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程对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研究

2020-09-10赵敬源

体育时空 2020年1期
关键词:体现身心健康现状

赵敬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1-117-02

摘  要  传统的应试教育,学校育人的侧重点在于对文化知识课程的建设,但一味重视成绩的后果是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及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提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也逐渐显露,体育课程的重要作用也越发显现。

关键词  高校体育课程  身心健康  现状  体现

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时代,智能科技、数据网络引领着时代的进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发强烈。素质教育是在教育改革中诞生的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旨在打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这其中也包括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体育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同样需要认真对待。

一、高校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研究

很多学生在高中时,因为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往往忽略了对体能的训练,学校对体育课程的学习也不太重视,步入大学以后,高等教育学校所承担的,除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育以外,更关键的,是打造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包括优秀的知识技能、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以及健康的体魄去适应工作和学习的需要。

(一)有助于增强体魄

良好体魄是一切工作与生活的前提,也是健康心理的保障,只有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学生才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适当体育运动是有效增强体魄的最好方式。高校体育课程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科目,学生通过跑步、篮球、武术、健美操等多种体育课程的选择,能有效的在学习之余加强对体能的锻炼与提升,从而以更好地状态去迎接生活。

(二)能有效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提高身心素质

社会进程不断高速推进的同时,人们也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和学习压力。高校改革中很关键的一点,便是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有效释放压力,宣泄情绪,学生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增强体魄的同时,可以更亲近的接触到环境本身,打造良好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从而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

(三)有助于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良性竞争品质

一般的高校體育训练,多是一种集体性的活动,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学生们共同参与,课程也大多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选择一些有趣的体育小游戏,在锻炼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高校竞技体育中的竞争,让学生从团队合作中明白团结的力量和集体的重要性,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同学之间的关系,体育比赛以一种良性竞争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胜负欲,培养吃苦耐劳,勇敢拼搏的精神,也为日后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能提高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运用各种感官、肢体的协调,来达到体育教学中所需要的理解与认知。如球类运动,需要动用全身肢体去展开运动;健美操课程中,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柔韧性和肢体协调性,更注重音乐的节奏,体育课程看似只是对身体素能的训练,其实其中包含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灵敏的反应力,准确的定位及认知,通过体育教师的有效引导,都能够很好的将学到的能力运用到生活于学习之中,全面发展。

二、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一)高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虽然也在不断进行素质教育改革,但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很多学校在改革过程中仍只是刻板的相应指示,单纯强调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却在具体过程中并没有落到实处,部分高校认为,体育锻炼更多在于学生课余时间的自觉,或者有些高校只是单纯的把体育课程片面理解为体能训练,而忽视了真正素质教育下的体育课程开设的意义,抱着这样的态度和心态,高校体育课程就很难得到有效开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很难真正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二)高校体育课程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高等教育学校旨在为社会打造高素质人才,因而对师资力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体育教学过程中,作为体育教师同样也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及知识素养。凡担以“教师”之称号,必然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高校体育课程与初高中体育课程相比,学生除了要进行体能训练之外,还包括对体育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传输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目前我国大部门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只是单纯的教授技术动作,却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练习的目的和作用。不能良好把握教学节奏,从而导致学生接受能力不足,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内容、评价标准需要改革

高校体育课程随着多年来的不断改进与创新,有了一定进步,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教学仍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仍采用单一的授课方式,以技术教学为主,运动强度较大,竞技色彩浓厚,从而缺乏娱乐性和趣味性,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下降或者是偷懒不练等现象,体育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以合理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真正喜爱上体育运动,变被动为主动,单纯依赖课程运动,很难有效增强学生体魄,作为高校,所承担的角色是一个有效的引导者,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从而自发的在课下主动去进行体育训练,这才是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三、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现

(一)打造“运动心理激励”课程研发机制

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将心理教育与体育游戏两门课程有效嫁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穿插心理知识的讲解,通过体育游戏,让学生身心得到有效放松,同时,体育教师在日常培训中,要注重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并反馈到教学中去,通过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观察,从学生的动作和肢体语言中洞察学生的心理,做到及时梳理和沟通。

(二)阳光体育教学

阳光体育教学政策是我国政府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政策的提出,是为了通过活动的开展让青少年对体育运动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产生积极的价值认同。关注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态度,以及心理需求和感受,以学生为主体,打造真正适应学生需求的体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阳光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内心的快乐,从而培育出一批优质阳光少年。

(三)重视教学中良好心理氛围的营造

体育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教师用积极的心态去感染学生,用亲和力和真正带动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将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转化为教学的内在动力,教师通过团队体育活动,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和互相关爱,从而形成群里的内在动机,获得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机制

开设学校、家庭、社会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联动机制,多方一体共同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造“健心操”体育活动,让家庭也参与其中,拓展为亲子游戏。同时引领学生和学校以及家庭共同参与到体育健康教育活动中去,这样学生可以实现和家庭以及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好的沟通与交流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高校体育为打造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为了使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之余走进生活、走进家庭、走向社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与人沟通能力和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打造健全人格。

四、结语

社会的复杂与多样化,使得越来越多人出现不同层次的心理问题,学生从幼时就在学校,接触的始终是较为单纯的生活圈,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在踏入大学及社会以后,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从而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体育活动作为高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以轻松愉悦的方式,让学生的情绪得到有效放松,从高压中得以短暂的休息与娱乐,调整心态去积极面对新的生活。高校体育教學,不能忽视对学生身体及心理的共同教育,这是社会发展的使然,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下的重要方向。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马德浩.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使命、挑战与对策[J].体育学刊,2018(05).

[2]李雪峰,于晓东.英国大学校园体育的现状与启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0).

[3]徐斌.浅谈大学公共体育“个性化”教学改革[J].内江科技,2016(10).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体现身心健康现状
艺术品位在生活中的体现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音响符号在舞台表演中作用的体现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