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介词系统的更新

2020-09-10郭家翔

今古文创 2020年17期
关键词:更新

【摘要】 清代汉语介词系统的成员更新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成员退出介词系统、同一系统内成员之间形成更替、新产生成员、正处在介词化进程之中。成员系统的更新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特化倾向,二是沿用并萌芽一批“X着”式介词。

【关键词】 更新;更替;介词化;特化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7-0091-02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清代以来汉语新生介词研究”(15G120)研究成果。

介词系统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从历时角度看,它不断经历着更新,诸如成员更新、语义更新和功能更新。成员的更新主要有退出、更替、新生、萌芽等过程。本文主要考察清代介词系统成员更新的表现和特点,以及它与语法化一般理论相验证的程度。

一、成员系统的更新

(一)退出

介词产生后,由于源义的制约,或频次太低、或受系统其他强势成员排挤等原因,可能发展不起来,而逐渐退出介词系统。退出后的去向,一是消亡,二是回归动词,三是保留其他用法。何洪峰(2013)把这种介词叫作“流星介词”,认为它们消失的动因主要是语义特征复杂、源义滞留过多,形态成分类推过度、介词系统成员竞争和词汇语义系统更替。

1.消亡

【迨及】:元明时1例 ,清代无有用例。

【一自】:元明时12例,清七部2例,且都为仿古用法。(一自檀郎归匪类,教人懒诵好逑诗;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一从】:元明时5例,清七部仅1例(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亦属仿古用法。

【投到】:元明时16例,能做介词带时间宾语,但到清代,已经消亡。在带处所宾语时,均为自由短语“投”+ “到”结构,如:

(1)a洞里苗头和他恼了,而今又投到白虫洞那里去。(儒 ·43回)

b(魏老儿家里的管事的)到城里来打点,一投投到一个乡绅胡举人家。(老 ·15回)

【饋】:元明时31例,清七部中绝迹,只见“主中馈、馈赠、馈送”等词内语素了,“馈”已经丧失了词的身份。

2.回归动词

【交】:介词“交”在金元之间尚能见到,如“与我一个外名难揩洗,都交人唤我做刘穷鬼。(《刘知远诸宫调》)”,但清七部未见。

【归】:介词“归”使用的时间很短,元明时仅2例,清代未见。

3.保留其他用法

【及到】:元明时9例,清七部中“及到”多数为离散的短语,可以分解出“等到到了”之义,

(2)a及到了司棋箱子中搜了一回,王善保家的说:……(红 ·74回)

a及到屋内,梁氏便要看小相公。(岐 ·68回)

也可作连词,如“鲍老爹去传几日,及到传齐了,也得十来天工夫。(儒 ·30回)”;可作动词,如“有本日买下赁下的,有次日及到临时办的。(歧 ·97回)”

(二)更替(replace)

“更替”是新质要素取代旧质要素的过程,两个介词有大致相同的标记域和介引语义成分的功能,由于其中一方的兴起,导致了另一方的衰落或消失,或由于一方的衰落,形成一个空位促使了另一方的兴起。

【馈、归】→【给】:根据志村良治(1988:316-345)的论证,在北方方言中,给予类动词“给”由同为给予类动词的“馈、归”发展而来。在介词身份上,也存在这种替换的关系,“给”在明清之间由给予类动词发展出介引接受者受益者的用法,逐渐取代了同样功能的介词“馈、归”。

【吃、着、教、交】→【叫、让、给】:前四个词在近代汉语前期和中期都是被动介词,从明清开始,它们逐渐退出被动子系统,而让位于“叫、让、给”。

【合、共】→【和、同、跟】:介词“合”在汉代已见,但历代用例寥寥,到清代出现一个高峰,到了近现代,趋于衰落。介词“共”产生于六朝,宋元以后,随着“和”与“同”的广泛使用,“共”开始趋向消亡。“和”完全取代“共”,大约是在明代。

“跟”到晚清时频次大幅上升,介词分布在其所有分布中的比率为6/15,将近一半,到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了协同类和关涉类的主标介词。

【似、如】→【比】:介词“如”起于宋代,“似”较多使用在宋代到明清之际这一时期,而“比”大约始见于南宋,“比”出现时,同一子系统里已经有了“于”“似”“如”等成员。清代为“似”“如”的最后生存期。

【去】→【离】:两词都系表示距离的介词,来源于它们表“离去”义的动词,“去”最早见于六朝,“离”较早出现也在南北朝。元明时介词“去”80例,“离”26;清七部中“去”1例,“离”81例,从清代开始,“离”完全取代了“去”,一直沿用到现代。

【乘】→【趁】:二词都能介引时机和凭借对象,介词“乘”萌生于战国,定型于汉代,东汉及后,用例渐多。介词“趁”出现在唐代,宋代以后用例增多。元明时介词“乘”74例,“趁”117例;清七部中“乘”22例,“趁”181例。

由明至清,“乘”的介引能力进一步降低,这部分功能由“趁”承担了。到了现代,“乘”的使用比率持续下降,这一更替过程直到现在尚未最终完成。

(三)新生

新生是一种创新(innovation)。有成员退出介词系统,所形成的空位需要填补,填补可能是旧词泛化产生新义,跨子系统、甚至跨域来承担失去表达形式的语法意义;也可能是刚完成介词化的新词来承担的,郭家翔(2019)整理出清代的新生介词共9个:叫、让、对于、按照、关于、搁、较诸、走、扯。

根据何洪峰(2013),汉语介词新生有多种动因。其内部动因为语义上的动词源义特征、形态上的情态成分类推、功能上的表意需求。外部动因来自古白话句法结构特征及介词系统特征,连动结构是介词新生的句法基础,同类成员的更迭则推动了介词新生。

(四)介词化中

上一节的“新生”是指新词已经稳定出现。还有一些新成员,正处于萌芽状态,尚未完成介词化,共12个:挨着、跟着、临到、临近、当着、凭着、同了、同着、奔、随着、冲着、拿了。

以“冲着“为例,清七部中共见6例,均出现在临界环境中:

(3)a轿子冲着大门立定,只见大门里粉屏上贴着……(儒 ·49回)

b华忠一听,说:“不好了,这是冲着我来了。”(儿 ·15回)

既可以理解为“V+着”式短语与后面的主要动词构成连谓式,又可以理解成整体动词或整体介词,以上12词情况均类似。

二、成员系统更新的特点

(一)特化(specialization)

依Hopper(1993:116),所谓“特化”,是指语法意义对形式的选择缩减至在意义和用法上已经泛化或具备泛化最佳条件的某一形式上。前者如先秦汉语时期,“于”“曰”“作”“越”“达”“及”都是可标记言说对象的介词,它们越来越集中在“于”上,以至于其他几个介词都退出了介词系统。后者如“持拿义”动词向处置介词的语法化。汉语中“持拿义”动词很多,如“取、持、举、握、捉、掌、拿、秉、把、将”等,只有“将”、“把”语法化为典型处置介词,而且还各有分工:“把”在口语中运用较多;“将”多用于书面语中。

在清代,特化作用在许多子系统中都正在发生作用。如“比、较、似、如”这一组词动词义相似,也都曾经发展为比较介词,但最终只有“比、较”两个留存下来,二者之间,继续在特化,“较”的范围越来越小,“比”越来越成为这一子系统中的唯一主标介词。

(二)沿用并萌芽一批“X着”式介词

清代沿用大量的“X着”式介词,如“顺着、沿着、朝着、向着、望着、靠着、循着、离着、赶着、对着、比着、拿着、依着、照着、按着、据着、仗着、乘着、借着”等,同时,还有一些如“挨着、跟着、当着、凭着、同着、随着、冲着”正在萌芽之中。

相对于“X”类介词,“X着”类介词更强调动作发生的空间关系、方向性和动作行为的过程性,更强调动作行为的现时性。介词后附“着”的现象,元代初见但不普遍,明末清初,后附“着”的现象开始变多,到了清代中后期,更加普遍。

关于“X着”式的内部构成,“X”都是单音节,它与“着”高频共现,后经历重新分析,句法单位变为词汇单位,即双音节词。之后这个双音节词在语法化源结构V1+ N1+ V2(+ N2)中进一步虚化,由动词变为介词,经历了三个阶段:动+“着“短语→整体动词→整体介词。同时还有一些可能并未经历这个过程,而是受到同类成员类推所致。

注释:

本文介词在元明时期的频次,参考周四贵《元明汉语介词研究》,清代语料和数据来自七部文献:李渔《无声戏》、吳敬梓《儒林外史》、李绿园《歧路灯》、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张南庄《何典》、文康《儿女英雄传》、刘鹗《老残游记》,文中简称“清七部”,在引例时只标语料名称首字。

参考文献:

[1]郭家翔.清代汉语之新生介词[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11).

[2]何洪峰.近代汉语“流星”介词[J].语言研究,2013,(4).

[3]志村良治.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88.

[4]周四贵.元明汉语介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0.

[5]Paul J.Hopper & Elizateth Closs Traugott. Grammaticalization(2 edi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1993].

作者简介:

郭家翔,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历史语法、汉语方言语法。

猜你喜欢

更新
新课程背景下更新教学观念
浅谈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
浅议加强素质教育更新教学观念
初中德育工作的策略探究
燃烧驱动连续波化学激光器的喷管发展
魏晋南北朝经学的演变与更新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尽情享受电影
4个月没换女朋友林更新这次“更新”持续多久?