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学科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

2020-09-10陈志坚

体育时空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内容体系机遇与挑战高中体育

陈志坚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6-031-03

摘要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其身体正朝向健壮期发展。体育学科的设置恰好能够帮助学生在高压学习之余,增强体质,强健身心。学生的身体状况,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有的掌握快,超前学习,有的则学习效果一般,甚至运动滞后。而体育教师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会则不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运动需求。在此背景下,一体化体育课程理念便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就高中体育学科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问题进行阐述,并指明了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课程一体化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对策。

关键词 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机遇与挑战;必要性;内容体系

一体化体育课程是在长期以来不同学段体育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衔接不当的情况下来到我们身边的,旨在解决大中小学体育课衔接失效的问题,确保学生的体育学习更具连贯性和科学性,真正体现体育课程“运动与教育”的本质特征。

一、体育学科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一)体育学科课程一体化建设恰逢历史机遇

1.明确的教育政策导向具有方向引领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中明确指出:“要完善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建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体系。”这一政策的提出,让新时期深入开展一体化体育课程建设工作的方向更加明晰,这项工作将大大完善现有的体育学科课程体系,促进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有机衔接。同时也能够最大化地避免各学段体育教材内容各自为战的情况出现,确保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掌握到的体育知识是系统完整的,而不是重复的。

2.为新课标实施及质量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建设体育课程一体化项目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国教育部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已经完成,2017版的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课程标准也同时正式实施。长期以来,体育课程一直未形成体系,各个学段的衔接不当。以往的课程标准中没有精准回答哪个学段应该学什么、为什么学以及学到哪种程度,使得不管是体育教师还是社会人士都认为不同学段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大同小异。这显然是片面的看法。而实施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特别是高中体育课程内容框架的建立,能够为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理论依据,直接为教育决策服务。

与此同时,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强调“横向一致”,有助于相关综合把握我国与教育质量的总体水平和地方差异。此前的运动技能和能力的监测过程中发现,在不同地区学校的同一学段的相同年级所学内容和难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本不能用统一的监测标准去衡量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水平。而未来一体化体育课程的建设能够为高中体育课程教育质量监测提供最直接的决策参考。

(二)体育学科课程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一体化课程建设作为新的理念,其实施的道路绝非一帆风顺。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前进,还会面临许多未知的挑战其,其实施效果的实施也需要一代代学生在终身的发展中去验证。

1.纵向各学段难以实现有机衔接

一体化体育课程的建设在纵向上要求大中小(幼)各个阶段如同拉链条搬的那样环环相扣着实不易。特别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不一定都能按照课标中所明确的每个学段应该先学和后学的内容组织教学。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体育学科的师资力量有明显差别,学生在进入到下一个学段的学习时,其体育基础知识和体能素质存在差别,这就会大大提升高低学段的体育学习衔接难度。

2.横向课程内容难以要求一致性

高中体育一体化课程建设在横向上,要求不同区域的同一学段的教学内容要保持相对一致。随着2017版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实施,新一轮的高中体育课程也以此为依据进行改革,但不同地区的高中学校在具体的體育教学实践中并没有严格按照新课标的教学建议去实施,课堂上的随意性较大。一些小学或初中由于体育设施设备不足,像球类运动项目在初中和小学都没有开设,到了高中,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在教授球类运动技能时是从零开始的,而一些学校的学生在进入高中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水平,掌握了基本的球类运动技能。再加上,南北方受气候环境、教育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都会让全国体育课程的做统一规定更加艰难。因而,在推进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需在内容体系的建设中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以确保新课程能够满足每位学生的体育发展需求。

3.学校、家庭和社会多种形式协同困难

教育事业的实施从来不是学校一方的责任,还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因此,推进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和社会辅助必不可少,需要三方构成联动机制,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的学、练、赛的联合,共同促进高中体育一体化课程的顺利实施。但现实常常会让我们措手不及。如很多学生家长以高考时间紧任务重为由,不赞成学校组织“花里胡哨”的体育课外活动,与不同意孩子去参加各种社会体育比赛以及夏/冬令营,重智轻体的观念较深,不能发挥家庭对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作用。再者,一些社会机构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收费较高,地处农村的学生就会对它敬而远之。总而,各方要真正实现在形式上的有效协作,还需进一步相互沟通,转变观念,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去论证。

二、高中体育学科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进一步增强学生动作技能的需要。国家明确提出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通过对本校高三学生的初步调查得知,绝大多数的学生在12年的中小学体育课程学习中,都没有熟练掌握一项基本运动技能,基本都是蜻蜓点水式的操作,很多项目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都是重复教学,没有做到有效衔接。由此充分证明了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其次,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期待。高中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简单而言就是“学练赛用”的有机结合。其中,“用”是“学练赛”的目的和归宿,延伸和强化,它们属于同一链条上的不同层次。通过调查了解到,高中生在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锻炼和参与比赛这三个环节能够比较好的衔接起来,但是在“用”的环节上存在脱节现象,表现为水平低、意识弱、经验不足。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和实施成效。

最后,肩负助推民族复兴的“大学科”重任。当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撑下,体育的大学科地位和价值日益凸显,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最关键学科。习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前指出:体育承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梦想。从这个高度来讲,推行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课程一体化下高中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对策

内容是课程一体化建设最为核心的部分。因此,对于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来说,应该在深入分析当前的高中体育课程、教材以及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然后就此提出相应的内容体系建构对策。

(一)“学练赛用”有机结合

当前,很多高中体育课堂基本上只有“学”的环节,而“学练赛用”大课堂则是将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与课后的训练、各类比赛以及实践运用环节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突破传统的课堂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拥有更多机会去经历“学”“练”“赛”“用”完整的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熟练应用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能的学习目标。

“学”是体育大课堂的起始环节,是学生形成运动技能的前提。“练”是体育大课堂的核心环节,是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保障。“赛”是实践环节,用以检测学生学和练的效果。“用”是最后的环节,也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从一体化课程实施的目的来看,在内容体系的构建上,需要体现出“学”“练”“赛”“用”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体育大课堂教学过程。

为此,对于学校来说,应该及时地调整课程内容,及时地删除与低学段重复的课程内容,避免课程资源的浪费,让体育课程内容更加科学化和实用化。对于教师来说,应该主动地合理安排各个项目运动技能形成不同阶段的教学时间、内容及组织方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中生在练赛用三个环节在日常的课程中体现较少。教师可以借助早操时间带领学生练习,强化学习;在体育课上设置班级内的比赛项目,改革校园体育竞赛制度,丰富活动形式,并支持学生参与周围其他学校、省内外学校的正规比赛,参与比赛;鼓励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传授给低年级学生,实践运用。

(二)依托多种课程整体架构分层推进

一体化课程的建设应该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应程度的发展,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由于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具体实施高中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时候,教师依然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为此,高中体育教师应该以多种课程为依托进行内容上的整体建构,分层推进。例如,学校可以探索整体设计两操-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专业训练的时间,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上课时间和身体素质情况进行分步推进。同时尝试在体育辅助性课程中有机渗透高考四项素质;将不同学生所擅长的某类运动技能分列为基础性课程,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运动兴趣选择对应的班级学习。然后,在设计选修形式的拓展课程,与辅助、基础性课程一并计入体育学科的总学分。辅助课程、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在高中三个年级中同时开设,并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让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地掌握自己的体育学习进度和程度。

(三)积极开发网络课程资源,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一体化体育课程建设在内容规划上增加了体育文化类别,即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动作技能,还需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内容框架的建构上,应该将原有的高中体育知识部分提升为体育文化,借助学科优势发挥体育文化传承作用。教材上的知识内容往往理论性很强,学生难以从中感受到体育文化。这就需要教师在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过程中,借助网络来丰富课程资源,如可以开通专门的校园体育网络课堂,依据学生的校内外生活和个体差异,整合体育教学内容,讲解体育历史故事,渗透体育文化。以此同时,还可以在校园内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征文、体育演讲辩论活动,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社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意识,提升体育文化素养。

四、結语

综上所述,文章以高中体育学科为例,对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一线高中学校教学管理者完善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方案具有启发作用,对一线高中体育教师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也具有指导作用。各方都应该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一体化课程建设,促进高中生改变对体育课的认知,主动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掌握运动技能,锤炼意志,提升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于素梅.从“一体化”谈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2020(04):6-8.

[2]杨矞.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67-168.

[3]姜勇,徐光建.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现状及优化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9(12):97-103.

[4]于素梅.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J].体育学刊,2019(04):16-21.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猜你喜欢

内容体系机遇与挑战高中体育
基于党的十八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研究
校园足球运动训练内容体系的创新构建
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模具CAD/CAE/CAM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