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影响下的体育课程设置研究评述
2020-09-10袁诗哲
袁诗哲
中图分类号:G82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6-070-02
摘要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梳理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程设置的核心以上期刊发现,当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如: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不清;考核机制不成熟;教育的侧重点不同等。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改进方法:对素质教育内涵重新认识;建立灵活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基础教育阶段需要获得更多的支持。
关键词 素质教育;体育课程设置
1999年素质教育在中国正式提出,明确素质教育要以造就适应社会的各种本领为首要任务,并给予了新内涵: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质;重点是教育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用性的人才;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高。体育素质教育的内涵主要体现在:1.促进学生道德、智力、身体、身心健康发展;2 .造就受教育者优秀的体质,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自发抛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3 .体育事关全民族健康。
一、素质教育推行以来体育课程研究现状回顾
首先,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素质教育”,从1999到2015年共有期刊49822篇,继续输入关键词“体育课程”,并在结果中再次检索,共有相关研究55篇。为了较能突出素质教育对体育课程设置影响的研究成果,我们选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核心期刊进行研究。基于上述研究思路,笔者收集到的9篇文章的相关信息如下表1:
二、素质教育推行以来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评述
从表一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作者首先从体育课程在素质教育推行的发展背景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入手,在体育课指导思想上的分歧,现行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到底应该遵循快乐体育还是健康第一,如何协调锻炼身体与能力培养等仍旧是我国未来学校体育所要解决重要问题;其次,体育课程与学校其他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如何设置,体育课与其他课程的学时分配等问题;第三,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如何使体育教学内容设置更具吸引力,更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第四,如何使学校体育的评价标准,既能够使学生获得身体锻炼、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又能为学生培养运动兴趣。以上的这些观点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的研究成果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一是在提出课程改革目标和指导思想方面,提出的对策缺乏针对性,将学校体育与其他课程笼统的对待,导致提出的意见和观点不具有针对性,这些对策换个名词就能够直接套用在其他课程之上。二是相關高等教育中体育课程设置研究成果较多,初级和中等教育的研究成果较少或没有。由于本文选取的都是核心以上期刊,因此,对研究层次的梳理可以发现,由于高等教育由于各种资源相对较多,其研究水平也较高,长期以来人们对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对基础教育的关注程度不足。
三、素质教育推行以来学校体育课程有待探究的问题
(一)对素质教育内涵重新认识
素质教育主张学校教育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种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要考虑学生个性发展为先决条件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同时,积极引导和发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才是素质教育的内涵。由于当代学校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它在融合多学科的知识同时,保留自身以身体活动为主要传习形式的特殊教学模式,使体育课程在具有传统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又具备从身体练习的角度对人的各种身体指标、道德品质等施加影响。如何看待素质教育的内涵与体育课程的结合,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建立灵活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应试教育使基础教育中的学校体育的目标仅仅在于提高升学率,由近几年的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来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恶化的情况较为严重,虽然近几年由于国家制度层面的强化干预,学生体质水平有所提高,但形势依然严峻。单一的考核标准模式下,学校体育的价值难以发挥,针对这样的相撞,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更灵活的考核制度,如体质测试各种成绩指标的设定,对于坚持锻炼的学生来说,这些指标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对于有疾病或者不喜欢运动的人来说则是一种煎熬,就体育的目的并非单纯的提高运动成绩,学校体育强调的更多的是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保持健康的基础之上,增强人的身体素质并提升人的运动技能,使人们养成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就高校中的体育选修课而言,课程的考试内容并不是唯一的考核标准,可以设置相同或者相近的考核内容,从而丰富体育选修课的内涵,使学生更加喜爱体育课。
(三)基础教育阶段需要获得更多的支持
长久以来,人们对基础教育没有很清晰的认识,认为基础教育为学生所传授的知识是微不足道的,而基础教育中教师的功底也远没有大学老师那样高深,因此导致基础教育中老师的地位很低。人们对基础教育产生这样的评价大多是由于人们经常以传授知识的高低深浅作为衡量学校教育层次高低的唯一标准,殊不知各教育阶段均有其不同的地位和价值,他们之间相辅相成,不可替代。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的出发点应当建立在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活动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他们探究和表达的自然冲动,把握其活动,并给予指引”[2]。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人在接受整个教育阶段的奠基时期,而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人道德品质和个性素质等身心指标的可塑性是最高的,因而能够影响学生在后续教育中价值观的形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呼吁素质教育的当下,学生素质的发展成为衡量学生能否顺利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评价标准,就基础教育中的体育课程而言,由于学生在这个时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以各种游戏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对它们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由于一直以来国家政策向高等教育的倾斜,优秀的人才都到了高等教育中,随之而来的是基础教育中都是一些稍微次级的人才,有句俗语叫:“跟随一等的师傅,学出二等的水平,二等的师傅,学出三等的水平”,就是这个道理。国家在各种政策的指定方面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而提升整个基础教育的状况。
参考文献:
[1]李启迪,邵伟德.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育课程理念的意义与实施策略[J].体育科学,2014,3(34):15-23.
[2]李明学.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再思考[J].体育学刊, 2000,6.
[3]孟月婷,马文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4.
[4]唐健.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1.
[5]王玉扩,张献辉,王爽.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5.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