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推拉理论的地方高校大学生民族体育旅游动机研究

2020-09-10岳君苏军徐彬超廖琛

体育时空 2020年12期
关键词:贡献率动机民族

岳君 苏军 徐彬超 廖琛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6-014-04

摘要 地方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旅游消费潜力的群体,对民族体育旅游的市场贡献非常可观。本文基于推拉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针对地方高校大学生民族体育旅游动机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显示:推力动机指标因子排序为:奇探与情感、调节与提升自我、缓解情绪与满足;拉力动机指标因子排序为:服务与设施、旅游品牌与资源、环境与前景;阻力因子排序为:时空与费用、保障与技术、经历与认知。成果将为促进地方高校大学生民族体育旅游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推-拉理论;地方高校;大学生;民族体育旅游动机

随着幸福指数不断的提升,人们开始注重健身、休闲、娱乐一体的体育旅游活动。我国的体育旅游业的产值在逐年增加,2018年国内的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了2.4万亿元,同比增长9.09%,2020年预计要超过3万亿[1]。民族体育旅游行业作为近几年发展快速的新兴产业,吸引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探讨,本文尝试运用推拉理论[2,3]对地方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参与民族体育旅游动机,通过问卷调查进行了研究,旨为推动地方高校大学生民族体育旅游提供参考依据。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参与民族体育旅游人口特征分析

地方高校大学生参与民族体育旅游的性别特征男生占39.8%,女生占60.2%;年级特征大四占33.1%,大一占23.4%,大二占21.9%,大三占21.5%。说明高年级的同学体育旅游较低年级的多;专业特征艺体生占比40.4%,文科生占比25.9%,理科生占比17.4%、工科生占比16.4%。态度特征“非常感兴趣会参与”和“感兴趣想尝试”的累积百分比到达81.8%,其中“一般,有机会愿意尝试”的占15.5%,“不感兴趣,有机会可以考虑”的占2.7%;收入特征在801-1200元占比最多,达到49.5%,其次到1201-1600元占18.4%,1201元以上的学生累积百分比只占32.7%,800元及以下占17.8%;参加次数特征几乎没有参与过民族体育旅游的占50.3%.参与过1次的占26.3%,参与过2次的占12.6%,参与过3次级以上的占10.8%。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参与民族体育旅游的推力动机分析

首先,针对地方高校大学生推力指标的重要性情况进行分析,其重要因素的排序为:①为了在旅行中放松心情,摆脱烦恼(m=4.16)、②为了保持身体健康(m=4.13)、③为了探索新事物(m=4.12)。

其次,对参与民族体育旅游的推力动机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时,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来判断这些多变量间是否存在共性。KMO值=0.902,远大于0.5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值为.000,远低于显著水平的0.05,说明这些数据不是单位阵,具有相关性可以用因子分析。针对20项推力因素以特征大于1,因子载荷大于0.4为标准,进行因子分析。去除因子载荷小于0.4的和两个因子载荷大于0.4的两个指标,从旋转后的成分结果见表1,从16个指标中提取了三个公因子,其旋转后的特征值为8.973、1.485和1.259.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8.135%.说明这三个因子可以包含了原始数据中的58.135%的信息。

根据原指标的信息对这3个公因子进行了命名,公因子1在社交方面和体验新潮的旅游、探索新事物等方面有很高的因子载荷,累计贡献率为25.205%。因此,将它命名为“奇探与情感”。公因子2的累计贡献率为18.465%,它包含了逃避单调的日常生活、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接触不同的体育项目挑战自我等方面,因此把它命名为“调节与提升自我”。公因子3的累计贡献率为14.465%,包含了缓解学习压力,放松心情和享受心理上的满足。因此,将它命名为“缓解情绪与满足”。

公因子1的方差贡献率最大,说明“奇探与情感”是地方高校大学生在民族体育旅游上的主导因素,表明了地方高校大学生对于这些新奇的民族体育旅游方式充满了好奇心,更愿意与朋友结伴而行扩充自己的朋友圈。其次到公因子2“调节与提升自我”中,地方高校大学生多是为了调节单调的学习生活,调节在学校日常生活节奏的同时接触不同的民族体育旅游项目增长见识提升自我,丰富自己的生活。公因子3“缓解情绪与满足”,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随着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表明大学生需要通过新兴的民族体育旅游方式来,缓解情绪,释放压力,放松心情。

三、地方高校大学生参与民族体育旅游的拉力动机分析

首先,针对地方高校大学生拉力指标的重要性情况进行分析,其主要因素的排序:①目的地体育项目安全保障设施健全(m=4.21)、②目的地餐饮条件便利(m=4.18)、③体育旅游业人员的服务质量高(m=4.17)。

其次,对参与民族体育旅游的拉力动机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时,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来判断这些多变量间是否存在共性。KMO值=0.865,远大于0.5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值为.000,远低于显著水平的0.05,说明这些数据不是单位阵,具有相关性可以用因子分析。针对18项拉力因素以特征大于1,因子载荷大于0.4为标准,进行因子分析。去除掉两个因子载荷小于0.4的两个指标,从旋转后的成分结果,见表2,在16个指标中提取了三个公因子,其旋转后的特征值为10.368、1.403和1.232.其累計方差贡献率为70.704%.说明这三个因子包含了原始数据中的70.704%的信息。

根据原指标的信息对这3个公因子进行了命名,公因子1在设施健全、食宿便利人员服务质量等方面有很高的因子载荷,累计贡献率为40.154%因此将它命名为“服务与设施”。公因子2的累计贡献率为17.057%,它包含了民族体育旅游项目多、形式新颖、历史人文风情浓郁地方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还有旅游地口碑效应等旅游地的形象与民族体育旅游的资源,于是把它命名为“旅游品牌与资源”。公因子3包含了目的地居住地距离近,治安状况良好,目的地旅游业十分发达。所以将它命名为“环境与前景”。

公因子1的方差贡献率最大,达到了40.154%,说明了“服务与设施”是地方高校大学生在民族体育旅游动机上的主导因素,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大学生参与到民族体育旅游中首先考虑到的是在旅游时衣食住行是否满足自己生活中的需求,旅游地的设施完善的情况和服务质量等;其次到公因子2“旅游品牌与资源”表明目的地的旅游形象和口碑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决策行为;公因子3“环境与前景”在数据中的方差贡献率最小,这得益于国家的交通的便利,治安好等。

四、地方高校大学生参与民族体育旅游的阻力因素分析

首先,针对地方高校大学生推力指标的重要性情况进行分析,其主要因素排序:①不了解什么是体育旅游(m=4.12)、②没有参与体育旅游的相关经历(m=4.06)、③缺乏专业运动装备(m=4.00)。

其次,对参与民族体育旅游的拉力动机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时,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来判断这些多变量间是否存在共性。KMO值=0.833,远大于0.5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值为.000,远低于显著水平的0.05,说明这些数据不是单位阵,具有相关性可以用因子分析。针对11项阻力因素以特征大于1,因子载荷大于0.4为标准,进行因子分析。从旋转后的成分结果,见表3,在11个指标中提取了三个因子包含了原始数据中的70.704%的信息。其旋转后的特征值为1.025、1.129和5.631.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0.779%.就其信息对这3个公因子进行了命名,公因子1在民族体育旅游历时周期较长、空闲时间太少、没有多余的支出费用、民族体育旅游消费价格太高等方面有很高的因子载荷,累计贡献率为40.154%。因此,将它命名为“时空与费用”;公因子2的方差贡献率为22.144%,它包含了安全设施不受保障、民族体育旅游户外环境存在未知性、缺乏专业运动装备和技能,于是把它命名为“保障与技术”。公因子3包含了没有参与民族体育旅游的相关经历、不了解什么是体育旅游。所以将它命名为“经历与认知”。

公因子1的方差贡献率最大,达到了28.878%,说明了“时空与费用”是阻止大学生在民族体育旅游动机上的主要因素,对于大学生来说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父母每月给的生活费,其次是一些通过兼职还有奖学金助学金之类的收入,但这些收入只有少数人才有。而且大学生的课程都安排很均匀,只有每周的周六和周日才有空闲时间,这就对一些需要时间比较长的民族体育旅游类别来说造成很大的阻力。其次到公因子2“保障与技术”在进行民族体育旅游时,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一些潜在的问题也会影响到学生参与民族体育旅游,其次是学生缺乏专业的装备,专业的技能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选择。公因子3“经历与认知”说明了学生对于民族体育旅游的相关知识不多而影响学生的参与。

五、结语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推力重要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为了在旅行中放松心情,摆脱烦恼、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为了探索新事物。参与民族体育旅游的推力动机指标因子排序为:奇探与情感、调节与提升自我、缓解情绪与满足。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拉力主要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目的地体育项目安全保障设施健全、目的地餐饮条件便利、体育旅游业人员的服务质量高。参与民族体育旅游的拉力动机指标因子排序为:服务与设施、旅游品牌与资源、环境与前景。

(三)地方高校大学生阻力主要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不了解什么是体育旅游、没有参与体育旅游的相关经历、缺乏专业运动装备。参与民族体育旅游的阻力因子排序为:时空与费用、保障与技术、经历与认知。

参考文献:

[1]年鑒编辑部.中国经济年鉴2018[M].年鉴社,2018(12).

[2]BagneDJ.“Principles of Demography”[M].New York,1969.

[3]李果盛.“推拉”视角下小城镇人口集聚能力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4(04):206-207.

作者单位:贺州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

猜你喜欢

贡献率动机民族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我们的民族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多元民族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