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园林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影响
2020-09-10李小满
【摘要】 在中国文学中从来都不缺少园林的身影,但由于中国古代女子行为较为受限,与园林接触更多,因此园林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影响更大。一方面他作为女性重要的集会场所,是古代女性文学重要的创作素材,另一方面园林是宫闺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媒介。本文针对园林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影响展开了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 园林;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作用与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7-0030-02
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中国古代园林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性,无论是商周的“囿”还是秦汉的“苑”都体现出了当时的文化特征,在明清时期中国的古代園林更是被细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自然园林四类,在园林建设中充分体现了艺术性,而园林也反向对中国古代文学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园林与文学的联系由来已久,二者盘根错节、紧密难分,尤其在古代女性文学中,园林的文学价值更是被充分的体现。古代女性受生活环境的封闭性及交际的贫乏性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与园林建立了比男性更加亲密的联系,其文学特征也受园林影响更大。
一、园林为古代女性文学提供了重要创作素材
在商周时期中国就已形成了古典园林文化,后于魏晋发展,在唐宋时期逐渐趋近成熟,在明清时期达到兴盛的顶峰。而园林中所呈现的优美的景色、灵动的意象及雅致的情思都成为了文学创作者的灵感源泉。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更是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不同时期园林对古代女性文学的影响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商周、先秦两汉时期,园林低点主要选在广袤的山林台词中,修建的宫室楼阁主要供帝王贵族进行玩乐与居住,因此最早女性园林文学的创作者多为宫人妃嫔、贵族女子,例如鲁次室女所作《女贞木歌》。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崇尚享乐的豁达民风影响,在园林中融入了更加浓郁的自然景物元素,提高了园林的游赏价值,也是中国园林艺术体系的基础。而这一时期的女性也呈现出率性、不拘形迹的特点,该时期女性较为自由可与男子结伴而游,因此魏晋时期女性文人众多,融入园林元素的女性狮子座也较多,文风也较为旷达、随性,如魏甄皇后的《塘上行》、晋紫微王夫人的《玄龙叙游》、沈满愿的《映水曲》《登楼曲》等。隋唐宋元期间皇家园林的规模不断扩大,更加注重园林建设的技巧,在园林中充分体现了建设者的巧思,而私家园林的数量也大幅度增长,已初步形成了成熟的园林体系。在此时期贵族及文人都崇尚进行园林游赏雅集,而女性也可参与到游园雅集活动中,但与文人进行诗酒交流的多为妓女或女冠,因此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的才妓与女冠,如薛涛、鱼玄机等,代表作有《谒巫山庙》《池上双鸟》;《浣纱庙》《题隐雾亭》等。而闺阁女子的出行较为受限,多与丈夫或女伴共同参与到游园活动中,但其园林题材的佳作也屡见不鲜,如李弄玉的《题兴元明珠亭》、李清照的《如梦令》等。而在此时期宫词也较为流行,代表作有后蜀花蕊夫人的《宫词》、辽萧后的《回心院词》等。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达到鼎盛,对于女子的束缚也最大,除少数官宦女子可以随夫或随父到外地宦游外,大部分女子只能偶尔至寺庙烧香,或与元宵、上巳、清明的节日才可偶尔外出,这是女子的活动范围固定在了四角的庭院中,这一时期女性文学作品多为园林题材,近90%接是直接以园林命名。这一时期女性作家将情感与心灵活动寄托于一草一木间,这也是女性园林文学最巅峰的时期。
二、园林促进了女性文学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园林多做游赏之用,并不具备日常起居的功能,因此其私密性较低,适用于邀请宾朋进行游玩宴饮,是文人名士举办诗酒雅宴的最佳场地,也是最适合女性进行创作及雅宴吟唱的场所,是女子有限的活动空间内最重要的文学创作场地。在商周时期,女子所接受的教育较为有限,女性文学的存在感较为微弱,园林更是其重要的浸染文化的途径。
直至盛唐时期,女性文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女性雅集唱和的盛世为人称道,而园林作为女性诗酒文会的主要场所更是被赋予了高的文学价值。而宋朝时期,虽然整体风气十分尊重文人,这也使宋朝的整体文学水平极高,但女性文学作者却并不享有这种友好的创作环境,宋代对女性文学创作并不支持,李清照的存在是两宋词坛的最大意外,但却不能代表宋代女性文学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使宋代女性文学创作更加依赖于宽松的家庭环境,女性创作的道路越来越窄,这也导致女性诗酒盛世在宋代不复存在。
在元代,虽然有姑苏商薛家两姊妹薛兰英、薛慧英的出现,在《姑苏竹枝词》等作品中对当时的女性闺范提出了逆反理论,呈现出心灵自识及惬意的生活状态,但却无法改变程朱理学对明代思想观念的影响,在这一时期社会对女性的迫害达到了巅峰,民间流传着“割肉刳肝”或“跳崖投缳”的典范故事,并以其作为女子最高道德规范,而女子无才便是德也是明代封建思想的缩影。但阴暗过后必将迎来光明,在晚明时期,文学解放思潮达到巅峰,女性主体意识也得到复苏,封建的价值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而园林也为当时女性文学创作提供了地利,推动了女性文学创作的发展。
晚明时期,吴江叶氏女性文学群体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是第一个流传作品多、成就高的家族创作群体。叶氏家族的很多女性在文学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当然这与他们出身于书香门第,受到世家环境以及天赋极佳有关。但是如果没有“庭阴低绿日初长,红影扶疏拂画墙”的林园,那么沈宜修的很多名作恐怕也没有了生长的图上,可见凌源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条件。对于叶氏家族的女性文学而言,园林的确提供了充分的创作素材和创作空间,但对于明末清初的山阴祁氏家族的女性文学来说,园林所带来的不仅如此,而是使整个家族文学群体转向社交性文学团体的重要因素,以商景兰为领军人物的山阴祁氏家族女性经常在原亭内泛舟,看戏、推敲风雅,在园林的影响下,整个家族的文学开始向开放化的特征转变。
清代女性文学在明代的基础上实现了继承与发展,创作群体仍然是以家族亲属为主,但实现了家族性文学,群体性社交,性文学团体的完全转换。在康熙和乾隆年间,新诗社在当时成了文学流派的典型,由于举行诗会需要一定的空间,所以成员往往经常选择私家园林,正是因此很多闺秀名媛与同伴的男性亲属得以渐渐熟识,实现了文学生的沟通与交往,至于闺阁女子与异性的唱和在游览上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但自此以后,闺阁女子的吟咏对象,基本上只能够限于自己的父亲、兄弟和夫君。
直到女性文学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乾嘉时期,才能够与家庭外部的男子随意地进行文学上的交流,甚至拜在比较有名望的男性文人门下,尽管在交往上已经开始自由开放,但是会面的地点仍然不宜选在酒馆茶楼,女弟子也不便于穿堂入室,所以,具备一定规模的园林是首选。
三、园林促进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对于女性文学而言,园林既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素材,同时也是女性之间更是女性与男性之间进行吟咏唱和的重要物质条件,但是园林从最初的萌芽阶段到最终的完善营建,其目的并非是为了达到上述两点,关于园林的雏形,其实是对海外神山仙境的想象与模仿,所以最开始园林是达到鱼神境天的目的,后来统治者在其中进行休憩养生,那所以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实现了园林的进一步的發展与完善,从而促成了皇家园林。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下,越来越多的社会上层人士能够开始体会陵园之趣,他们为了满足自己对清优雅致自然环境的爱好,开始营建起属于自己的私家园林,这是他们修养身心的庇护所,很多人在园林中能够感受到超脱世俗的意境。 虽然对于男性而言,园林是谈论关于政治的集会场所,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园林意味着事功的反面与心灵视界的收缩。
对于女性而言,虽然园林并非为他们专门建造,但是从客观程度上来讲,是他们的身体活动空间得到了扩大,这使得他们的心灵活动空间也得到了扩张,在园林内,他们的普遍体验是对自然美景的感官变化,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新奇感,对于园林的心心相惜,抒发出女性的感伤情怀。对于女性而言,女人里所带来的影响是外向的,女性的身体和心理逐渐被还原到自然本真的社会状态中,只有在这时,他们才是自然性别下的女性,而并非为社会所诉求的女性。
追求人生的一个过程,对于古代的女性而言并非一帆风顺,想要做到义无反顾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不经历含苞待放的过程,哪有美丽的花儿能够开放在这片孕育生长嫩芽的沃土上,园林和微风细雨共同吹开了一朵又一朵的花蕾,迎来了成千上万朵花的绽放,属于女性独立的春天正在悄悄到来。
园林通过对自然山水的人文化体现出了造园者的真性情,利用最紧和矩阵的方式,使得自然山水实现了理想化,满足人们对于自然山水的审美要求,如果说自然山水让一大批优秀的山水诗和游记走出去,那么园林则是让很多灵感和触动人心的文字走进来,解析园林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影响,可以发现园林为女性所提供的不仅仅是创作的素材,更重要的是生生不息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李薇.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5):145-146.
[2]陈粟.我国古代文学文化价值的当代价值[J].文学教育(下),2020,(07):16-17.
[3]韩荣荣.清代女性文学创作与文坛互动探究[J].出版广角,2020,(09):89-91.
[4]谭若丽.宋代女性文学创作素描[J].现代交际,2019,(20):119-120.
[5]郭明浩.中国园林影响古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维度[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06):66-72.
[6]谢雪梅.当代女性文学研究关键词及其反思[J].中国文化研究,2016,(01):63-71.
[7]郑珊珊.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与女性意识[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2):117-122.
作者简介:
李小满,女,回族,陕西汉中人,博士,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