师沟通与合作的对象不同,分为与学生的沟通与合作,与同行的沟通与合作,与其他课程教师沟通与合作,与领导的沟通与合作,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等;根据交流的場所不同,分为与学校沟通与合作、与社区沟通与合作等,根据交流的时间不同,分为课堂沟通与合作,课外沟通与合作等。体育课是在明显的沟通与合作中完成教学目标,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师其他能力的发展,通过理念交流、经验分享、科研合作、信息共享等,使体育课程在培养学习核心素养上发挥着更有效更大的作用。

六、结语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下要求体育课更多的关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体验,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学习目标既要有预设目标也要有动态生成目标,开拓“第二课堂”,体育教师应该主动专研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通过自身能力的提高,适应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努力打造一个由师生、教材、环境相互作用的优良的“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15(2):145-154.

[2]赵富学,王云涛,汪明春.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3):128-137.

[3]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4]杜辉.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精神教育的融合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9):62-63.

[5]王光明,张楠,李健等.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的结构体系及发展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9(3):81-88.

[6]尚力沛,程传银.超越技能: 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深度教学[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3):96-103.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谈体育教师训练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