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译者信息素养

2020-09-10童震

今古文创 2020年27期
关键词:终身学习信息素养翻译

【摘要】信息素养作为现代翻译工作者的必备职业素质之一,也是终身学习的核心,信息素养为个人和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不竭动力。本文从信息素养的定义及内涵出发,对新时代译者和个人需要怎样的信息素养进行详细阐述,接着对译者信息素养形成过程中各要素进行分析,最后说明终身学习在译者信息素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翻译;信息素养;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7-0087-02

在当今社会全球化浪潮及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翻译模式已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当前,翻译活动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翻译工作不仅在内容、领域和范围上大幅拓展,其在交付方式、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翻译的职业化特性愈加凸显。”(谢天振,2014:4)而作为信息化社会的产物之一,信息的指数型增长,不仅扩大了市场对翻译的需求量,也对翻译这一职业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即需要译者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具有良好的获取、分析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一定意义上,现代译者就是双语或多语信息处理专业人才,而随着信息社会的深化发展和翻译职业化程度的加深,人们也愈发强调译者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一、信息素养的定义及内涵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首次提出“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其基本含义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在随后的时间里,“信息素养”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并得到广大学者的深入探讨,随着对信息素养的深入研究,学术界对信息素养的界定也说法各异。1989年,美国 “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对其定义为,“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有效地查询、评价和使用所需要的信息。”我国学者将信息素养界定为“个体(人)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传播等方面的能力。”并从横向上将信息素养分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方面,从纵向上将信息素养分成基础性信息素养、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和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陈维维、李艺,2002:7)

李瑞林(2011)提出,译者信息素养应该是培养翻译人才的终极目标。王华树(2015)则提出“搜商”概念,认为译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检索、辨析、整合和重构能力。”王华树和王少爽(2016)對翻译技术能力和译者信息素养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行了论证。王少爽(2017)对译者信息素养定义为:“在信息社会中,译者为胜任翻译工作,积极利用各种信息工具与资源、主动开展信息实践活动而发生的批判性知识发现与建构体验。”

结合国内外现有文献对信息素养的研究,可大致将信息素养分成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规范四个方面。

(一)信息意识

首先,从哲学角度来说,“意识”是人对物质世界的客观反映,而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的洞察力和敏感度,一方面,译者若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那么他会主动、有效地搜寻所需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吸收。作为译者,信息意识的强弱对其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需求强烈程度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另一方面,译者的信息意识一旦形成,会对译者的翻译行为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使译者在面对海量信息时,能迅速查找到所需信息。

(二)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信息知识是指开展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以及信息利用等活动时所需要的知识”。(王仙菊,2018:89)信息知识可分成信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伦理知识三方面。

(1)信息基础知识:指个体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信息基本内容和来源类型,熟悉信息系统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对信息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了解信息交互的形式及条件。

(2)信息技术知识:指个体熟悉信息行业基础知识,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知晓信息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信息伦理知识:指个体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在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对搜集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

(三)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译者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定位、整合并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信息能力包括七个方面:

(1)信息需求分析和表达能力:在信息意识指导下,意识到自身信息需求,确定“搜索什么”的能力。

(2)信息检索能力:在能够使用高校或机构数据库、网络或图书馆等信息源的前提下全面准确收集信息的能力。

(3)信息筛选能力:在海量信息中查找到匹配度高的信息,获得自己所需要信息的能力。

(4)信息管理能力:对搜集到的信息高度整合,化无序信息为有序信息的能力。

(5)信息使用能力:将信息运用于翻译实践的能力。

(6)信息评价能力:对信息及其来源进行辨识及评价,包括对信息收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改正的能力。

(7)信息创新能力:是指译者将信息纳为己用,生成新观点和想法的能力。

(四)信息规范

信息规范是指译者在进行信息能力的各个环节的行为中必须遵守的伦理规范,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

(1) 译者应当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个人的信息活动应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

(2)译者应当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避免自身信息行为越过法律 “红线”。

(3)译者应当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不泄露客户商业机密、保证自己劳动成果的纯洁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规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信息意识对译者这一信息主体的信息行为起着指导性作用,是信息素养的前提;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信息规范为信息素养保驾护航。

二、信息素养形成过程分析

研究生作为科研领域 “后备军”,不仅需要信息资源扩大自身知识储备,更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但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并非一日之功,这不仅需要教育部门大力推进信息素养的培养进程,也要求我们自身练好“内功”,这样我们国家才能從无到有,从弱到强,建立起系统化、全面化的信息素养培养机制。

(一)国家和相关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亟待加强,和国外相比,我们起步较晚,缺乏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信息素养教育尚未完全展开,我们应顺应时代发展,凭借大数据时代的丰富数据资源设立系统的信息素养培养课程体系,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化的信息素养教育,借鉴国内外经验教训,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办法。

就翻译专业而言,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了信息素养的重要性,相继开设CAT辅助翻译等相关课程,在教学基础上逐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高校在培养翻译人才时,首先应该补全信息基础短板,其次应开设多样化的信息素养课程,注重培养译者的信息搜集、管理、使用、创新能力,培养更多高素质译者,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二) 熟练使用信息工具

过去十年来计算机的普及使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反映到翻译行业,最明显的变化便是从传统的纸笔翻译到现在的信息化、数据化、敏捷化翻译。“如今的翻译项目通常具备数量大、时间紧、质量要求高的特点”(钱多秀,2009:52)。传统的翻译模式必须适应时代要求,不断革新。CAT软件从设计之初就是为了满足译员加快翻译速度、减少重复劳动,提高交付效率的目的,目前,CAT软件已经普遍运用于全球各个大中型语言服务公司及相关机构,因此译员必须熟练使用主流的例如Trados, memo Q等软件,这也是译者应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

(三)明确终身学习理念

200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共同发布《亚历山大宣言》,该宣言指出,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的灯塔,照亮了通往发展、繁荣和自由之路。信息素养作为现代人文素养的一部分,是个人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则是信息素养在工具维度的表达。合格的译者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必须学会高效检索信息,并在收集信息过程中坚决抵制不良信息,遵守信息规范。信息素养作为终身学习的核心,“可以提高个人和团体的学习技能、批判性思维和跨专业领域的阐释能力”。(钟志贤,2013:22)同时,译者在翻译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对翻译经验的总结,不断累积专业知识,逐步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结语

伴随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推动社会前进的不再仅仅是货币资本,更包括海量的信息数据,而译者既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加工处理及利用能力,只有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译者,才能在翻译活动中捕捉和洞察微妙的信息,并对其进行评估和准确翻译,良好的信息素养是译者必备的职业素质之一。同时,现在全社会愈发重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倡导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因此每个人都必须掌握与时代需求相匹配的、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学习能力。每个学习者只有掌握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学习能力,并持之以恒,国民素质才会不断进步,每个人才能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天振.论翻译的职业化时代[J].东方翻译2014,(2):4-9.

[2]陈维维,李艺.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7-9.

[3]李瑞林.从翻译能力到译者素养:翻译教学的目标转向[J].中国翻译,2011,(1):46-51.

[4]王华树.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

[5]王华树,王少爽.信息化时代翻译技术能力的构成与培养研究[J].东方翻译,2016,(1):11-15.

[6]王少爽.职业化时代译者信息素养研究:需求分析、概念阐释与模型构建[J].外语界,2017,(01):55-63.

[7]王仙菊.译者信息素养及其形成过程[J].采写编,2018,(6):88-90.

[8]钱多秀.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翻译,2009,(4):49-53.

作者简介:

童震,男 ,汉族,安徽池州人,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猜你喜欢

终身学习信息素养翻译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